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4篇 |
免费 | 1954篇 |
国内免费 | 11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11篇 |
大气科学 | 808篇 |
地球物理 | 971篇 |
地质学 | 2901篇 |
海洋学 | 853篇 |
天文学 | 57篇 |
综合类 | 354篇 |
自然地理 | 6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149篇 |
2023年 | 170篇 |
2022年 | 268篇 |
2021年 | 354篇 |
2020年 | 311篇 |
2019年 | 259篇 |
2018年 | 274篇 |
2017年 | 267篇 |
2016年 | 298篇 |
2015年 | 346篇 |
2014年 | 261篇 |
2013年 | 356篇 |
2012年 | 381篇 |
2011年 | 412篇 |
2010年 | 382篇 |
2009年 | 372篇 |
2008年 | 392篇 |
2007年 | 347篇 |
2006年 | 352篇 |
2005年 | 288篇 |
2004年 | 219篇 |
2003年 | 182篇 |
2002年 | 205篇 |
2001年 | 153篇 |
2000年 | 120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4年 | 3篇 |
1948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一、问题的提出自王长生(1975)报导了四川黔江正阳盆地红层中首次发现鸭嘴龙动物群以来,为一向归下第三系(东湖群)的红层,提出了归晚白垩世的有力证据。他还提出川、鄂、湘、黔交境附近的红盆堆积物应与正阳盆地相比,引起了地质工作者的注意。毛志中等(1979)在贵州盘县特区石脑公社所在的红层(原定上第三系)中发现了始新世脊椎动物化石,并将其与茅台群及全省习称的下第三系相比。同年,我队秦守荣同志在修文扎佐黑山水库主坝附近的红层中,发现了大量晚白垩世安陆孔轮藻植物化石等,为黔中地区红色盆地的地层时代提供了重要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22.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heavy metals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 of the Chang jiang River Estuary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nutrients (N and P) and heavy metals (Cu, Zn, Pb and Cd)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s at Dongtan wetland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Estuary
were examined by laying one transect running seaward to landward during January, April, June,
August and October of 2005. Total nitrogen (TN) and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open bare °at to the high marsh, with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s in the high marsh and the minimum values in open bare °at. In contrast, sediment
total phosphorus (TP) concentrations changed little among sampling sites. One-way ANOVA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ˉcantly temporal variations of nutrients and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 (P <0.05). The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generally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As compared with other large estuaries,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the intertidal sediment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was relatively low.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耗氧率、排氨率的关系,并分析了实验对虾肌肉成分.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速率逐渐提高,但饲料蛋白水平对其存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不同饲料蛋白水平下,实验对虾的存活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对虾的生长速率在低盐度水平下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盐度18‰时达到最快的生长速率,而后生长速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盐度的提高,实验对虾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肌肉含水率、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实验对虾肌肉中粗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肌肉含水率、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而粗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的耗氧率、排氨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随着盐度和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对虾的耗氧率显著下降(P<0.05),耗氧率高峰值出现在摄食后2-3 h.排氨卒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逐渐升高,随盐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排氨率高峰值出现在摄食后2 h.盐度与饲料蛋白水平对凡纳滨对虾氧氮比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4.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河沿岸发育良好的新生界地层.我们对克拉苏河沿岸新生界剖面分A、B两段进行系统采样,获得定向岩芯样品1700余块. 岩石磁学研究表明,新生代沉积岩中磁性矿物以赤铁矿为主,含有少量磁铁矿;磁组构测试结果显示,两段剖面磁面理均较磁线理发育,最小磁化率主轴近于直立,显示原生沉积组构. A剖面磁化率主轴к1的偏角指示古流向. 库姆格列木群沉积时的古水流方向为NEE-SWW向,至苏维依组沉积时,流向变为NNE-SSW向. 河流古流向在苏维依组形成时发生急剧变化,说明南天山此时可能发生了明显的隆升,且以北西部隆升为主;B剖面为吉迪克组、康村组和库车组粗粒碎屑岩,磁组构显示к1-к2构成的磁面理与层理面小角度相交,к3呈叠瓦状分布,可以用来指示古水流方向.从吉迪克组至库车组下段,古流向均为NNW-SSE,但逐渐偏东,暗示天山在此期间处于缓慢的隆升期或东西部处于同步隆升,且西部隆升速度快于东部. 相似文献
25.
We cultured different-sized fractions of dominant phytoplankton species,Skeletonema costatum,Chaetoceros curvisetus,and Thalassiosira nordenski ldii,collected in different sea areas in various seasons,and measured and compared their C,N,P,Si contents.The N content of these species is similar,while the C,P,and Si contents of S.costatum from eutrophic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a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Jiaozhou Bay (JZB),particularly the content of Si.The C,N,P,and Si contents of cultured phytoplank... 相似文献
26.
27.
针对贫困区生态环境与资源的地表覆盖精细化调查需求,本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了土地覆盖信息提取的方法和应用研究.重点分析了高分辨率影像均值漂移分割,多特征提取与分析,对象级样本采集以及监督分类等技术,并综合实现了流程化的对象级土地覆盖分类.结果表明,本文串联的高分辨率影像分类技术能生成较精细的土地覆盖专题图,可及时为贫困区生态资源环境评价,碳核算等应用提供较可靠的地表覆盖数据. 相似文献
28.
盐度和昼夜节律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流水系统测定盐度和昼夜节律对菲律宾蛤仔摄食率的影响。分别对15、20、25、30、35这5个盐度梯度,以及连续24h的00:00、04:00、08:00、12:00、16:00、20:00这6个时间点下菲律宾蛤仔的摄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15-25的盐度范围内,蛤仔的摄食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25时达到最大,而在25-35盐度范围内随盐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一个昼夜里,蛤仔的摄食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夜间的摄食率明显高于白昼,00:00和12:00分别是两个极值;菲律宾蛤仔是一个有着明显昼夜节律性的底栖动物,并且对盐度有一个适应范围,盐度25-30是其最适的盐度。本实验为以后进一步研究菲律宾蛤仔在贝类混养虾池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高分辨CT和MRI对不同类型面神经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资料完整的颞骨面神经瘤患者的多排螺旋高分辨CT和MRI影像,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扫描和高分辨、多平面重建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检出18例面神经肿瘤,11例为面神经鞘瘤、5例为面神经纤维瘤、2例为面神经血管瘤。结论:多排螺旋HRCT和MRI在面神经瘤诊断中,HRCT在显示骨破坏细节方面极佳,而增强MRI对面神经瘤本身的显示优于多排螺旋HRCT,二者优势互补,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