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2篇
  免费   1077篇
  国内免费   1297篇
测绘学   425篇
大气科学   1153篇
地球物理   1557篇
地质学   2826篇
海洋学   633篇
天文学   158篇
综合类   602篇
自然地理   63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287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324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224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26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58年   8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41.
关中盆地渭南地区十五万年来的黄土剖面记载了6个大的成壤期。本文对古土壤形成时的古环境进行了解译,并对它们在不同分类系统中的位置进行评价。全新世土壤S0是联合国土壤分类中的淋溶湿草原土。马兰黄土中包含两层古土壤,属典型黑钙土。S1古土壤由三层土壤复合组成,从上到下依次为典型黑钙土、淋溶湿草原土和深色淋溶土。成壤期与全球冰量较小的时期相对应,但古土壤的类型及发育程度与深海氧同位素所推测的全球冰量的变化有很大的不一致性,相反许多方面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变化有较大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942.
The upward lightning (UL) initiated from the top of tall buildings (at least above 100 m) is a type of atmospheric discharge. Currently, we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UL from ground observations, but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research is lacking. Based on an existing bidirectional leader stochastic model, a stochastic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for the UL has been built and embedded in an existing two-dimensional thundercloud charge/discharge model. The ULs simulated from the experiments with two-dimensional high resolution agree generally with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By analyzing the charge structure of thunderstorm clouds, we determined the in-clou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that favor the initiation of conventional cloud-to-ground (CG) flashes and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sitive and the negative UL.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ositive ULs are typically other-lightning-triggered ULs (OLTUL) and are usually a discharge phenomenon between the ground and the lower positive charge region appearing below the main middle negative charge region. The effect of the previous in-cloud lightning (IC) process of space electrical field 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initiation of a positive UL. Its entire discharge process is limited, and the branches of the leader are fewer in number as its discharge is not sufficient. A negative UL is generally a discharge phenomenon of the dipole charge structure between the ground and the main negative charge region. The lower temperature stratification and the sinking of the hydrometeors typically initiate a negative UL. Negative ULs develop strongly and have more branches. The OLTUL is initiated mainly during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a thunderstorm, while the self-triggered UL (STUL) is initiated mainly during the dissipation stage of a thunderstorm.  相似文献   
943.
微生物通过自身生命活动可以在硅质碎屑物上形成微生物席.微生物席具有黏结性、柔韧性、抗剥蚀性等特征,与物理营力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原生沉积构造,即微生物诱发的沉积构造(MISS).形成和保存MISS的基本条件包括经历较低的变质程度、发育于海退—海侵的转折点、出现在有利的“微生物席沉积相”中.微生物席本身很难保存在岩石序列中,所以识别石化MISS具有一定难度.与现代环境中发育的MISS具有相似的几何形态和包含古代微生物席组构是识别石化MISS的有效途径.微生物生长、稳化、障积、捕获和黏结作用可以形成形态各异的MISS,根据这些作用和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5大类17小类.对保存在硅质碎屑岩中的微生物诱发的原生沉积构造和现代潮坪中发育的MISS进行综合对比研究,有利于微生物席沉积学的发展,也为进一步理解古代硅质碎屑岩沉积环境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944.
雄安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中赋存丰富的地热资源,研究雾迷山组岩溶热储特征及优质储集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是地热资源勘探的基础。综合运用野外剖面、岩心、薄片、钻井、测井、录井等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对雾迷山组岩溶热储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优质储集层形成的控制因素,预测了有利靶区。结果表明,雾迷山组岩溶热储主要岩性为晶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微生物白云岩、硅质白云岩和角砾白云岩等,溶蚀孔洞、裂缝及其组合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雾迷山组热储平均孔隙度为3.18%,平均渗透率为91.48×10-3 μm2;其中角砾白云岩物性最好。雾迷山组岩溶热储经历了沉积—准同生期成孔(雾迷山沉积期)、Ⅰ期表生增孔(雾迷山沉积期后至青白口纪前)、Ⅰ期埋藏减孔(青白口纪前至三叠纪)、Ⅱ期表生增孔(三叠纪—古近纪)、Ⅱ期埋藏减孔(新近纪—第四纪)5个阶段,岩性及岩相、成岩作用和构造应力是雾迷山组有利热储形成的主控因素。藻云坪—云坪相、表生岩溶、埋藏溶蚀、准同生岩溶、岩溶高地—斜坡和地层裂缝段比率大于0.4的6项叠合区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岩溶热储发育区。  相似文献   
945.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 China, to trace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s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with an emphasis on land quality changes. Three sets of data are used in this case study: remote sensing data derived from satellite images; crop yield data from statistics; and soil data collected by the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ur study reveals that at the regional scale, LUCC has taken place in a positive direction: vegetation cover has been expanding and crop yields per hectare have been on rise. However, while the overall eco-environment has improved, the improvement is uneven across the Delta region. At local levels, some areas show signs of increased salinization and declining organic content. Both natural forces and human activitie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LUCC, but human activities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While som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are positive, the damages are often long-lasting and irreversible. We also conclud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use both macro data (such as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micro data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to study land quality change. The former are efficient in examining land quality changes at the regional scale, the latter can serve to verify ground patterns revealed from macro data and help to identify local variations, so as to ge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LUCC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land use and land management.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46.
