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92篇
  免费   5846篇
  国内免费   7869篇
测绘学   1655篇
大气科学   6940篇
地球物理   8086篇
地质学   16522篇
海洋学   3942篇
天文学   1504篇
综合类   3483篇
自然地理   3575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646篇
  2022年   1387篇
  2021年   1669篇
  2020年   1420篇
  2019年   1484篇
  2018年   1789篇
  2017年   1625篇
  2016年   1882篇
  2015年   1480篇
  2014年   1980篇
  2013年   1737篇
  2012年   1677篇
  2011年   1727篇
  2010年   1854篇
  2009年   1844篇
  2008年   1579篇
  2007年   1506篇
  2006年   1284篇
  2005年   1160篇
  2004年   924篇
  2003年   935篇
  2002年   975篇
  2001年   924篇
  2000年   1085篇
  1999年   1502篇
  1998年   1248篇
  1997年   1329篇
  1996年   1115篇
  1995年   1012篇
  1994年   911篇
  1993年   798篇
  1992年   657篇
  1991年   474篇
  1990年   322篇
  1989年   357篇
  1988年   294篇
  1987年   200篇
  1986年   169篇
  1985年   122篇
  1984年   101篇
  1983年   78篇
  1982年   77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为解决地震前兆非标准仪器的统一接入问题,本文对地震前兆台网设备异构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一套完整的地震前兆数据采集适配软件设计方案,并从采集、存储、传输3个主要软件模块描述了关键技术设计。  相似文献   
932.
通过详实的地质填图,在辽宁开原地区清河断裂以北新发现一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粒岩及角闪石岩的岩石组合,与红透山岩组基本可以对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主要为一套中、中基性的火山岩建造,形成于岛弧环境。该套岩石组合普遍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常见构造样式包括透入性片麻理、石香肠构造、变质分异条带、肠状褶皱等一系列的固态流变构造。对该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2 524±18)Ma,变质年龄为(2 477±21)Ma,从形成到发生变质相隔约为47Ma。该套变质表壳岩组合的发现,表明了清河断裂以北也曾存在太古宙结晶基底,清河断裂与寇河断裂之间的区域在构造环境上与清原地区一样,均属于新太古代绿岩带。  相似文献   
933.
水文参数优化是水文模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针对水循环过程模拟中的流域水文模型参数识别的复杂优化问题,回顾了水文模型优化算法的发展历程,对国内外水文模型参数识别算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SCE-UA、粒子群算法等常用算法的参数设定及一般流程,并对编码遗传算法、单纯形混合加速遗传算法和运用融合技术的几种遗传算法以及其它几种常用算法在新安江模型中的优化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混合加速遗传算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在系统研究现代优化算法与传统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建立各种优化算法的融合技术和法则可能是进一步提高参数优化算法性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934.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走滑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乐-南澳韧性剪切带可能是在碰撞造山缝合带基础上发育的,其走滑特性严格受闽台微大陆与闽浙中生代火山弧碰撞过程中碰撞动力学的制约。岩石韧性组构和糜棱岩变形的微构造研究表明,碰撞前期走滑为左行。在早垩世晚期(100-120Ma)的主碰撞期和以伸展作用为主的碰撞后期,该带以右行为主,这种右行走滑一直持续至今。发育韧性剪切带的闽台微大陆(或称平潭-东山带)原始位置可能比现今更靠南,这是属于几百公里的漂移位移而不是剪切位移。  相似文献   
935.
本文是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研究系列文章的收笔之作.撰写本文的目的,就是为说明科学数据共享政策法规体系的研究是建立在大量的基础调研之上.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从实践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法规的客观依据.为使制订政策、 规章制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的新情况,就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深入研究相应的管理规律和运行机制.本文详述了调查过程、调查方法,以佐证政策法规研究不能脱离实际.  相似文献   
936.
交切法是最基本的地震定位方法之一.该方法利用震源轨迹进行定位,不需要求解方程,即使仅有少量的地震记录,利用交切法也能获得有价值的震中信息.但另一方面,交切法的定位精度较低,特别是震源深度的误差常常较大.  相似文献   
937.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发生在自有历史记录以来从未发生过7级地震、自1657年汶川6.5级地震后,最近300多年来一直处于大震平静状态的龙门山逆冲断裂带上,具有震源浅、烈度高、影响范围广、破坏极为严重的特点.  相似文献   
938.
河南熊耳山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官福  陈志宏 《地质学报》1995,69(3):255-266
通过对河南熊耳山地区寒武纪地层及该地区北岭的蚀变岩型金矿,鸡冠山的石英脉型金矿和店房的角砾岩型金矿的古地磁研究,结合地质上的研究成果,认为北岭蚀变岩型金矿和店房的角砾岩型金矿作用始于元古,有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鸡冠山石英脉型金矿则是燕山期成矿。  相似文献   
939.
Granitoi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ciphering both crustal growth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Earth. In the eastern end of the Yinshan–Yanshan belt of North China Craton, the Yiwulüshan massif is a typical region that present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features of this belt. Our field work on the host rocks has demonstrated two phases of opposite tectonics: compressional and extensional, however, the deformation is almost invisible in the intrusive rock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Yiwulüshan massif and the Late Mesozoic tectonics of East Asia, a multidisciplinary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MS) and gravity modeling have been applied on these Jurassic plutons (Lüshan, Jishilazi and Guanyindong), which intrude into the Yiwulüshan massif. According to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an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on thin sections, the AMS of the Yiwulüshan massif is characterized by secondary fabrics, indicating that the intensive post solidus deformation has reset the (primary) magmatic magnetic fabrics. A relatively gentle NW dipping magnetic foliation has been identified with two distinct groups of magnetic lineations of N34°E and N335°E orientations, namely LM1 and LM2, relatively. Gravity modeling reveals a southward thinning of the massif with a possible feeding zone roo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massif. Integrating all results from structural observation, geochronological investigation, AMS measurement and gravity modeling, two tectonic phas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Yiwulüshan massif, posterior to the Jurassic (180–160 Ma) magmatism in the Yinshan–Yanshan area. The early one concerns a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 141 Ma) compressional event with a top-to-the-south to southwest sense of shear. The second one shows an Early Cretaceous (~ 126 Ma) NW–SE ductile extensional shearing. At that time, sedimentary basins widened and Jurassic plutons started to be deformed under post solidus conditions. In fact, the NW–SE trend of the maximum stretching direction is a general feature of East Asian continent during Late Mesozoic.  相似文献   
940.
李博  黄嘉伦  钟振  邹良超 《岩土力学》2019,40(9):3670-3768
对交叉裂隙渗流传质特性的定量描述是研究整个裂隙网络渗透传质特性的基础。为真实模拟水流及溶质在三维交叉裂隙中的运移过程,首先通过三维轮廓仪获取天然岩石裂隙表面的形貌数据,再应用三维重构技术生成相应的三维交叉裂隙模型,随后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假定溶质运移满足Fick定律,模拟水流和溶质在三维交叉裂隙中的运移过程。通过对比粗糙裂隙模型与平行平板模型的模拟结果发现:粗糙度对流体的分布及流动状态存在显著的影响;不同进、出口工况下的流体流动及溶质运移状态亦表明:裂隙交叉的几何形貌会显著地影响溶质混合行为。这些结果表明,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平行平板模型在评估岩体内特别是交叉口的物质运移特性时将导致较大的偏差,在将来的研究中有必要针对裂隙交叉口的几何特征建立修正的模型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