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162篇
地球物理   114篇
地质学   385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基于“综合-比例法”(Composite Plus Scale,CPS),利用近年来已发表的数据集成重建我国华南北热带地区11.5―2.5 ka B.P.温度变化序列。结果表明,该地区冷暖变化可以分为三大阶段:11 500―9 500 a B.P.为全新世早期阶段;9 500―4 000 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阶段;4 000―2 500 a B.P.开始出现降温过程。功率谱和小波分析表明:华南北热带气候变化具有多时段、多尺度冷暖周期变化特征,在千年尺度上,1.3 ka和3.3~3.9 ka是其冷暖变化的主要周期。序列中可以识别出一系列气候波动事件,如8.2 ka、7.9 ka、7.1 ka、4.1 ka气候事件。交叉小波谱分析表明:ENSO对华南北热带地区温度变化有着显著影响,特别是7 ka B.P.以来其影响进一步加强。通过与其他序列的对比发现:华南北热带地区的气候变化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但也同样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962.
诸多沉积记录揭示,中国北方早期历史,气候环境大致经历了3580-3050 cal a BP、3050-1800 cal a BP两个阶段;前者为稳定的湿润气候期,后者为逐渐趋于干燥的气候期;前期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王朝统治期,政局稳定,社会承平,王朝较为稳定地传承了5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朝代;后者对应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等朝代,在不足1300年内,政权格局多次更迭,表现出一种与前期截然相反的社会政治生态。这期间,以都城为标志的王朝的重心,具有向东南迁移的趋势。年代对比发现,商代夏、周代商、平王东迁、西汉甚至东汉灭亡等改朝换代的社会政治事件,都与沉积记录所指示的气候环境的显著变化(恶化)对应。研究再次证实早期的中国历史与气候变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并认为如下两个因素可以阐述这种关系的存在:① 中国北方地理环境空间是扇状的,且自然环境具有梯度变化的特征,这种地理环境格局叠加在气候变化之上,具有特殊的加剧与舒缓区域社会矛盾的作用。② 小农经济具有对气候变化的特殊敏感性。对西汉所做的案例考察认为,不尽合理的社会体制往往通过一系列反馈作用将这种敏感性在气候恶化阶段“放大”,随之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由此造成的各种危机成为王朝崩溃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63.
964.
本文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简称3S技术),通过对有关中国沙漠(沙地)遥感资料、主题地图的分析,结合实地考察,制作了新的中国沙漠(沙地)地理底图数据库。结合气候数据,分析了中国沙漠(沙地)的环境特点,为重建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中国沙漠(沙地)环境格局提供了依据。通过对中国沙漠(沙地)时空分布和变化的分析,认为水分条件的差异,尤其是相对湿度的差异,对中国沙漠(沙地)的地貌过程、植被与土壤类型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65.
丁志伟  马芳芳  张改素 《地理研究》2022,41(9):2548-2567
基于抖音粉丝量数据,运用位序-规模法则、核密度估计、领域划分与模式组合等方法,对中国城市网络关注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并对比了其与传统百度指数的差异。研究发现:① 关注度排名靠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西安、天津、南京等,并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三大核心集聚区,反映出核心经济发展区的网络优势度。而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关注度普遍不高,仅在成渝、中原、长江中游等地区形成微弱的集聚中心。② 从位序-规模法则看,拟合曲线偏离理想状态且q值大于1.3,反映出高关注城市在空间上的强影响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网络空间集聚效应。从四大分区看,东北和西部地区与整体类似,东部地区的高等级集聚效应进一步强化,而中部则较符合理想形态。③ 从领域划分与地域模式看,北京、上海、广州等高关注城市的核心领域是探店、旅游、美食、街拍、同城,方言、旅游类话题亦有较大的关注。中西部地区核心城市除了在特色美食、探店、街拍与东部地区有些类似外,还表现出房产、地铁等方面的特色,从侧面反映出该区域在城镇化建设、产业转型等方面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从地域模式看,长三角属于多中心网络化,京津冀、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属于双中心点轴状,关中、中原属于单中心放射状,其余城市群则属于单中心或无中心离散状。④ 与百度指数对比看,抖音粉丝量在高水平区的集聚程度高,而在中西部城市群地区的集聚效应不明显。⑤ 从影响因素看,除了与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水平、信息化水平、交通物流保障相关外,与城市的创新性、高素质人才或高学历网民的活跃性参与、数字化推广、专业化运营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966.
提出了广东某电力工程5000~6000 kN ·m能级的强夯地基预处理方案,进行了不同能级的分区强夯试验,并通过孔隙水压力检测、夯点周边地表变形观测、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瑞雷波测试、平板载荷试验等手段对强夯地基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检测结果表明强夯法适宜于处理抛石填海地基,处理后的地基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也查明了不同能级下的有效加固深度和地基承载力,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7.
建筑施工控制精度与监理较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伟 《测绘工程》1999,8(1):59-61
根据工程建筑限差对建筑施工的控制的精度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建筑施工中监理复测较差的取值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8.
There is a wide diversity of landforms in China. The topography of three major terraces, decreasing in height stepwise from west to east, was formed by the early Miocene. With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Great Northern Hemisphere Glaciations (GHGs) and the glacial-interglacial cycles in the Pleistocene, thick loess deposits accumulated in north China, and fluvial terraces were formed and lakes expanded and contracted in eastern and central China. The earliest evidence of hominins in China is dated to ~1.7 Ma; they occupied the monsoon-dominated region for a long interval, until the late Pleistocene, ~50 ka.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a large area rich in the relics and artifacts of early ma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arly humans occupied riverine areas, especially medium-sized fluvial basins, and lake shores. Even in the relatively recent geological past, the occupation and abandonment of settlements were directly forced by the shifting of sand dune fields in the desert-loess transitional zone, which in turn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variations in the monsoon climate and vegetation patterns. Our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landforms were one of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early human behavior, in that loess tableland, large alluvial plains, desert-Gobi areas,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were not suitable environments for early human settlement. We infer that the early humans in China adapted their behavior to specific landforms and landform processes. The monsoon climate, which shapes the large-scale step-like pattern of fluvial landforms, promotes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dominates soil formation, provides a crucial context for early human adaptation. The adaptation of early humans to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in East Asia is investiga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study. Future investigations will provide further information that will increas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linkage between early human behavior and landform processes in East Asia.  相似文献   
969.
固定点法GBSAR大气扰动误差改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扰动是影响GBSAR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基于固定点法的误差改正研究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基于GBSAR的IBIS-L系统获取监测区域实时位移信息,利用不同分布的固定点对位移进行了改正,得到目标点实际位移量。将改正后位移量与传统正垂线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固定点法可剔除大部分大气扰动影响,改正效果显著,且不同点位的固定点改正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70.
东北地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与空间极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基于对空间极化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首先从要素流的视角构建区域发展衡量指标--城镇集聚能力,并从整体上评价1995-2008年东北三省区域发展演变格局;其次利用差异指数和极化指数,从不同集聚层次对东北三省区域发展非均衡性和极化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①从区域发展衡量指标的动态演变格局来看:1995-2008年间东北三省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