立交模式和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把地震带的延伸方向与地面上可见的或可判的构造带的方向作对比的时侯,人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两者是一致的,另外也有不少情况两者是不一致的。前一种情况的道理显而易见,人们也讨论较多,而后一种情况人们却讨论很少,有时只是用隐伏构造这一简单名词作回答,并未阐明其成因问题。本文从震源物理的角度提出立交模式来阐明这个问题并试图把其应用于地震预报。如所周知,岩石圈由上到下其温度和压力是渐增的,另外岩石的酸度却是渐减的。这三个因素随深度的变化使岩石圈的上部其破坏显脆性,下部则显塑性;另外上部可把不同地质时代形成的断层保留下来(因摩擦强度小于破裂强度),下部则不能保留下来(因摩擦强度与破裂强度相等),除非更深部有高温物质充填于断层带上,形成充热断层。以上是立交式的地球物理背景。至于立交模式本身可论述于下。在板块运动力作用下,中国大陆岩石圈上部和下部都有统一的应力场展  相似文献   
947.
郭旭光 《地质与勘探》2015,51(3):592-598
岩石的脆性是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中需考虑的关键岩石力学参数之一。岩石脆,压裂过程中易产生缝网,从而有效改造储层,达到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基于岩石弹性参数的归一化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方法,是当前广泛采用的可用于地震预测的岩石脆性评价技术,但其结果受归一化参数取值的影响较大,适用性受到影响。利用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商作为脆性评价指标,并用大量岩石力学实验刻度,大大提高了岩石脆性判别的可信度。利用地震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开展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岩石脆性预测,指导水平井部署。为保证更好的储层改造效果,在水平井轨迹设计过程中不但考虑了储层物性,还充分考虑了岩石脆性。在优选的有利区钻探水平井,并实施了体积压裂,微地震监测结果显示压裂产生了缝状网,储层改造效果理想。该水平井试油获得了稳定高产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948.
北京市奥运期间气象灾害风险承受与控制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虎  熊亚军  扈海波 《气象》2008,34(2):77-82
针对北京市奥运会期间的7种主要气象灾害(雷电、冰雹、大风、高温、暴雨、大雾和霾灾害),建立了气象灾害风险承受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经过专家评分,获取7种气象灾害的评价指标所对应的分值.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得到7种气象灾害评价指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其风险承受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系数.利用灾害模数、经济易损模数、生命易损模数3个指标进行北京市奥运期间18个区县空间易损度区划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奥运会期间,高温灾害和暴雨灾害的风险承受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最弱;雷电灾害和大雾灾害的承受与控制能力中等;冰雹灾害和霾灾害较强;大风灾害最强.易损度空间差异分析表明,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朝阳区和海淀区为高易损性区域;丰台区、石景山区、房山区、昌平区、顺义区和大兴区为中易损性区域;门头沟区、通州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县和延庆县为低易损性区域.  相似文献   
949.
近400年来北极地区和中国气温变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玲  张青松  朱立平  王国 《地理研究》2000,19(4):344-350
对中国和北极地区近400年来的气温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和谱特征分析,通过对比认为,北极地区及中国基本上都有17世纪、19世纪两个寒冷期和18世纪、20世纪两个温暖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气候变化的全球性,但两地区气温的冷暖转化不同步。中国大部分地区(除华东、新疆、西藏区外)17、19世纪升温开始得较北极早;北极地区绝大部分站点18世纪升温较中国明显,且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较大。400aBP以来两地气温变化的周期较为一致,以130~140年、100年、80年的周期为主,说明400aBP以来气温的变化具有全球性,而且气温的变化受太阳活动的影响较大,自然因素尤其是太阳活动的影响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0.
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地表同震位移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沿长约 4 2 6km的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MS8 1地震地表破裂带共获得 2 91个点的地表同震水平左旋位移数据 ,并在其中 1 1 1个点获得了垂直位移数据。该地震总体以左旋水平位移为主 ,兼具一定的垂直位移。最大地表左旋水平位移值可达 6 4m ,平均水平位移约为 2 7m ,绝大多数测点的垂直位移均 <1m。地表水平位移沿主破裂带走向位移梯度变化于 1 0 - 1~ 1 0 - 4之间 ,这一起伏变化可能起因于野外测量误差、沿主破裂带岩性或松散沉积物厚度的变化、地表破裂带几何结构的不均匀性、地表破裂走向的变化、不同破裂段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之前的地震中滑动量的起伏变化 ,以及大量非脆性变形、次级破裂的存在等。水平位移沿主破裂带的长波长 (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 )起伏变化较有规律 ,在布喀达坂峰以东表现为分别以 5个水平位移峰值为中心而有规律地起伏变化。这5个位移峰值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次级地震地表破裂段。各破裂段水平位移峰值均向阶区或拐点逐渐衰减 ,不同地表破裂段位移峰值向两侧衰减的速率是不同的 ,这种位移梯度的不对称分布可能指示了地震破裂的扩展方向。上述位移分布特征真实地反映了地表可见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