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获取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记录是世界科学钻探发展的必然趋势.白垩纪作为地质历史时期"温室气候"的典型范例时期,提供了温室气候条件下地球气候系统运作和变化的良好档案.但是目前国际上针对白垩纪地层的科学钻探主要限于海相地层,对陆相白垩系的科学钻探尚属空白.在我国松辽盆地北部新近完成的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1井项目有望在此方面取得重要的突破.该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钻探工程已经全都结束,总计获取岩心长2485.89 m,收获率达96.46%,是目前为止所获取的国际上第一条最长而且连续的白垩系陆相沉积记录.针对岩心的全面研究工作正在开展并已取得初步成果.相关研究工作进展突出表现在通过厘米级样品的取样与分析,将传统地质学百万年的时间分辨率提高到万年尺度,预计其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当今的全球变暖问题提供重要的参照.利用松科1井科学钻探工程的原始科学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岩心已经和在建的包括岩石地层、古生物、沉积相、古地磁、有机地化、旋回地层、地微生物等十大剖面系列,进行科学钻探成果的集成.初步研究在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旋回地层学、松辽古湖泊温度变化、地微生物和古大气中CO2浓度定量重建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松科1井"全部岩心剖切后,38%将馆藏保存,其余将用于现阶段研究,并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后续工程"松科2井"也已经被列入国际大陆钻探计划(ICDP)候选项目.  相似文献   
132.
为厘定德能铜多金属矿床侵入岩时代,查明岩石成因,本文利用LA-ICP-MS技术对德能铜多金属矿床石英闪长玢岩锆石进行了U-Th-Pb同位素测定,分析了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结果表明,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26.6±2.2~127.5±2.2Ma。岩石硅含量中等(平均58.58%),富碱(ALK平均6.53%),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图右倾,(La/Yb)N为4.64~6.18。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Pb、Zr和Hf等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P、Ti等亏损。206 Pb/204 Pb为18.629~18.771,207 Pb/204 Pb为15.690~15.738,208Pb/204 Pb为39.188~39.435。(87 Sr/86 Sr)i为0.709215~0.710463,(143 Nd/144 Nd)i为0.512044~0.512093,εNd(t)为-8.40~-7.45,TDM2为1524~1602Ma。上述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玢岩为I型花岗岩,具岛弧岩浆活动特征,是向南俯冲的班公湖-怒江洋壳脱水,导致地幔楔发生熔融,幔源物质上涌引起中元古代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3.
梁斌  付小方  黎诗宏  唐屹  潘蒙  郝雪峰 《中国地质》2022,49(4):1214-1223
研究目的】甲基卡稀有金属矿区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富集区,X03号脉是近年来该矿区发现的以锂为主的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在其围岩中发育电气石、堇青石化接触变质带,形成的蚀变岩具有Li、Rb、Cs等稀有金属矿化。Cs是重要的稀有金属元素之一,寻找更多可利用的铯资源成为当务之急。【研究方法】对钻孔岩芯中电气石角岩、堇青石化片岩等接触变质岩样品进行了稀有元素含量分析,并采用LA-ICP-MS对电气石、堇青石、黑云母、白云母等变质矿物进行了单矿物微区分析。【研究结果】接触变质岩中Li、Rb、Cs具有较高的含量,其平均值分别为0.296%、0.067%、0.052%,均达到综合利用的边界品位或最低工业品位,其特征与蚀变岩型铯云母岩矿床极其相似。Cs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黑云母之中,是引起接触变质岩石Cs元素富集的主要原因。【结论】在X03号脉的进一步勘查中,应对接触变质岩石中稀有金属资源,特别是Cs资源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创新点:分析了X03号脉接触变质岩中Cs等稀有元素的含量,指出了Cs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黑云母之中,应对其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34.
