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244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77篇
地质学   699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冠民  高亮  马在平 《地质学报》2007,81(3):413-418
在济阳坳陷沙河街组远离古河口沉积的页岩纹层中发现了风成粉砂沉积。风成粉砂在页岩的纹层中往往星散分布,成层性差,多分布在富有机质纹层与(含粉砂)粘土纹层之间。在结构上,这些风成粉砂与黄土有很大的相似性,颗粒呈棱角状—次圆状,粒度分布于4~6Φ之间,一般正偏,代表冬春季节相对偏干旱时期不稳定的近源阵风沉积;而表层流或层间流沉积的粉砂在粒度上往往与同一纹层内共生的粘土逐渐过渡,粒度概率曲线上呈一段式,粒度变化范围大,粉砂的成层性好,多局限在含粉砂的粘土纹层中。在高频旋回中,当气候偏干旱时,页岩中的自生碳酸盐含量增加,同时风成粉砂在陆源碎屑中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升高。页岩中风成粉砂沉积的发现,可以进一步为研究有关湖相页岩和第四纪纹泥的古气候变化、正确恢复古湖泊沉积环境提供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2.
影响大掺量钢渣水泥强度的主要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建平  倪文  陈德平 《矿物岩石》2003,23(4):105-109
根据对大掺量钢渣水泥的组分活性差和强度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解决方法进行试验的结果认为:可以通过掺加水泥熟料、粒化高炉渣和粉煤灰的方法来改善钢渣的物质组成,进而提高其强度,但必须加入适当的激发剂。常用的激发剂有硫酸盐系(如石膏)、硅酸盐系(如水玻璃)等。试验表明:当加入激发剂B和高炉渣磨细粉,即当钢渣加入量为60%,加10%的激发剂B和30%的高炉渣磨细粉,或者当钢渣和高炉渣总加入量≥94%,只加5%或6%的激发剂C时,钢渣水泥的强度均可以达到325水泥的强度要求。同时还认为:增加组分的细度也是提高钢渣水泥组分活性、提高强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川滇黔相邻区热液或热液改造型Cu,Pb,Zn,Au,Ag矿床的地质特征,特别是峨眉火成岩省与该类矿床的成因关系的讨论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是扬子地台西南缘最大的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对该区Au,Ag,Pb,Zn,Hg,Te,Sb,Se等热液—热液改造型矿床的成矿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除可能提供了少量的成矿物质外,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造成大区域尺度的异常高热流场,对成矿流体的形成、循环、演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成矿、特别是富矿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94.
下扬子地区沿江前陆盆地形成的构造控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朱光  徐嘉炜 《地质论评》1998,44(2):120-129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沿大别-胶南造山带的陆-陆碰撞使造 山带侧的扬子板块成为前陆变形带,并在其上发育了沿江前陆盆地。沿江前陆盆地初始继承性发育于下扬子区海退末期残留的陷区,随后于黄马青期受北界滁河断裂与南界江南断裂的对冲控制而成为双向压隐型盆地。  相似文献   
995.
华北克拉通1.8Ga镁铁质岩墙群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岩墙群之一。在晋冀蒙交界地区,岩墙群表现为NNW和EW向近直立具有冷凝边结构的岩墙,它们产出于统一构造体制之下。单条岩墙的长度达几十公里,宽度0.5~100m,通常20m左右。可以根据岩墙产状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这些岩墙群分成三组,简记为S-Ⅰ、S-Ⅱ和S-EW,分别对应两组NNW向和一组EW向的岩墙群。岩墙的主要造岩矿物为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其它矿物包括角闪石、Fe-Ti氧化物、黑云母、磷灰石、碱性长石和石英。S-Ⅱ能见到橄榄石斑晶及围绕橄榄石和单斜辉石颗粒生长的斜方辉石和角闪石反应边结构,以及斜长石正环带结构。S-Ⅰ相对低FeO(全)-TiO2-P2O5,成分为相对高MgO拉斑玄武岩,而S-Ⅱ高FeO(全)-TiO2-P2O5,由碱性到亚碱性高Fe玄武岩组成。S-EW包括高Fe拉斑玄武岩和安山岩。所有岩墙稀土总量(YREE)和轻稀土含量(LREE)较高。它们相对富集Ba、K和P,并且亏损Nb和Ta。S-Ⅱ和EW相对亏损Sr。分析表明,S-Ⅰ表现为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的特征,内部又有一定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地壳混染过程。S-Ⅱ表现为富铁贫硅(Fenner趋势)的分离结晶作用和明显的地壳混染,而S-EW表现为富硅贫铁(Bowen趋势)的演化过程,也有明显的地壳混染。我们认为岩墙群涉及两个或多个源区,可能是地幔柱背景下大陆伸展裂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6.
