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56646篇 |
免费 | 13649篇 |
国内免费 | 21586篇 |
测绘学 | 10347篇 |
大气科学 | 7731篇 |
地球物理 | 10406篇 |
地质学 | 39050篇 |
海洋学 | 11092篇 |
天文学 | 622篇 |
综合类 | 4631篇 |
自然地理 | 8002篇 |
2024年 | 726篇 |
2023年 | 1893篇 |
2022年 | 3696篇 |
2021年 | 4384篇 |
2020年 | 3639篇 |
2019年 | 4153篇 |
2018年 | 3657篇 |
2017年 | 3514篇 |
2016年 | 3592篇 |
2015年 | 4172篇 |
2014年 | 3960篇 |
2013年 | 4714篇 |
2012年 | 5254篇 |
2011年 | 5181篇 |
2010年 | 5164篇 |
2009年 | 4767篇 |
2008年 | 4848篇 |
2007年 | 4564篇 |
2006年 | 4323篇 |
2005年 | 3698篇 |
2004年 | 2824篇 |
2003年 | 1905篇 |
2002年 | 1938篇 |
2001年 | 1749篇 |
2000年 | 1442篇 |
1999年 | 646篇 |
1998年 | 233篇 |
1997年 | 139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82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79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43篇 |
1983年 | 34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24篇 |
1979年 | 28篇 |
1978年 | 19篇 |
1977年 | 15篇 |
1976年 | 13篇 |
1957年 | 19篇 |
1954年 | 30篇 |
采用湖南14个地市州所在地国家气象站1980—2013年逐分钟降雨资料, 分别利用模糊识别法、芝加哥法、Pilgrim & cordery法及同频率法对各地短历时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180 min以5 min为单位时段的暴雨雨型进行了识别和推求, 结果表明:推求的各地暴雨雨型基本以峰值在前部的单峰型为主; 芝加哥、Pilgrim & cordery计算的峰值、强度相当, 推求的各历时暴雨雨型基本一致, 也更接近实际, 同频率法相对来说效果较差些。
相似文献研究末次间冰期气候变化有助于加深理解变暖情景下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轨道参数变化的响应特征。本研究利用国际古气候模拟对比计划第四阶段的多模式结果, 分析了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200 hPa)与副极地西风急流(850 hPa)在末次间冰期的变化特征及机制。多模式集合平均结果表明, 末次间冰期夏季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相较于工业革命前位置偏北(+2.5°), 强度偏弱(-5.3%); 南半球副极地西风急流也存在类似的变化特征(+1.1°/-7.4%)。在冬季, 末次间冰期南半球副热带西风急流相较于工业革命前南移增强(-0.8°/+5.6%), 而南半球副极地西风急流北移增强(+0.8°/+4.2%), 并且不同洋盆上空的急流具有不同的变化特征。副热带急流与副极地西风急流位置与强度的变化分别与对流层中高层与低层的斜压稳定性的变化相联系。此外, 热带非绝热加热与中纬度Rossby波传播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南印度洋西侧与东侧、高层与低层西风急流反向变化的结果, 这种反向变化得到了降水重建的支持。
相似文献现代南海上层水体结构具有鲜明的季节特征,反映了季节性风场通过动力与热力过程施加的强烈影响;这种风场对上层水体结构的调控同样存在于地质历史时期,借此,长时间尺度上的东亚季风强度变化能够在南海沉积中留下记录,对相关高分辨率样品的研究继而可以从海洋的角度发掘出新的季风信息,成为对现有古季风资料的重要补充。本研究利用南海北部岩芯总长为50.8 m的MD12-3432站位(19°16.88'N,116°14.52'E;水深2125 m)高分辨率沉积样品,通过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及其转换函数恢复了400 ka以来冬、夏季海水表层温度及温跃层深度,并对其进行频谱分析,同时对比现代观测资料及黄土粒度等古季风记录,讨论了海表温度、温跃层深度变化与东亚季风强度、表层环流格局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海表温度具有显著的100 ka冰期-间冰期旋回,冬季海表温度降幅可达8℃,是冰期冬季风增强与表层环流变化的共同结果。此外,冬季海表温度与温跃层深度重建结果均具有明显的67 ka周期,可能代表了东亚冬季风风速在南海北部的变化周期。同时,温跃层深度中未出现100 ka周期,可能指示冰期-间冰期旋回中表层环流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弱,温跃层的加深主要由东亚冬季风的增强造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