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88篇
  免费   3927篇
  国内免费   6182篇
测绘学   2462篇
大气科学   2792篇
地球物理   2993篇
地质学   10272篇
海洋学   3730篇
天文学   296篇
综合类   1357篇
自然地理   1995篇
  2024年   208篇
  2023年   589篇
  2022年   1049篇
  2021年   1333篇
  2020年   1106篇
  2019年   1225篇
  2018年   1167篇
  2017年   1028篇
  2016年   1086篇
  2015年   1180篇
  2014年   1125篇
  2013年   1312篇
  2012年   1428篇
  2011年   1396篇
  2010年   1374篇
  2009年   1239篇
  2008年   1251篇
  2007年   1156篇
  2006年   1062篇
  2005年   856篇
  2004年   655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480篇
  2001年   465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8篇
  1925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Based on the shear effect of internal wave currents in stratified fluid,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an internal wave and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under which there will be no internal wave are deduced starting from the continuity equation of incompressible fluid. The above two conditions are verified by the measured results from vertical current meter arraies at some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the Bohai Sea and the South Huanghai Sea. In the treatment of measured results, first of all, the tidal period components are separated from the measured currents by Fourier-analysis method, and then the internal wave currents of tidal period from the tidal period components in the light of some consideration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observed currents are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oretical analysis. Furthermore, one can also deduce some features of internal waves therefrom. Consequent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bservation from a vertical current meter array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verif  相似文献   
52.
海沧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厦门海沧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重矿物(0.063~0.125mm粒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粒级的重矿物共计49种,其优势和特征矿物为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绿帘石、铁铁矿、角闪石、锆石、红柱石等;重矿物的平均质量分数为9.56%;根据重矿物的分布和含量,并结合主要标志矿物的颗粒百分含量和分布特征,将该海域划分为5个矿物组合区,根据各区的矿物组合类型分析了该海域的物质来源及影响重矿物分布和组合的因素,进而探讨了九龙江河口湾和厦门西港海湾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3.
西太平洋暖池变异及其对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热带太平洋上层XBT温度资料,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区(0°~16°N,125°~145°E)上层海洋的变化特征以及与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垂向温度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尤其在次表层(120~200m)的变化最为明显.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冷暖信号明显早于西太平洋次表层的海温异常.分析发现,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海温异常是导致整个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变异的关键区,当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冷暖信号加强时,3~4个月后西太平洋海温场出现大范围的冷暖异常.  相似文献   
54.
不同季节底梄生物数量的动态由其组成种的种群特点所决定。在一些生命周期短(一年左右)、生长速度快(新生个体当年可以长成)的种处于优势的情况下,生物数量的季节变化就比较显著;而生命周期长、其种群由多个年龄组的个体构成的种占优势的情况下,一年之中种群数量就相对稳定。另一方面,底栖生物数量的急剧改变又决定于经济种的捕食活动和优势种的生物学过程。台湾海峡系经济鱼、虾类的集中分布区,尤以上升流区范围内的集群最密集。为了便于深入研究上升流与经济鱼、虾类资源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上升流范围内底栖生物数量的动态特点。  相似文献   
55.
东太平洋地区DSDP573孔始新世末期的微玻璃陨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研究 DSDP5 73孔的岩心样品 ,首次在该孔始新世与渐新世的界线地层含金属粘土层中发现了微玻璃陨石 ,且主要富集在其底部。一个样品 (5 g)中最多可达 12粒。这些微玻璃陨石主要呈球形、椭球形。用电子探针测试了其化学成分 ,Si O2 含量为 2 9.6 4%~ 5 8.93%,Al2 O3 为 3.42 %~ 2 0 .96 %,Fe O为 9.98%~ 2 9.5 5 %,Mg O为 4.32 %~ 16 .0 5 %,Ir为 0 .0 6 %~ 0 .81%。总体来说 ,微玻璃陨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 ,可能与靶岩的成分变化较大有关。始新世末期北美微玻璃陨石场的展布方向约为 2 5 0°,这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所需要的矢量变化(2 45°)仅相差 5°,推测很可能是始新世末期陨星的撞击引起了太平洋板块在该时期的运动方向由 NNW突然变为NWW。  相似文献   
56.
AtmosphericinputoftraceelementstothewesternPacificOceanandtheKuroshiooceanarea¥QianFenlan;YuHongjian;LanYouchang;ChenZhi;Zhou...  相似文献   
57.
提出以2,6-二氯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氟硼酸重氮盐热分解、硝化、氟化等步骤,制成2,3,4-三氟硝基苯。优点是工艺简单,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58.
本文依据大窑湾的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水体中化学要素pH、盐度、透明度、DO、COD、TOC、浊度、悬浮物、NH4-N、NO2-N、NO3-N、PO4-P、SiO3-Si、Cu、Pb、Zn、Cd、As、Hg、Cr、硫化物、六六六、石油等分布规律。诸要素主要是在潮流水动力支配下,形成扩散带。各要素中仅有无机氮和PO4-P两项含量超标,其余要素含量范围都是处于海水正常浓度水平,属于一类海水水质。文章并对各要素进行相关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59.
本文分析了济州岛南部区域温度双跃层现象的类型及其成因。特别阐明了双跃层的波状现象,指出:强流锋区的侧向效应,黑潮次—中层混合水的爬升,黄海冷水团边缘密度环流引起的侧向流动,以及上、下层流速、流向不一致引起的剪切作用,是导致双跃层波状现象的主要原因。发现上、下跃层之间存在着“跃层间环流”,这是一个有趣的海洋学现象,它将导致双扩散的发生和有利于双跃层的维持。  相似文献   
60.
-Morphology, reproduction, ecology and isoenzyme electrophoresis of a Capitella complex in Qingdao were examined from 1983 to 1984. We determined that the Capitella complex in Qingdao was composed of at least three sibling species: Capitella cf capitata, Capitella sp. I and Capitella sp. IT. Although these three species are very similar in morphology, they differ in: three kinds of isoenzyme electrophoresis, staining reactions, developmental pattern, larval morphology and dispersal,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breeding season and population ecology. In addition, they show a series of minor quantitative variations in adult morphology, especially in number and morphology of setae. Such differences can be detected only at the population level. Some ecological data such as density, growth rate, mortality and sex distribution are also provid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