川西前陆盆地流体的跨层流动和天然气爆发式成藏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前陆盆地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前陆盆地,也是我国重要的致密砂岩含气区。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等渗透层中的流体跨过须家河组三段、五段等不渗透层流入侏罗系自流井组、千佛岩组、沙溪庙组、遂宁组和蓬莱镇组等渗透层,即发生了流体的跨层流动。流体的跨层流动一方面使侏罗系砂岩发生了受酸性水控制的次生溶蚀作用,从而改善了侏罗系的储集条件;另一方面为侏罗系形成天然气藏提供了气源条件。盆地天然气成藏具有烟囱效应、早聚晚藏和异常高压等特征。深盆气是天然气早期聚集在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主要是须二段和须四段)的基本形式,是后期天然气成藏的基础,本文称之为气库区。天然气藏形成是由地壳隆升作用致使早期聚集的气库区决口,引起流体跨层流动,天然气以速度快、规模大和范围窄的形式运移和聚集,本文称之为爆发式成藏。爆发式成藏形成了上三叠统晚期裂缝重组气藏和侏罗系气藏(并非都是次生气藏)两类气藏。早期天然气聚集和定位地区的确定和评价是今后川西前陆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97.
选择有效的找矿方法实现隐伏矿定位预测是国际地学界的一大难题。通过10多年在云南会泽铅锌矿、昭通毛坪铅锌矿、易门铜矿与陕西铜厂铜金多金属矿等矿山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提出了隐伏矿定位预测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综合了矿田(床)构造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主要特点,认为矿床(田)构造地球化学方法是受构造控制的金属矿床隐伏矿定位预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8.
西藏南部江孜地区白垩系的厘定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王成善  万晓樵 《地质学报》2000,74(2):97-107
文中对藏南江孜地区深海一次深海白垩纪地层层序、系统及厚度进行了厘定。建组剖面甲不热、维美等构造复杂,地层层序变化大,重复多。厘定后的岩石层单元有加不拉组、床得组和宗卓组。加不拉组是一套以黑色页岩为主的地层,跨不白垩统一上白垩统三冬阶,下分黑层段和白层段;床得组由紫红色页片状泥灰岩组成,各坎潘期早-中期;宗且即著名的“北家混杂堆积岩”,页岩中含大量外来岩块,时代为坎潘期晚期和马斯特里赫特期。白垩系厚  相似文献   
999.
国家级矿产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和管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级矿产实物地质资料是反映中国矿产资源成矿特点、展现全国矿产勘查与科技工作水平的实物地质资料。国家级矿产实物地质资料由国家实物库永久收藏管理,因此实物地质资料需要筛选。筛选包含2层含义,一是矿床的筛选,即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矿床;二是钻孔实物的筛选,即入选矿床最具有代表性的钻孔岩矿心。笔者对2层含义的筛选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制定了筛选依据和工作方法,使国家级矿产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有章可循,具可操作性。最后,对全国矿产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 loss, fluid flow and component variations in the ductile shear zone of the southern Tan-Lu fault bel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fluids flowing through the shear zone during mylonitization, accompanied with the loss of volume of rocks and variations of elements and oxygen isotopes. The calculated temperature for mylonitization in different mylonites ranges from 446 to 484℃, corresponding to that of 475 to 500℃ for the wall rocks.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ial stress during mylonization has been obtained between 99 and 210 MPa, whereas the differential stress in the wall rock gneiss is 70-78 MPa. The mylonites are enriched by factors of 1.32-1.87 in elements such as TiO2, P2O5, MnO, Y, Zr and V and depleted in SiO2, Na2O, K2O, Al203, Sr, Rb and light REEs compared to their protolith gneiss. The immobile element enrichments are attributed to enrichments in residual phases such as ilmentite, zircon, apatite and epidote in mylonites and are interpreted as due to volume losses from 15% to 60% in the ductile shear zone. The largest amount of SiO2 loss is 35.76 g/100 g in the ductile shear zone, which shows the fluid infiltration. Modeling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fluid/rock ratio for the ductile shear zone range from 196 to 1192 by assuming different degrees of fluid saturation. Oxygen isotope changes of quartz and feldspar and the calculated fluid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 variations of differential flow stress in the ductile shear zone. With increasing differential flow stress, the mylonites show a slight decrease of δ^18O in quartz, K-feldspar and flui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