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427篇
测绘学   242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186篇
地质学   783篇
海洋学   17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18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MAPGIS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传统的矿山资料的收集和数据的管理周期长、成本高、管理滞后,很难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有效地、科学地、准确地预测、预报和防治.而MAPGIS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输出方面,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能够有效的满足矿山环境监测技术的要求.本文首先借助于MAPGIS的强大的数据管理、空间分析运算功能,在矿上地质灾害原有数据类型的基础上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使得数图相结合.然后根据动态检测和模拟功能使得MAPGIS能够对各种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和分析,并且在耦合地面沉降模型的基础上,实现对矿山环境灾害的模拟.其中动态监测采用了GPS-RTK 技术,使在原有矿山地质环境底图的基础上又添加了现有的地面沉降的动态数据,实现新旧监测数据的对比.最后以湖南攸县兰村的几处矿点为例进行监测并提出了一些保护矿山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2.
地震勘探空间分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未偏移地震剖面的空间分辨力研究通常采用第一菲涅尔带的解释方法,它是以几何地震学的射线理论为基础,仅考虑了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不能详细描述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本文从物理地震学的广义绕射叠加观点出发,综合分析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由绕射叠加效应推导出了零炮检距地震道空间分辨力的计算公式.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第一菲涅尔带半径在数值上相当,并通过正演模拟验证了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因此利用物理地震学的原理研究地震勘探空间分辨力更符合地震波客观实际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993.
湖南典型矿震震例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湖南的矿山地震的基本情况出发.对近年来发生在不同矿区的几个典型震例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矿震的生成不仅与开采形成的重力场有关.还与断裂构造的原岩构造应力和现今应力场有关。矿震的发生频度和震级的大小,除与矿区的地质构造有关外,主要与开采的深度、强度和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994.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结构设计承载力的取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的设计承载力取值能确保结构满足各性能水平的承载力需要。本文将多自由度结构等效为相应的单自由度体系,并假定单自由度体系为理想弹塑性体;根据结构各性能水平的目标位移,由能力谱法确定相应的实际承载力需求,取其中最大值作为结构实际承载力需求;引入超强系数定义结构实际承载力与设计承载力的比例关系,进而由实际承载力需求除以超强系数得到结构设计承载力,以此为依据对结构构件进行截面承载力设计,确保了结构能够满足性能目标要求。通过例题说明了本文方法的计算过程,并由静力弹塑性分析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5.
闽江河口湿地芦苇和互花米草氮、磷养分季节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2007年对闽江河口湿地优势本地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N、P养分含量与生物量进行1 a的观测.结果表明,两种植物地上部分N、P含量的器官分配模式为叶最高,花次之,茎最低,其中芦苇叶N含量显著高于互花米草(n=3,p<0.05);两种植物绿色部分N、P含量高于立枯部分;季节动态为冬、春季节高于夏、秋季节;N、P积累在不同器官的分布大致趋势为叶最高,茎次之,花最低,其中互花米草绿色茎和绿色叶N、P积累量显著高于芦苇(n=3,p<0.05);芦苇地下部分N、P含量变化趋势为0~15 cm最高,15~30 cm次之,30~60 cm最低,而互花米草与之相反;两种植物地下N、P积累量变化都为0~15 cm最高,15~30 cm次之,30~60 cm最低;芦苇地下部分N、P积累量在各个季节始终高于地上部分,但互花米草与之相反.从N/P看,N素为两种植物生产力的重要限制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996.
碳同位素技术对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动态具有示踪作用,有助于研究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源与去问题,在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重点阐述了碳同位素技术在湿地甲烷的产生、传输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将来该方面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97.
碳同位素技术在湿地甲烷排放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同位素技术对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动态具有示踪作用,有助于研究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源与去问题,在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重点阐述了碳同位素技术在湿地甲烷的产生、传输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将来该方面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98.
利用2004~2005年Hi-CLIMB计划架设在藏南日喀则附近由28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组成的二维台阵的地震记录,应用双差层析定位方法(TomoDD)对454个区域地震进行了精确重定位,共确定了340个地震的精确位置.发现区域震源深度呈明显的双层分布,其中有21 个地震的深度在50~80 km之间,与该地区的莫霍面深度相近.通过不同深度震源的理论地震图与实际地震图对比的方法,发现震源位置位于莫霍面上下地震图的震相存在明显差异,从而给出了存在地幔地震的直接观测证据.这一发现,对长期争论的地幔地震是否存在及大陆岩石圈流变结构的“三明治”模型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矿山开采可能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威胁矿区的社会稳定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快速准确监测矿区沉陷可有效预防地质灾害。本文以山西省大同煤矿为研究对象,获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共13景Sentinel-1影像,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 SAR)进行地表沉陷监测研究,获取大同煤矿地表累计沉陷量,使用已有研究成果对比验证了本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大同煤矿沉陷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大同市南郊区西部以及南郊区、怀仁市、左云县和山阴县四县市交界处,监测期间最大、平均沉陷量分别为381.43 mm、13.88 mm,总沉陷面积约为207.91 km2,根据7个重点沉陷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演化规律发现沉陷呈现持续扩张趋势,推断地表沉陷仍会持续较长时间。研究证明了In SAR技术在矿山开采沉陷监测的可靠性,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开采沉陷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西山窑组沉降中心的分布及其构造控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以准噶尔盆地21条典型的地震剖面上的329个取数据点资料为基础,应用EBM盆地模拟系统,对侏罗系西山窑组地层进行了沉降史回剥分析。从回剥的结果来看,盆地的沉降速率在不同时期显示出显著的不均一变化,其中在西山窑二段地层沉积时期的沉降速率在盆地南缘平均为70~90m/Ma,北缘及腹部地区只有30m/Ma左右;在西山窑一段地层沉积时期,盆地南缘的沉降速率则达到了120m/Ma,北缘及腹部相比前一阶段则没有太大变化。由此可以确定玛湖凹陷、乌伦古坳陷和昌吉凹陷是盆地在西山窑组地层沉积时期的沉降中心,盆地南缘的昌吉凹陷则是最主要和最大的的沉降中心。进一步分析,这些沉降中心的形成明显受到了周缘山系逆冲推覆作用的构造负载和盆地基底构造的制约,使盆地形成了隆坳相间的古地貌格局。由于沉降中心是低位三角洲砂体发育的重要部位,从而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