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32篇
  免费   14634篇
  国内免费   22954篇
测绘学   10939篇
大气科学   8405篇
地球物理   11311篇
地质学   41962篇
海洋学   11933篇
天文学   714篇
综合类   5020篇
自然地理   8436篇
  2024年   731篇
  2023年   2006篇
  2022年   3905篇
  2021年   4690篇
  2020年   3894篇
  2019年   4484篇
  2018年   3958篇
  2017年   3805篇
  2016年   3896篇
  2015年   4479篇
  2014年   4313篇
  2013年   5061篇
  2012年   5640篇
  2011年   5555篇
  2010年   5530篇
  2009年   5101篇
  2008年   5199篇
  2007年   4895篇
  2006年   4611篇
  2005年   3929篇
  2004年   3006篇
  2003年   2044篇
  2002年   2033篇
  2001年   1858篇
  2000年   1548篇
  1999年   742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209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4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13篇
  1957年   20篇
  1954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ferric sulfate precipitates formed during the culture of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 ferrooxidans) in a modified 9K medium by applying a potential control on the electrode. X-ray diffraction (XRD),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ESEM), Raman spectroscopy (Raman)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were carried out to characterize and identify the precipitates which were formed, respectively, in the electrochemical cultivation with a fixed cathode potential (bias-experiment) and in the conventional batch cultivation without cathode potential control (no-bias-experimen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K-jarosite presented in both experiments while NH4-jarosite and schwertmannite were only found in the no-bias-experiment.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 precipitates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different growth statuses and rates of A. ferrooxidans and th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Fe3+. In the bias-experiment, external electrons reproduced Fe2+ and promoted the growth of A. ferrooxidans, thus resulting in the low Fe3+ concentration and the rapid depletion of NH4 + as the nitrogen source, in which K-jarosite was preferentially formed. In the no-bias-experiment, the lower concentration of A. ferrooxidans was observed, which was due to the continuous consumption of Fe2+ by bacteria, thus resulting in the relatively higher Fe3+ and the NH4 + concentration in culture.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Fe3+ favored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solid solution of K-NH4-H3O jarosite, and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schwertmannite after K+ and NH4 + were depleted.  相似文献   
992.
大通河盆地二叠系沉积相及铜矿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通河盆地为一上古生代—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沉积持续时间长,后期构造作用强烈。通过对盆地内二叠系沉积相及铜矿化特征分析,认为铜矿化物质来源于北祁连古陆核,经剥蚀—沉积形成了含铜二叠系陆相杂色砂岩,后期断裂构造及热液活动更加强化了铜矿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北方6种新的砂岩型铀矿对铀资源潜力的提示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近10多年的努力,在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发现和探明了6种新的大型、特大型砂岩型铀矿,暂时定名为伊犁式、吐哈式、东胜式、乌兰察布式、马尼特式、通辽式砂岩型铀矿。各种式样的铀矿产于不同构造背景的沉积盆地,矿床地质、矿体地质和控矿因素也有明显的差异性特征。成矿演化基本特点是:伊犁式、吐哈式都是典型的层间氧化-还原作用成矿,但前者在单斜整体抬升和差异升降构造活动背景下的不断叠加富集为重要特征,后者则在斜坡带隆升加断层及小型背斜构造活动的背景下在断裂南北两侧分带成矿;东胜式主要受古层间氧化带控制并接受后期还原改造再富集;乌兰察布式最新研究认为是重要的沉积成岩型铀矿,与湖泛事件演变密切相关;马尼特式是潜水氧化-还原作用与层间氧化-还原作用交替转化形成的古河谷型铀矿床;通辽式是"构造剥蚀天窗+断裂活动+深部还原物质"控矿,也可能还与基性岩脉(热源)有关。上述6种式样铀矿的另一规律是从西部向东部,西部(前三种)均产于中下侏罗统含煤碎屑岩系,东部(后三种)均产于上白垩统泥质砂岩和细砂岩。笔者指出,6种新的砂岩型铀矿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发现和探明的本身增强了中国铀资源保障能力,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对中国铀资源潜力及今后找矿方针、勘查部署等多方面的重要提示。  相似文献   
994.
叶斌  叶冠林  长屋淳一 《岩土力学》2010,31(Z2):442-446
固化土和土工格栅护岸工法(SG-WALL工法)是一种采用固化土和土工格栅加固港口护岸结构的新型工法。它的抗震性能已经通过一系列振动台试验得到了确认。为了能够数值再现SG-WALL结构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对SG-WALL结构的振动台试验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研究。试验和模拟结果的对比表明,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再现SG-WALL结构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主要动力特征。模拟结果还表明:固化土的长度对SG-WALL抗震性能起到重要的影响;土工格栅的最大拉应变发生在与排桩的连接处,并且沿着远离排桩的方向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95.
首次报道了一种拼合处理的软玉及其鉴定特征。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和X荧光能谱分析,对该类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从外观上,样品的"皮"与主体结合处的颜色分界截然,有明显的粘结痕迹和大量的蜡与气泡;拼合面两侧区域的红外光谱完全不一样;X荧光能谱显示,其"皮"较主体部分缺少Ca峰。根据测试结果认为,样品应为染色岫玉软玉拼合石。  相似文献   
996.
以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之北、华北陆块南部、地跨华北陆块稳定块体、陆块南部边缘变形带的南华北盆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42条不同时代的野外剖面详细观测,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把南华北盆地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对青白口系—侏罗系层序界面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共识别出了8种类型层序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分别是不整合面、渣状层、古喀斯特作用面、冲刷侵蚀面、超覆面、岩性岩相转换面、最大海泛面、最大湖泛面。并重点讨论了各类型界面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演化上,从早到晚由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层序界面经历了海相沉积不整合、古喀斯特作用面、渣状层到陆相不整合面、冲刷侵蚀面等;在空间上,同一层序界面在不同相带表现形式不同,同一种类型的界面可在不同相带出现,但不同相带表现特征有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7.
气动潜孔锤钻进技术若干问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动潜孔锤钻进技术以其钻进效率高、钻孔质量好等一系列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但在日常应用中也存在着诸如钻进效果不尽如人意,所选设备性能和施工条件不匹配、不适应其主要参数,基本操作守则掌握不好等问题。以工程实践为依据,参考有关文献,对气动潜孔锤钻进中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了论述,以期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鲁西地区石门山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原划为新太古代早期侵入岩。根据新测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530±8)Ma,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新太古代晚期。凤仙山岩体为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513±12)Ma,并侵入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石门山岩体属峄山岩套,为TTG质花岗岩,是地幔岩浆侵入混入地壳物质形成的。凤仙山岩体属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为上地壳物质重熔(深熔)作用形成的。峄山岩套TTG类岩石是2560~2530 Ma壳幔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普遍具有片麻状构造,表明经历变质变形作用。未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傲徕山岩套大规模壳源花岗岩是2530~2500 Ma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超大陆拼合有关,2530 Ma是鲁西地区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  相似文献   
999.
钻探岩心编录一直是地质勘探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高光谱探测技术的发展为岩心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编录技术。为了使获得的岩心资料能永久保存且便于使用和分析,笔者开发了钻探岩心高光谱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通过该系统使用者能方便管理、查看钻探岩心数据,快速提取、分析岩心矿物的光谱特征,为后期矿物的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莒县国土资源局干部职工通过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中间,摸排国土资源信访矛盾,查找信访苗头线索,及时制定应对方案,筑牢接访三道防线,努力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信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