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64篇
  免费   16458篇
  国内免费   23857篇
测绘学   12310篇
大气科学   8966篇
地球物理   11798篇
地质学   43182篇
海洋学   12425篇
天文学   799篇
综合类   5558篇
自然地理   9941篇
  2024年   552篇
  2023年   1498篇
  2022年   3947篇
  2021年   4894篇
  2020年   3914篇
  2019年   4754篇
  2018年   4102篇
  2017年   3953篇
  2016年   3832篇
  2015年   4660篇
  2014年   4520篇
  2013年   5525篇
  2012年   6067篇
  2011年   6169篇
  2010年   6117篇
  2009年   5636篇
  2008年   5756篇
  2007年   5447篇
  2006年   5190篇
  2005年   4478篇
  2004年   3312篇
  2003年   2297篇
  2002年   2334篇
  2001年   2066篇
  2000年   1767篇
  1999年   763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1篇
  1965年   14篇
  1957年   24篇
  1954年   45篇
  193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山东省1∶20万空间数据库结合山东省区域水文地质特点,共建立了27个图层,完成12个图幅的建库工作。通过该项工作,为今后进行空间分析和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并为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模糊控制中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并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来改进实际生产中PID控制的一些控制难点。将改进方法应用在一大型水压机控制系统中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3.
44.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残差法求得1998年7月临猗5.0级地震前后不同路径的Q(品质因子)值变化,发现在地震发生前Q值为87~203,震后Q值为67~164,震前震中区附近出现明显的高Q值异常。结果表明,地震前的高Q值异常可以作为地震预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45.
再论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兰山南部分布着多个方向的构造,其中最明显地是一系列的北西向构造,目前这些构造的相互关系以及形成机制还没有得到合理地解释,争论很大;野外构造研究表明,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铜峡一固原断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是该断裂由走滑运动向挤压运动转换时的派生构造;从另一角度也说明,在中新生代由青铜峡一固原断裂所限定的地块(卫宁北山)向东运动,而这些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主要发生在新生代。由于卫宁北山向东运动的动力来源于青藏高原,因此,贺兰山南部北西向构造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中国重要地质界限的南北向构造——贺兰山已经被青藏高原的构造活动所叠加。  相似文献   
46.
密度和压缩系数的散射层析成像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速度成像的基础上研究了同时对密度和压缩系数成像的散射波层析成像法.对不同散射角度的计算可以得到一系列反演图像,拟合这些图像,从而可以有效地达到对密度和压缩系数(或速度)成像的目的.与单纯的速度成像相比,增加了反演的难度.首先是对资料的方位性要求增加;其次是对资料的利用率下降.即便如此,从对较少量的炮点和检波点资料的数值计算来看,仍取得了满意的成像结果.我们对组成字母“A”的散射体结构进行了成像计算,结果能够同时再现密度和压缩系数,成像清晰,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并能应用于复杂结构的成像问题.  相似文献   
47.
发育于造山带中的蛇绿岩,其剖面下部的地幔橄榄岩部分是造山带地区富集型上地幔的直接标本。其地球化学特点是:主要元素Al_2O_3、TiO_2、CaO、Na_2O、K_2O强烈亏损,而REE,痕量元素和87Sr/86Sr则强烈富集;同时,143Nd/144Nd<0.511836,亦表明它们属于一个富集型的源区。 形成富集型上地幔的主要机制是地幔交代作用,富含不相容元素的低熔岩浆和富Ca-LREE流体与已亏损的地幔橄榄岩发生脉状交代和渗透交代反应,从而造成上地幔中不相容元素的富集。造山带富集型上地幔形成的构造环境是:洋壳从扩张脊向两侧运移并最终拼入造山带这段时间内。富集型上地幔不但存在于大陆区,而且亦存在于造山带地区,它可能是一种全球性的地球内部的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48.
A high‐speed digital camera was employed to record the sand grain/bed collision process. With image processing and a statistical method, a series of parameters of the collision process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lision process of a grain with rebounding can be represented by two parameters: the kinetic energy restitu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collision angle. Both parameters satisfy a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they are dependent on one another. With an increase of the collision angl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kinetic energy restitution gradually reduces from a broad to a narrow range with low values. The percentage of vertical velocity restitution coefficients greater than 1 can reach 70% or more, which ensures that the settling time of the sand grains in the air increases and that they receive more energy from the air to progress the saltation movement.  相似文献   
49.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客观地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砂岩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发现该区长8储层为致密型砂岩,直观地显示出长8砂岩储层具有很强的微观非均质性,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低渗透砂岩中,引起砂岩产生强烈的非均质性,而这些砂岩则形成长8砂岩储层的高渗带。  相似文献   
50.
氢化物发生及其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氢化物发生的条件和普遍性及其在分析检测领域的应用,这些领域包括试样分解,分离富集,容量分析、比色分析、原子荧光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分析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