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161篇 |
免费 | 26575篇 |
国内免费 | 150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014篇 |
大气科学 | 8034篇 |
地球物理 | 10743篇 |
地质学 | 40705篇 |
海洋学 | 11699篇 |
天文学 | 636篇 |
综合类 | 4902篇 |
自然地理 | 800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3篇 |
2024年 | 2173篇 |
2023年 | 2480篇 |
2022年 | 4009篇 |
2021年 | 4568篇 |
2020年 | 3950篇 |
2019年 | 4318篇 |
2018年 | 3851篇 |
2017年 | 3653篇 |
2016年 | 3692篇 |
2015年 | 4268篇 |
2014年 | 4024篇 |
2013年 | 4816篇 |
2012年 | 5271篇 |
2011年 | 5197篇 |
2010年 | 5189篇 |
2009年 | 4773篇 |
2008年 | 4846篇 |
2007年 | 4565篇 |
2006年 | 4321篇 |
2005年 | 3696篇 |
2004年 | 2820篇 |
2003年 | 1907篇 |
2002年 | 1940篇 |
2001年 | 1751篇 |
2000年 | 1442篇 |
1999年 | 654篇 |
1998年 | 233篇 |
1997年 | 136篇 |
1996年 | 118篇 |
1995年 | 79篇 |
1994年 | 71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56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33篇 |
1986年 | 39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42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4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19篇 |
1977年 | 15篇 |
1957年 | 19篇 |
1954年 | 3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由于腐蚀、海生物附着等因素导致老龄化海洋平台在与船舶碰撞的事故作用下,桩腿变形加大,降低了承载性能。为减少碰撞对桩腿的损伤,提高其耐撞性能,提出了利用吸收能力较强的高弹模CFRP材料加固平台桩腿的方法。以某自升式海洋平台桩腿为例,利用有限元法建立简化的碰撞模型,通过在局部损伤部位粘贴高弹模CFRP材料来提高桩腿的耐撞性能,验证高弹模CFRP加固方法,提高其耐撞性能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相同的碰撞条件下,加固前碰撞力使桩腿产生了接近屈服强度的应力;粘贴2层CFRP布后,桩腿吸能下降56.3%,极值应力下降了14.7%;粘贴CFRP板后,桩腿吸能下降70.68%,桩腿的极值应力下降57.36%。 相似文献
242.
初始几何缺陷被认为是影响管道极限承载力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但是大部分的管道力学特性研究都没有考虑初始缺陷的影响。基于管道几何尺寸测量机,获得管道的壁厚和直径沿轴向以及环向的分布规律。据此建立了四个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分别为完好管道模型、只考虑直径缺陷的管道模型、只考虑壁厚缺陷的管道模型以及考虑所有缺陷的管道模型。分析了初始缺陷对管道的极限内压承载力、极限轴力承载力和极限弯矩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直径缺陷对管道的极限内压承载力影响较大;壁厚缺陷对管道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极限弯矩承载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43.
小湾拱坝坝基开挖卸荷松弛效应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小湾拱坝坝基开挖中出现的卸荷松弛问题,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卸荷松弛效应进行了评价。通过松弛方案与未松弛方案计算,对小湾拱坝的应力和位移、屈服区分布以及坝基浅部关键截面的抗剪安全度、点安全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基面地基松弛后,主要影响低高程局部区域的变形和应力,对拱坝整体变形和应力分布的影响很小;地基松弛后,拱冠梁建基面(953 m高程)坝踵处第一主应力有所增大,坝趾处第三主应力有所减小;拱冠处梁的作用减弱,拱冠梁处距坝踵20 m范围的点安全系数也略有降低;原设计方案在未松弛情况下基本可以满足《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关于建基面抗剪(断)安全系数的要求;坝基松弛后,抗剪(断)安全系数降低明显,与规范规定的要求相差较大,需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该研究成果已为设计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4.
ASTER遥感数据蚀变遥感异常提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基于ETM+/TM数据提取矿化蚀变遥感异常已趋于成熟,而利用ASTER(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遥感数据提取矿化蚀变遥感异常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USGS波谱数据库中典型蚀变矿物反射率数据,重建其在ASTER数据中波谱曲线.研究表明,ASTER遥感数据可以提取Mg-OH、Al-OH、CO32-和Fe3+离子(基团)信息.热液矿床的蚀变围岩通常含有上述4种离子(基团),它们的波谱特征是蚀变遥感异常提取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改进"去干扰异常主分量门限技术流程",以河北省承德地区和太行山区为例,上述离子(基团)信息提取结果与野外实际分布相一致,表明利用ASTER遥感数据提取上述4种离子(基团)信息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45.
塔里木河流域适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2001年开始实施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工程,提出了以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为核心,以源流区节水改造和干流河道治理为重点进行综合治理,积极稳妥地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退耕封育保护,有效保护好现有天然林草植被.通过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干涸近30a的台特玛湖于2001年11月16日开始有水,使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得到初步复苏等,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恢复.然而,自2007年以来,塔里木河向下游输水已大为减少,仅能输水到中游,特别是2009年水文干旱,塔里木河干流断流达1 100km多,使下游绿色走廊再度陷入生态危机.为此,需要重新审视塔里木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从加强源流治理开始,来巩固干流治理成果.认真总结10a来治理经验与教训,针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源流与干流造成的影响程度,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46.
四川盆地川东南地区“源—盖”匹配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重建烃源岩生烃史("源")和泥质盖层排替压力演化史("盖")的方法,研究源—盖动态匹配关系,以确定泥质盖层封闭动态有效性。针对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泥质盖层封闭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川东南地区寒武系泥质盖层不仅封闭性能形成时间早(早于震旦系烃源岩生烃时间),而且排替压力大(最大排替压力高达26MPa),封闭能力强,具备封闭超高压气藏的能力,"源—盖"匹配关系好,对下伏烃源岩具备有效封盖作用;志留系泥质盖层虽然现今排替压力较大,但封闭性形成时间晚于下伏寒武系烃源岩生烃时间,"源—盖"匹配关系不理想,有效封闭性较差;二叠系和三叠系泥质盖层封闭性形成时间分别早于志留系和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时间,具备有效封闭能力,且最大排替压力都大于10MPa,可封闭高压气藏。 相似文献
247.
248.
249.
250.
营养盐水平对四种海洋浮游硅藻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4种海洋浮游硅藻(牟勒氏角毛藻、海链藻、三角褐指藻和新月菱形藻)培养在改进的f/2培养基中,研究了不同氮、磷和硅营养水平对它们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胞外多糖的生产和释放具有种间特异性,角毛藻和海链藻胞外多糖的生产和释放主要在静止期,而三角褐指藻和新月菱形藻在指数生长期前期和静止期都能生产和分泌较高的胞外多糖;培养液中低浓度磷减少了4种硅藻在静止期胞外多糖的产量,但增加了角毛藻在生长期前期胞外多糖的产量;氮浓度的降低增加了三角褐指藻在指数生长前期胞外多糖的产量,但减少了其他3种藻类胞外多糖的产量;硅浓度的降低对4种硅藻胞外多糖的产量影响不大,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静止期胞外多糖的生产.本研究表明,营养盐水平对硅藻胞外多糖生产的影响因种类和细胞所处生长期不同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