安徽铜陵矿集区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时空结构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七大矿集区之一,构造上经历了晚古生代的陆缘裂陷、中三叠世的陆-陆碰撞和侏罗纪—白垩纪的陆内构造-岩浆活动。晚石炭世的海底喷流沉积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块状硫化物,除部分构成块状硫化物矿床外,还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提供了部分硫和金属物质。为了查明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及其时空展布特征,在铜陵矿集区内开展了以流体活动记录为对象的蚀变-流体填图工作。结果显示,海西期喷流沉积流体系统不仅形成以块状硫化物为主体的喷流沉积记录,而且在下伏岩系中遗留了区域规模的流体蚀变记录。以块状硫化物为主体的喷流沉积记录构成3个喷流沉积旋回,在垂向上和横向上均具有成分和结构的分带性。流体蚀变记录在上部构成顺层蚀变带,在中部构成沿断裂和裂隙充填的石英一硫化物脉体群。在下部则构成半整合蚀变带,表明喷流沉积流体系统由下渗的海水在下部半整合蚀变带形成储集区,经高地热异常的加热后,沿中部脉体群向上迁移,在进入顺层蚀变带后沿砂岩层向两侧扩散,最后经同生断裂和裂隙向海底喷出。块状硫化物与蚀变岩、喷流沉积旋回及硫化物硫同位素的空间展布特征,显示区内存在3个受基底断裂控制的NWW向延伸的流体活动域,包含6个以上的流体储集区域,每个流体储集区域之上发育多个流体上升中心和海底喷流中心。  相似文献   
135.
安徽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一个叠加改造型铜矿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通过对安徽铜陵地区冬瓜山大型铜矿床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对比 ,笔者认为 ,冬瓜山矿床是一个海西期同生沉积的块状硫化物被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叠加而形成的大型铜矿床。经过岩浆叠加改造 ,底部的纹层状含燧石富水高镁碳酸盐岩变为蛇纹石 (滑石 )岩 ;胶黄铁矿、黄铁矿大部分变为磁黄铁矿。这种变质过程是在一种近于封闭的等化学条件下完成的 ,类似角岩化。在有岩浆加入的条件下形成交代夕卡岩 ,这类夕卡岩明显地晚于封闭条件下形成的层状“夕卡岩”。通过岩浆的叠加改造 ,在温度场作用下产生的排金效应使金向上部温度较低的场所富集 ,使矿床中金品位由下而上显著增大 (下部 0 .15× 10 - 6 ,上部 16 .4 7× 10 - 6 ) ,岩浆叠加改造过程中 ,排金效应是金矿床形成的机制之一。同时 ,海西期沉积喷流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与燕山期岩浆成矿作用的叠加是形成大型—超大型铜 (金 )矿床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铜陵地区夕卡岩能形成大型铜矿床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6.
南京市总悬浮颗粒物(TSP)及地面积尘来源解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本文使用受体模型中的化学元素平衡法(CMB)对南京市的大气总量浮颗粒物(TSP)来源进行解析研究,同时对地面积尘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建筑尘对TSP的贡献为31%-45%,位列第一,其次是煤烟(20%-38%),土壤尘(15%-23%),冶炼尘(<3%),对地面积尘的解析结果也与TSP相同,该文的结果为污染物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7.
对商丘市代表站各标准层等压面水汽含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商丘春季空中水资源呈逐月递增趋势,秋季空中水资源呈逐月递减趋势;5月和9月是干旱的关键季节,实施人工增雨的潜力较大;春季的增雨潜力大于秋季.  相似文献   
138.
研究数字地籍调查项目监理的流程、内容和方法,找出需要重点监理的关键节点。采用经验总结法和调查法,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数字地籍调查项目监理方法。对项目承担单位的信誉、技术力量的监理等8个关键节点进行熏点监理,能够提高数字地籍调查产品质量,控制成本。  相似文献   
139.
140.
高建飞  丁悌平  田世洪  王怀柏  李明 《地质学报》2011,85(10):1613-1628
2005年7月沿黄河干流及4条主要支流系统采集了28个水样,对水及悬浮物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水化学成分和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综合分析.黄河水中悬浮物在不同站点的浓度差异悬殊,由8.8~302120mg/L不等,与黄河两岸人类活动(水库、牧场、农田)和自然环境变化(流域岩性、植被覆盖程度)关系密切.悬浮物中SiO2含量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