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552篇 |
免费 | 1116篇 |
国内免费 | 15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90篇 |
大气科学 | 706篇 |
地球物理 | 966篇 |
地质学 | 3049篇 |
海洋学 | 738篇 |
天文学 | 93篇 |
综合类 | 348篇 |
自然地理 | 60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136篇 |
2022年 | 283篇 |
2021年 | 302篇 |
2020年 | 264篇 |
2019年 | 347篇 |
2018年 | 275篇 |
2017年 | 278篇 |
2016年 | 295篇 |
2015年 | 321篇 |
2014年 | 285篇 |
2013年 | 373篇 |
2012年 | 392篇 |
2011年 | 336篇 |
2010年 | 342篇 |
2009年 | 326篇 |
2008年 | 260篇 |
2007年 | 270篇 |
2006年 | 305篇 |
2005年 | 221篇 |
2004年 | 204篇 |
2003年 | 210篇 |
2002年 | 326篇 |
2001年 | 300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100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49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5篇 |
192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Observed summer (May–October) rainfall in Myanmar for the period 1981–2010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over Myanmar.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the sequential Mann-Kendall test, power spectrum analysis, an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were deployed in the study. Results from spectr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variability of rainfall over Myanmar exhibits a 2- to 6-year cycle. An abrupt change in rainfall over the country was noted in 1992. There was a notable increasing rainfall trend from 1989. After the sudden change, the mean rainfall increased by 36.1 mm, compared with the mean rainfall before the sudden change,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a rise in temperature of about 0.2 °C. An increase in heavy rainfall days was observed from the early 1990s to 2010. IOD and EN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summer rainfall over Myanmar. The covariability between rainfall over Myanmar and Indian Ocean SST generally suggests that a positive IOD mode is associated with suppressed rainfall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rn parts of Myanmar. During a negative IOD mode, nearly the whole Myanmar experiences enhanced rainfall,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devastating socioeconomic impacts. The covariability between the rainfall over Myanmar and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Pacific Ocean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SVD modes was dominated by warming in the east and central Pacific—an El Niño-like pattern—resulting in dry conditions in central Myanmar. 相似文献
72.
建立RP-HPL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翅碱蓬中四种黄酮化合物-芸香苷、槲皮素3-β-D-葡萄糖苷、水仙苷和槲皮素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检测波长为361nm,柱温为30℃,流动相为甲醇-0.4%冰乙酸(55︰45),流速1.0mL/min,四种黄酮类化合物得到很好的分离。芸香苷、槲皮素3-β-D-葡萄糖苷、水仙苷和槲皮素浓度均为0.001~0.01 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在0.999 0~0.999 6,加标回收率(n=3)范围为82.39%~99.03%。该方法简单、快速、高效,可以用于翅碱蓬中四种黄酮化合物的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73.
地震波走时场模拟的快速推进法和快速扫描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波走时信息在叠前偏移、叠前速度分析、地震层析成像、走时反演及地震定位等中都有重要应用.快速推进法因其理论完善、精确灵活,无条件稳定,近年来已在走时计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快速扫描法作为求解一阶非线性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的高效方法,已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图、控制论等领域得到有效应用,且在走时计算方面有所应用且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且(通过均匀介质模型、局部低速体模型和Marmousi模型)把两种方法做了详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逆风差分格式的快速推进法和快速扫描法对纵横向速度变化很大的不均匀介质依然有很好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均可以准确地计算地震波初至走时;2)对于相同的模型和在相同的计算条件下,两种方法的精度相当,但快速扫描法所耗的CPU时间较快速推进法明显减少,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4.
75.
塔里木盆地西部古盐岩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成钾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钾盐资源紧缺,寻找优质大型钾盐矿床一直是国家资源普查的重要目标这一。塔里木盆地在其地史发展过程中,曾与广海相通,多期海水的侵入和间断,以及适宜的构造、古地里环境具备成钾的基本地质条件,因此一直被列为我国寻找古钾矿的重点地区。为了更准备地判断其成盐的海陆相特征,即成盐物质的主要来源,以及岩盐沉积之前的古卤水蒸发浓缩阶段,预测更有前景的成钾远景区,论文选择了蒸发岩沉积序列中的石膏及石盐矿物,分别分析了其硫同位素及氯同位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非还原环境下沉积的石膏硫同位素可以准确判断盐岩沉积的海相、陆相和海陆交互沉积特征,氯同位素可以判断岩盐的沉积阶段。应用这两个同位素新指标分析,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次级构造凹陷晚白垩世盐岩沉积接近海相沉积类型,而且岩盐沉积阶段较晚,是一最有利成钾远景区。 相似文献
76.
地震效应和坡顶超载对均质土坡稳定性影响的拟静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强度折减技术和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假定机动容许的速度场破坏面,考虑坡顶超载、水平和竖向地震效应影响推导了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的计算表达式。采用序列二次规划迭代方法(和内点迭代方法)对边坡安全系数目标函数进行能量耗散最小化意义上的优化计算,与多个算例的对比验证了其方法和程序计算的正确性;对影响土质边坡动态稳定性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表明:随着边坡倾角?、坡顶超载q、水平和竖向地震效应影响系数的增大,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显著下降;随着坡顶超载q、水平地震效应影响系数kh的增大、竖向地震效应影响系数kv的减小,边坡的潜在滑动面越来越深,潜在破坏范围越来越大。竖向地震效应对边坡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强震条件下的设计计算必须考虑竖向地震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达县—宣汉长兴组礁滩白云岩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新生变形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和充填胶结作用等,对研究区储层贡献最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溶蚀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和破裂作用。根据岩石中所形成的大量溶蚀孔隙、晶间溶孔和晶间孔以及裂缝的特征,该套礁滩白云岩储层的良好物性主要形成于中—深埋藏环境。 相似文献
78.
广东肇庆西江珍稀鱼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2006-2008年对西江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江段进行鱼类组成与生境调查,共采集鱼类81种,隶属于11且25科69属.其中洄游鱼类8种,外来种6种,土著淡水鱼类67种.以种类数及其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西江保护区鱼类种类多样性较高.优势种是鲮鱼、赤眼鳟、广东鲂,主要经济鱼类为广东鲂、赤眼鳟、鲮鱼、黄尾鲴、花鰶,珍稀濒危物种有花鳗鲡.珠江长臀鮠、台细鳊及多种珠江水系特有鱼类.保护区鱼类生态类型多样,以定居性、杂食性和底栖鱼类为主.保护区江段水文动力条件独特,河床底质结构复杂,是西江鱼类栖息、产卵的理想场所,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等是保护区鱼类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胁迫因素. 相似文献
79.
为探索陆相湖泊环境记录中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古气候演化的信息,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陕西铜川石川河剖面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3s)和三叠系的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纸坊组(T2z)为研究对象,对界面上下地层开展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通过主量和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以及TOC测试对古盐度、古氧化还原环境和古气候演化规律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在二叠系—三叠系(P/T)界线附近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发生较明显的变化,气候环境代用化学指标的波动指示了从晚二叠世至早中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的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形成于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氧化程度相对低,古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下三叠统刘家沟组与和尚沟组的紫红色砂泥岩代表水体较浅的河流-三角洲相,强氧化环境,气候干旱炎热;而到中三叠统纸坊组沉积期,湖平面上升,元素的迁移作用加强,氧化程度变弱,气温降低,气候转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陆相P/T界线上δ^13CPDB存在显著负偏,与全球范围内的海相P/T界线具有一致性,说明在华北地台陆相P/T界线上同样存在气候突变和生物灭绝等重大地质事件的沉积记录,与海相地层可对比。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