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70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656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1256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6篇
  1973年   3篇
  196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寒害严重影响和制约海南芒果种植业的发展,芒果寒害气象指数保险费率的厘定及其合同设计对于转移灾害风险、减少农民损失、促进海南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利用海南省18个市(县)1990-2010年的芒果产量数据和1961-2010年的气象数据,基于极值理论构建产量风险分布模型,厘定了各市(县)的纯保险费率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纯保险费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的五指山、琼中和白沙,以及北部的澄迈,其中白沙最高,这些地区芒果寒害风险较高,且种植技术或防灾减灾能力较差,建议采用高免赔额费率;纯保险费率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东部,其中南部三亚和陵水无寒害,其他市(县)寒害风险较低,建议实行低免赔额费率。同时,设计了基于不同免赔额的保险产品及合同,可为海南建立和完善芒果政策性农业保险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42.
COSMIC计划于2006年成功实施,该计划的设计寿命为5 a。由于实际运行期间COSMIC星座内卫星出现过技术故障,加上卫星姿态控制不稳定等原因,探测数据资料的质量存在一定的波动。为了对COSMIC掩星后期的数据质量进行评估,以全球无线电探空数据为参照,对COSMIC掩星折射率廓线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在两类观测资料观测时间和空间的配对标准上,随着时间差限值与距离差限值的增大,折射率的平均相对误差的变化趋势性不强,但相对误差标准偏差呈增加趋势。2)折射率偏差大值区集中在东南亚附近海域和墨西哥湾附近海域,在海陆交界处折射率平均相对误差要大于陆地和海洋上的平均相对误差。3)10 km以下,热带地区的正偏差最大,平均相对误差为0.849%,高于北半球的0.484%和南半球的0.492%。在10 km以上,三个区域平均相对误差的差异不明显。4)10 km以下,夏季折射率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大,为0.663%;冬季折射率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小,为0.365%;30—35 km冬季的平均相对误差最大,达到1.014%。  相似文献   
943.
以福建漳州古雷国家级石化基地所在区域2004—2012年闪电定位系统的监测数据、漳浦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历史雷暴日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对古雷石化基地所在区域的雷电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特征提出具体的防护对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年闪电次数均值约为79.78次,年雷电活动日平均值约为46.41天,每年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各不相同,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而闪电定位监测到的闪电次数最大值达到了144次/年,最少仅有45次/年。2)雷电活动分布较为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半岛中间及东北、西北角,其余区域活动相对较弱。就雷电活动的时间特征看,每年的12个月份都存在雷电活动,主要集中在6—9月的夏季,而在春、冬季节雷电的活动相对较弱,雷电活动在一天中主要集中在12—20时。3)从对历史雷电流的拟合统计分析来看,雷电流幅值大小主要集中在11.1 k A左右,根据拟合出来雷电流分布函数,计算得项目区域雷电流小于15.8 k A的累积概率为76.7%,小于10.1 k A的累积概率为37.0%,小于5.4 k A的累积概率为0.70%。  相似文献   
944.
为对陇海线和京广线提速160—250 km速度段最大风速和最大积雪深度的气候可行性进行论证,根据从建站到2006年陇海—京广线沿线12个气象观测站历年最大风速和最大积雪深度资料,利用Gumbel分布、Weibull分布和Gamma分布对各站最大风速和最大积雪深度的重现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海线和京广线交叉点上的郑州气象观测站年最大风速具有极为显著的线性下降趋势,每10 a风速减小2.85 m/s;年最大积雪深度没有明显的线性趋势,以波动变化为主。各站年最大风速和最大积雪深度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无论是年最大风速,还是年最大积雪深度,多不能拒绝其服从Gumbel、Weibull和Gamma分布的假设,但以Weibull分布形态为主,服从Gumbel分布形态的只有商丘和虞城2站的最大风速及许昌、中牟、开封和兰考4个气象观测站的最大积雪深度。百年一遇的年最大风速多在20.00 m/s以上,最大值为郑州的26.79 m/s;最大积雪深度则均在21.90 cm以上,最大值同样出现在郑州,最大积雪深度为30.83 cm。  相似文献   
945.
