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01篇
  免费   1334篇
  国内免费   1953篇
测绘学   947篇
大气科学   677篇
地球物理   988篇
地质学   3618篇
海洋学   900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447篇
自然地理   763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346篇
  2021年   419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386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338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349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546篇
  2011年   475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302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31.
腰盘黄间隙的CT测量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盘黄间隙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腰椎间盘CT扫描资料,记录L3-S1间盘形态及双侧黄韧带厚度、盘黄间隙的宽度,分析这些结构与盘黄间隙狭窄及其对腰神经根压迫的关系。结果196个间盘突出或膨出,78处黄韧带厚度>5mm,腰盘黄间隙(DFLS)为腰间盘平面位于椎管外侧份间盘与黄韧带间的间隙。172侧显示腰神经根鞘受压,相应盘黄间隙平均宽度为(3.6± 0.8)mm。结论 DFLS£5mm为狭窄,主要原因包括;间盘突出或膨出、黄韧带肥厚等。它可以作为腰间盘突出伴神经根压迫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32.
图象镶嵌是个麻烦而且费时的工作。本文通过分析相邻图象的关系,给出了图象自动镶嵌的算法,即通过寻找相邻图象象素最小偏差平方和出现的位置来自动确定镶嵌需要偏移的行列数,这种方法容易实现。通过对NOAA图象镶嵌的试验,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33.
分析国内外国土资源调查中GIS方法研究和应用的现状和趋势 ,提出基于多层次GIS集成的国土资源大调查思路 ,介绍和总结在大调查中应该关注的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应用。同时指出我国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点在开展微型化嵌入式GIS、三维 /四维GIS、网络GIS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34.
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旅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简要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分析 ,讨论了虚拟旅游中的虚拟现实技术 ,提出基于WebGIS电子地图、全景图像生成和网络全景图像浏览组成的虚拟旅游系统技术方案 ,并展望了该项技术的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35.
中国西北地区季节性积雪的性质与结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中国内陆地区积雪分布十分广泛。根据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干寒型”积雪的特征 ,对中国天山和阿尔泰山山区的季节性积雪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最大积雪深度达 15 2cm(1997) ,积雪层一般由新雪 (或表层凝结霜 )、细粒雪、中粒雪、粗粒雪、松散深霜、聚合深霜层和薄融冻冰层组成。与“湿暖型”积雪相比 ,“干寒型”积雪的性质具有密度小 (新雪的最小密度为 0 .0 4 g/cm3 )、含水率少 (隆冬期 <1% )、温度梯度大(最大可达 - 0 .5 2℃ /cm)、深霜发育层厚等特点 ,并且变质作用以热量交换和雪层压力变质作用为主。据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 (43°2 0N ,84°2 9E ,海拔 1776m)的观测资料 ,中国内陆干旱区冬季积雪期雪面太阳辐射通量以负平衡为主 ,新雪雪面反射率达 96 % ,短波辐射在干寒型积雪中的穿透厚度达 2 8cm。春季积雪消融期 ,深霜层厚度可占整个积雪层厚度的 80 %。随着气温的升高 ,雪粒间的键链首先融化 ,使积雪变得松散 ,内聚力、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降低 ,积雪含水率也随之增大 ,整个积雪层趋于接近 0℃的等温现象 ,因此 ,春季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地全层性湿雪崩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436.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to inverse normalization data of hidden variables in a dynamical system by embedding a time series in multidimensional spaces and applying a normalization analysis to the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density of points in the reconstructed phase spaces. The method is robust in the application to Lorenz system and 4-dimensional R?ssler system by testing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inverse data and original data in time domain and in frequency domain, respectively. By applying the method to analyzing the South China Sea data, the normalization data of wind speed is extracted from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time series.  相似文献   
437.
煤矸石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山东省煤炭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在数10年的开采过程中,引发了诸多环境地质问题,煤矸石危害是其中之一.境内各煤矿矸石堆存量达6651万m3,占地37900hm2.侵占大量耕地、林地、居民地和工矿用地,破坏地质地貌景观.矸石堆单体过大,形成矸石山,已引发渣石流和坍塌事故.1980年以来,因此致死19人,伤多人.浸溶试验结果表明,矸石淋滤液中SO42-、F-、Mo、Se、总硬度、pH等成份或指标偏高,甚至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的Ⅲ类水标准,局部已对水环境构成污染.煤矸石有害可溶物因地质条件、浸泡时间、堆放时间不同而变化,风化、侵蚀可导致有害可溶物的增加.莱芜煤田矸石堆附近土壤中的硫、氟、汞等成份比对照点偏高,但低于山东省土壤成份背景值.对莱芜煤田煤矸石抽样监测,其放射性低于国家<放射性防护规定>(GBJ8-74)的标准.矸石堆露天堆放过程中,粉尘及自燃产生的气体,污染大气环境.淄博矿区岭子煤矿矸石堆附近因此形成酸雨."以防为主,综合利用"是矸石危害防治的原则,煤矸石中含有煤粉、黄铁矿、高岭石等,检选这些有用矿产,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可防止矸石自燃和淋滤液污染,文中对其反应过程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38.
1 地层清理工作的由来地矿部于1986—1990年设立了重大基础地质研究项目《三大岩类填图方法研究》,即沉积岩区、花岗岩类区、变质岩区填图方法研究项目。沉积岩区填图方法研究项目开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之一,就是地层单位的划分和对比问题。填图方法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单位进行地质填图,对各类地层作多重划分对比研究,逐步建立地层格架和地层模型的填图、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地层划分、对比等研究工作一直是以传统的“统一地层划分”作为基础,偏重于地层的年代顺序和化石,…  相似文献   
439.
山东南墅地区孔兹岩系变质矿物的成因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墅地区孔兹岩系的变质矿物具有多成因、多世代的特征 ,其经历三阶段五幕的变质作用 ,形成了以Sil+Gt +Cord +Bi +Kf +Pl+Q为代表的共生矿物组合。通过对主要变质矿物成因及演化特征的分析 ,结合温压计估算 ,确定该区孔兹岩系峰期变质作用温度为 70 0~ 75 0℃ ,压力为 0 .6~0 .7GPa ,变质程度达角闪麻粒岩相。确立 pTt轨迹具顺时针演化特点 ,反映一种陆 -陆碰撞造山带式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440.
新疆吐-哈盆地三叠系和侏罗系含油砂体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是位于天山造山带内的具复杂演化历史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烃陆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南带的前侏罗系 (三叠系 )油气藏其含油砂体的形成明显受沉积相、高地温和印支运动的影响,分布于盆地南部的扇三角洲砂体裙在印支运动中由于地层抬升而处于与盆地北部生烃中心接触良好的位置,并且具备了产生次生孔隙的动力学基础,从而及时接受了由于岩浆体热和印支构造热事件提供的热所形成的早成熟油,形成了该盆地第一套优质储油砂体。盆地北带的侏罗系油气藏其含油砂体以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次为北物源扇三角洲相,具有砂体层数多、上下叠置性强、原始物性好、与多层煤系烃源岩互层、烃类向南运移距离短的特点,形成以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为基础的第二、三、四套优质储油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