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表温度是表征海洋表层热力状况的重要海洋参数,日均全天候覆盖的海温观测数据可为服务台风监测及其他海洋灾害时空演变的精细化预报提供数据支撑。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和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反演的海温产品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但是红外遥感反演的海温产品受到云、雾和霾的影响,在云下存在大面积、无规律的缺值;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海温产品空间分辨率低,但可穿透云层,实现全天候海温观测。本文基于风云三号B、C、D三颗极轨气象卫星红外和微波遥感仪器反演的海温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插值法(DINEOF)重构得到全球海表温度产品。与全球分析场日平均海温OISST数据进行比较可知:原始海温资料的均方根误差为0.59~0.70℃,DINEOF重构后海温资料均方根误差降至0.10~0.34℃;相关系数从0.33~0.48提升到0.78~0.98。多传感器重构海温数据空间分布上连续可信,能够监测不同季节的海温变化特征及暖池空间模态。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微波遥感的加入显著提升了重构海温的空间连续覆盖率和时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22.
Methods of rainstorm disaster risk monitoring (RDRM) based on retrieved satellite rainfall data are studied. Due to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global...  相似文献   
23.
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留喜  李朝生  侯英雨  钱拴  唐世浩 《气象》2006,32(12):88-95
为了对2006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进行以气象条件为主要驱动因子的监测与评估,研究创建了基于植被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指数(EMI)模型。通过计算生态气象指数、划分生态气象等级,进行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2006年上半年全国大部地区生态气象条件较差,平均生态气象优劣评价指数仅为-30;生态气象等级好、中、差的比例大约为2:45:53。对我国生态及生产起重要作用的林地、草灌、农田的生态气象等级在中等以上的面积较2005年上半年显著减少。1—6月平均生态气象指数在逐月降低,虽处于正常等级范围之内,但5、6月份处于临界状态已接近较差等级。其主要原因是持续干旱和低温冷害的影响,多起森林与草原火灾和大范围高频度的沙尘天气与生态状况互为因果。所构建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模型,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技含量,也有较好的时空分辨能力,可以进行生态气象定量监测和评价,监测与评估结果科学、客观、合理,能够反映气象条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4.
植被是联系陆地、大气和生态系统的自然纽带,其随着气候和人类活动而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它的突变和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3年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MK检验)和距平分析法,研究了中国1982-2006年5-9月平均的NDVI(NOAA/AVHRR GIMMS)突变和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3年滑动t检验和MK检验表明,1998年华东地区的NDVI出现了突变,而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NDVI没有出现突变。NDVI变化趋势的分析表明,1982-1998年华东地区NDVI为较平稳的趋势,1998年出现突变后,1998-2006年转为明显下降的趋势(以1998年为转折点)。因此,华东地区NDVI存在明显的变化趋势。NDVI突变和变化趋势的成因分析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随着华东地区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和房地产的过度开发,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华东地区植被1998年出现了突变,并从偏多转为明显偏少的趋势,而卫星仪器和气候因子并非是导致该地植被出现突变和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三沙永乐龙洞位于西沙永乐环礁,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探明的最深蓝洞,其内部沉积动力环境相对单一,是研究沉积速率变化的天然实验室。龙洞洞底约24 cm以浅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显示,洞底浅埋沉积物以砂质组分为主,平均粒径多介于22.9~123.9 μm之间,在表层、4 cm、9.5 cm以及21 cm深度分别出现了沉积物变粗、砂含量增多的现象;利用210Pb的CRS定年模式计算得到底层沉积物沉积时间为1896年,平均沉积速率为0.19 cm/a,在4 cm和9.5 cm深度沉积速率急剧增加。柱状样顶部沉积速率显著增加,与近年来西沙地区人类活动加剧吻合。沉积物粒度变粗以及沉积速率骤然加快现象,与西沙地区台风活动频繁相关,通过对比历史台风记录,验证了沉积物在1999-2001年以及2010-2011年所记录的6次台风事件:199902、199915、200110、201002、201005以及201118。推测龙洞洞底沉积物沉积速率主要受台风活动影响,近期有人类活动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26.
广泛存在于上层海洋的次中尺度过程能有效地从平衡态的中尺度地转剪切中汲取动能, 并通过非地转斜压不稳定正向串级能量至小尺度的耗散过程, 从而对海洋物质能量输运、中尺度过程变异以及混合层再层化等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高分辨率(500m)的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模拟结果, 并结合理论分析, 对南海北部冬季典型反气旋涡的次中尺度动力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典型中尺度涡边缘存在显著的锋面, 锋面海域强烈的水平浮力梯度能有效地减小Ertel位涡, 有利于诱发次中尺度对称不稳定(symmetric instability); 锋生作用是引起该中尺度涡边缘发生对称不稳定的主要动力机制之一。同时, 次中尺度过程及其不稳定引起的垂向次级环流显著增强了混合层垂向物质能量交换, 最大垂向速度可达95m·d-1, 影响深度最深至80m。  相似文献   
27.
Luo  Shihao  Jing  Zhiyou  Qi  Yiquan 《Ocean Science Journal》2020,55(2):249-264
Ocean Science Journal - Based on fine-resolution simulations, we present a case study of the frontogenetic generation of submesoscale flows associated with a convergence field inside an...  相似文献   
28.
Zhang  Cun  Tu  Shihao  Zhang  Lei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2020,29(2):905-917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goaf caving zone compaction characteristics has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surface subsidenc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nd gas and water...  相似文献   
29.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some problems have emerged regarding its progress and eff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m, the historical change process of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was revealed in this paper. There were two key nodes in the historical change progress of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In 2014,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promotion was transferred from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the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In 2016,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was recogniz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implemented nationwide. The historical change process of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 the creation and formation period, the pilot and diffusion period, and the promotion and strengthening period. The change in the river and lake problems w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historical change of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A path dependent phenomenon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olicy diffusion scope, problem orientation, main tasks and management method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such as a lack of inter-provincial coordination, imperfect evaluation mechanism, poorly coordinated management tasks, and insufficient public participation.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short term, the River Leader System will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strengthened. In the long term, it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integrated watershed manage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30.
马博源  唐世浩  胡菊旸 《气象》2022,48(5):595-604
风云二号H星(FY-2H)于2018年6月5日成功发射且运行稳定,其上搭载的扫描辐射计(stretched visible and infrared spin scan radiometer,VISSR-2)能够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可降水(total precipitable water,TPW)产品。FY-2H VISSR TPW产品在分裂窗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6.9μm通道的方法进行反演。利用2019年无线电探空仪数据集,从产品精度和稳定性两个方面评价了FY-2H TPW产品质量。与2019年1、4、7、10月每月前7天的全球探空数据对比,FY-2H TPW均方根误差为4.92 mm,相关系数达到0.96;相对误差在20%以内,并且白天与夜晚时段数据精度均较高。计算2019年全年FY-2H TPW产品相对探空数据的月均方根误差的标准差是0.68 mm,说明FY-2H TPW产品在检验期内较为稳定。分析合成月平均大气可降水产品,FY-2H TPW能正确反映“一带一路”区域大气可降水的分布情况。综合上述结果FY-2H VISSR TPW产品精度较高且质量稳定,具备投入“一带一路”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