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3篇
  免费   2625篇
  国内免费   3107篇
测绘学   1577篇
大气科学   1360篇
地球物理   2766篇
地质学   6256篇
海洋学   1488篇
天文学   185篇
综合类   1011篇
自然地理   1302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644篇
  2021年   812篇
  2020年   614篇
  2019年   743篇
  2018年   663篇
  2017年   637篇
  2016年   579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629篇
  2013年   744篇
  2012年   854篇
  2011年   832篇
  2010年   773篇
  2009年   726篇
  2008年   701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631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664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501篇
  2001年   389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0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81.
模拟地震的弹簧滑块模型的混沌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构造了一种自由度为2的双弹簧滑块系统,讨论模型参数的不均匀性和滑块间的相互作用与复杂现象的关系。假定滑块在所受力小于其静摩擦力时保持静止,因此,只有发生了滑动,两滑块所受力之差才改变。如果我们以两滑块受力之差为变量,就可以构造一种一维的映射。这种映射直观地显示了系统的演化,反映了方程终态解的形态。结果表明,用混沌运动来描述地震现象可能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982.
海城7.3级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征量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对海城7.3级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征量变化的一些最新研究结果。所研究的地震波包括体波(P,S波)、尾波和短周期地脉动三类。特征量有:体波与地脉动的波形时间线性度和空间线性度,平均半周期,频谱的峰值频率、拐角频率、相对频带宽度、相对频谱峰值、高频段的谱线斜率绝对值;尾波的时间熵、振幅比、持续时间、观测与计算持续时间差及其二阶差分、Q_c值、反映介质混浊度与震源特性的系数a_c等。所得结果表明,三类地震波的上述动力学特征量大都在震前一至半年左右出现、有的在6-10天乃至一天以内出现过不同形态的阶段性异常变化,因而可看作海城地震的中短期和临震的地震波前兆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983.
FieldofverticalcrustaldeformationinNorthChinaandthefeatureofitsdynamicevolution王若柏,洪汉净,许忠淮,耿世昌,孙东平,韩月萍Ruo-BaiWANG;Han-JingHON...  相似文献   
984.
利用新近获得的子午面磁盔-电流片背景太阳风稳态解,对激波从盔底沿电流片方向往外传播时与磁盔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重要新结果是:1.磁盔的存在使受扰介质速度跃变中央出现下凹,随着激波传出磁盔区并沿电流片方向传播,速度下凹逐渐减弱以致消失;2.激波将磁盔拉长并把盔顶的环形(垂直赤道面)磁场带到行星际空间,成为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的来源之一;3.5个太阳半径(R⊙)内的磁盔部分将出现精细结构,沿盔外边界形成两条高速带,以及马蹄形密度(亮)环形结构等.这些结果表明,太阳附近高速等离子体与磁盔间存在重要的动力学相互作用过程,对行星际空间的太阳风三维结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85.
笔者报告了23例化脓性脊柱炎。本文着重分析对比了X线平片和CT检查结果,通过分析对比,发现CT检查优于X线平片,并有助于对化脓性脊柱炎早期作出诊断。主要影像学表现:早期,软组织肿胀和脓肿形成,骨质呈虫蚀状破坏,随之破坏区周围出现增生硬化。CT还能发现炎块中的气块,晚期骨修复占优势,即骨质增生硬化,骨桥形成,最后可产生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986.
本文报告了经CT检查确诊的30例脊椎结核.CT表现为椎体前2/3为主的骨质破坏,破坏区伴有死骨、椎旁软组织肿大和脓肿形成向纵向延伸.死骨为CT发现脊椎结核的新征象。  相似文献   
987.
渭河盆地东部地区的活断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结果,讨论了渭河盆地东部地区六条主要断裂的活动情况。指出这些断裂现今活动以倾向滑落为主,同时兼有一定分量的左旋走滑运动  相似文献   
988.
There are some puzzling features of the stress-dependence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 rocks, although the behaviour in high fields appears to be well understood. As a test for the factors that cause low-field behaviour to differ from current theories we have made both high- and low-field torquemeter measurements of the stress-induced magnetic anisotropies of a number of rocks. Ratios of low- and high-field torques differing from expectation by factors up to 4 or so have been found in some rocks, although others conform well to expectation.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magnetic and microscopic properties was undertaken to seek the cause(s) of the discrepancies. Stress sensitivity of susceptibility becomes particularly high in titanomagnetite with composition parameter x ≈ 0.6, at which the intrinsic anisotropy vanishes, and some other high values appear to be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sulphide. It is concluded that current theory is satisfactory if but only if the magnetic minerals in a rock are simple titanomagnetites with x ? 0.4.  相似文献   
989.
本文根据中国东部陆缘地区--郯庐断裂带两侧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综合地球物理场特征,阐述了其与一串含油气裂谷型盆地的分布规律,并讨论了其沉积和演化。 结果表明:这一系列含油气盆地,分布在上地幔顶部的隆起地区,均具有异常的地球物理场特征。这些盆地中有着巨厚的中、新生代的沉积,具备了良好的生油与储油条件。它们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运动密切相关,并且受着深部地幔物质运移的制约。  相似文献   
990.
将方差分量估计(VCE)方法应用于ERS-2卫星的精密定轨,用SLR和PRARE资料计算了1998年前3个月的23个长度为5天的弧段(除了调整轨道的时段外,相邻弧段有两天的重叠),从观测值残差分析和重叠弧段比较两个方面,考察VCE方法对定轨计算的影响,并给出了各组观测值的平均验后均方差,对观测值残差的分析表明,使用VCE方法明显地改善了观测值的拟合程度,但从阿卑(Abbey)标准对观测值残差的检验结果来看,使用VCE方法不能消除轨道中由力学模型和几何模型误差引入的系统差,重叠弧段比较的结果表明:(1)使用VCE方法缩小了重叠弧段的平均距离差,并改善了一部分权段明显不合理的偏离,使最后得到的轨道具有更均匀的精度,(2)相比较而言,VCE方法使相邻弧段靠拢的趋势在轨道切向体现得较为明显,由各组观测值的平均验后方差可见,说单个标准点观测值而言,部分SLR台站的观测资料在定轨计算中占有比其他观测资料更重的地位,纵观全文,使用VCE后得到的观测值的平衡验后均方差来确定资料的双重将比使用均方差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