根据大连气象站1980—2013年的能见度、天气现象、湿度、风等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频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大连市能见度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34 a来,大连市能见度呈显著(α=0.01)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4 km/10a。一年中秋季能见度最好,夏季能见度最差; 月最大值出现在10月,最小值在7月; 一日当中14时能见度最好,08时能见度最差;小于10.0 km的低能见度事件显著增加。大连市能见度的下降可能与雾霾天气增多、水汽压增加及风速的减小有关。  相似文献   
946.
利用激光雷达、太阳光度计、系留气艇低空探测数据及MODIS卫星数据等多源资料,对2007年2月初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一次大范围霾污染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分析了华北香河站垂直向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变化特征,并初步讨论了气溶胶区域输送。分析结果表明:霾污染中心位于大城市、城市群或者盆地等污染物源排放强度大或者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地区,形成了6个污染中心;2日霾最严重时,近地面气溶胶消光系数(355nm)达到1.8 km~(-1),是霾发生前的3倍;霾最严重时气溶胶光学厚度(340 nm)为1.4,较前后日的高;随着边界层高度的下降,底层气溶胶快速积累;香河站气溶胶在垂直向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600—1000 m高度气溶胶受区域输送的影响,其光学厚度占整层气溶胶的比值能达到43.6%,甚至更高;本次霾过程以细粒子为主;弱高压系统、低至100 m左右的逆温层高度及低风速等气象条件对此次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3日出现的大风则很可能是驱散霾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47.
降水量是重要的预报要素之一,长期的降水预测更是能提前预测旱涝分布情况,为国民经济规划提供依据。但目前为止,长期的降水预测仍缺少客观的预报方法。为此,尝试利用非线性预测模型来预测旬降水量,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福建平潭,分别用与原始数据的差值、与原始数据的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以及符号显著性检验方法,讨论了包含外强迫因子的平稳性模型与不包含外强迫因子的非线性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包含外强迫因子的模型第一步预测结果与原始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73,不包含外强迫因子的模型第一步预测结果与原始观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则为0.47。无论是从与原始数据的差值及相关系数,还是均方根误差等方面,外强迫模型都是优于平稳性模型,并且通过符号检验方法可看出两种模型存在差异性,这也说明加入外强迫因子可以有效地提高预测技巧,外强迫因子与状态变量在预测中扮演同等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48.
农业气象情报(旬、月报及灾情报等)是气象服务于农业的主要信息产品,其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针对目前情报文本仍需要人工编写,没有实现完全自动化等问题,在Meteo GIS平台的支持下,分析多维农业气象数据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基于拓扑原理建立气象要素统计特征与专业用语之间的关联关系,运用汉语言语法规则建立语言重组模型,完成语句、段落的规划。通过文档模板定制,实现了观测要素实时分析、图表生成、文字描述的自动化生成。该成果经进一步软件工程化后可集成到气象GIS平台中,以拓展气象GIS的功能,同时也可单独应用于大数据专题服务材料的编写,大幅提升科学数据报务能力。  相似文献   
949.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chromate adsorption upon organically modified clinoptilolite obtained by the treatment of Bigadic clinoptilolite with surfactants in primary amine structure, namely 1-dodecylamine, 1-hexadecylamine and oleylamine. Natural and organo-clinoptilol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thermal gravimetry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which proved the integration of amine groups followed by the order oleylamine > 1-hexadecylamine > 1-dodecylamine. Organo-clinoptilolites were tested for their efficacy in chromate removal under base case conditions which implied 100 ppm initial concentration, pH 4.0, 10 g l?1 adsorbent dose and at 298 K. Results showed that amine loading induced chromate removal reaching up to 90 % for oleylamine-modified clinoptilolite. Experimentation was continu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pH, adsorbent dosage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on chromate adsorption. Accordingly, maximum removal of 94.0 % was attained with 14 g l?1 of oleylamine-modified clinoptilolite, from Cr(VI) solution of 100 ppm initially at pH 3.0. Langmuir isotherm described the adsorption of chromate on oleylamine-modified clinoptilolite with 96.4 % consistency. Maximum theoretical uptake capacity was calculated as 6.72 mg g?1. Kinetic data were consistent with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with the controlling steps being film and pore diffusions.  相似文献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