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29篇 |
免费 | 4336篇 |
国内免费 | 224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27篇 |
大气科学 | 1507篇 |
地球物理 | 2188篇 |
地质学 | 6688篇 |
海洋学 | 1830篇 |
天文学 | 307篇 |
综合类 | 922篇 |
自然地理 | 12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9篇 |
2024年 | 407篇 |
2023年 | 473篇 |
2022年 | 834篇 |
2021年 | 902篇 |
2020年 | 790篇 |
2019年 | 752篇 |
2018年 | 747篇 |
2017年 | 714篇 |
2016年 | 769篇 |
2015年 | 734篇 |
2014年 | 737篇 |
2013年 | 793篇 |
2012年 | 807篇 |
2011年 | 783篇 |
2010年 | 758篇 |
2009年 | 656篇 |
2008年 | 623篇 |
2007年 | 559篇 |
2006年 | 541篇 |
2005年 | 418篇 |
2004年 | 314篇 |
2003年 | 246篇 |
2002年 | 242篇 |
2001年 | 207篇 |
2000年 | 202篇 |
1999年 | 207篇 |
1998年 | 125篇 |
1997年 | 120篇 |
1996年 | 99篇 |
1995年 | 98篇 |
1994年 | 87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63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9篇 |
1965年 | 3篇 |
1958年 | 3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研究采用添加10%不同水产品蛋白的标准饲料或高胆固醇饲料喂食小鼠,研究高胆固醇水产品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通过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以及肝脏TC、TG和磷脂(PL)的含量,同时称量小鼠体质量、肝脏、肾脏重量以及肾周脂肪和精巢上部脂肪重量,以评价不同蛋白质对小鼠成长的影响,并收集了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小鼠的排泄物并测定其总脂质和中性固醇的排泄量。结果显示,水产品作为优质蛋白质能明显降低正常小鼠和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小鼠的血清总脂水平(P<0.05)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P<0.05),不同水产品对小鼠肝脂水平及高胆固醇血症小鼠排泄物中总脂质和中性固醇的排泄量的影响因水产品种类而不同。提示本研究中的高胆固醇水产品对由高胆固醇血症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不具有危害性。 相似文献
42.
南海永乐龙洞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深的海洋蓝洞,水文环境及理化因素特殊,90 m以下水体为无氧环境。为研究永乐龙洞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及其昼夜变化,于2017年3月在龙洞、潟湖及外礁坡进行浮游植物样品采集。研究结果表明:龙洞内叶绿素a浓度呈现随深度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日间浓度最大值层出现在40 m层(0.42μg/L),夜间则出现在20 m层(0.59μg/L)。永乐龙洞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介于1.1×10^3~5.1×10^4 cells/mL。聚球藻在上层水体占优势(0~20 m),40 m以下水层原绿球藻丰度对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贡献率最大(90%以上),微微型真核浮游植物丰度在整个水体都较低(除20 m层)。微微型浮游植物昼夜存在明显差异,夜间其丰度最大值层为20 m层,日间则上移至表层。本研究共记录微型和小型浮游植物5门41属55种(含未定种)。其中,硅藻门25属34种、甲藻门12属15种、金藻门1属1种、蓝藻3属、隐藻1属。微型和小型浮游植物丰度介于3.3×10^2~9.8×10^4 cells/L。甲藻丰度对浮游植物总丰度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硅藻,隐藻和蓝藻丰度仅在少数水层占优势。微型和小型浮游植物昼夜变化明显,夜间丰度最大值层为20 m层,日间则出现在40 m层。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植物垂直分布与叶绿素a浓度垂直分布一致性高。龙洞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和丰度高于潟湖和外礁坡。 相似文献
43.
黑龙江省张广才岭南部早侏罗世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岩浆混合特征。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发育,主要为细粒闪长质岩浆包体,包体形态多样,与寄主岩呈截然、过渡关系。包体的矿物组合明显不平衡,如矿物具有定向排列的特点,斜长石发育自形环带并存在新、老两个世代,发育针状磷灰石。由电子探针对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矿物分析结果可知,寄主花岗岩和包体中各主要矿物含量基本一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显示,包体与寄主花岗岩关系密切,两者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方面也表现为明显的地球化学亲缘关系。这表明张广才岭南部早侏罗世花岗质岩石具有壳幔混合成因特征,暗色微粒包体是由较基性的地幔岩浆进入寄主岩浆中淬火结晶而成,花岗质岩浆的源区主要为新生的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44.
Bao Peisheng Wang Xibin Hao Ziguo Peng Genyong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Fei Zhenbi 《《地质学报》英文版》1993,67(1)
Ultramafic rocks of Tibet and Xinjiang are the products of partial melting of the upper mantle. The evolution of their mineral composition is marked by two parallel evolutionary series: one is the progressive increase of the 100 Mg/(Mg+Fe~(2+) ratio of silicate minerals in order of lherzolite→harzburgite→dunite, i.e. the increase in magnesium; the other is the increase of the 100 Cr/(Cr+Al) ratio of accessory chrome spinel in the same order, i. e. the increase in Chromium. The above-mentioned evolutionary trends are contrary to that of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The evolution of fabrics of ultramafic rocks is characterized by progressive variation in order of protogranular texture→melted residual texture, symplectic texture and clastophyritic texture→equigranular mosaic texture and tabular mosaic texture. Experiments of partial melting of lherzolite have convincingly shown that the evolution of Alpine ultramafic rocks result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pyrolite. Various subtypes of them represent different degrees of partial melting. The vertical zoning marked by more basic rocks in the upper part and more acid rocks in the lower actually belongs to the fusion zoning of pyrolite. 相似文献
45.
“云南麻栗坡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及与之匹配的“越北古陆北缘地质构造演化及其成矿效应研究”中,经实测剖面和填图扫面,以“岩石地层单位填图”的要义比照,测区晚寒武世及相涉延及早奥陶世早期的岩石地层单位序列宜为:唐家坝组\“大老堡组”\博菜田组。其中,“大老堡组”为新拟建增设单位,也导致相关临叠地层单位现在定义和分割界面的更新。介绍唐家坝组\“大老堡组”界线层型及其层型界面所反映的沉积环境转换面属性,上、下邻叠岩层联合构成的标志层组合,是融地层学、沉积学为一体“’的优化挟择。 相似文献
4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橡胶市场和地缘经济合作机制的影响下,作为中南半岛唯一的内陆国家,老挝正在经历以橡胶林扩展种植为主导的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变化(LCLUC)。橡胶扩展种植不仅对全球最大的橡胶消费国——中国进口天然橡胶至关重要,其引起的LCLUC也对老挝国内农户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深刻影响。本文首先总结了老挝橡胶林种植模式、扩展机制和发展潜力,其次回顾了老挝橡胶扩展种植相关研究进展及橡胶林遥感方法研究进展。综述表明:老挝境内橡胶林种植模式、适宜性空间评价、遥感监测、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研究,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迄今,有关老挝全国层面的橡胶林种植和扩展地理分布及时空变化信息仍非常缺乏,同时橡胶林种植与快速扩展对农户生计和自然环境(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等)影响尚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未来需要优先关注的研究方向。本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老挝橡胶林扩展特征及其社会与环境影响,既可为指导老挝橡胶种植业有序良性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也可为中国海南与云南等省橡胶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7.
西安城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生态安全动态.为进一步研究城市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利用2000年、2007年两期遥感影像,解泽得到2000年与2007年西安城区土地利用图;在ARCGIS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图进行空间叠置分析,揭示了近7年西安城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运用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信息熵与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功效函数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将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做叠置分析,得到了生态安全格局与土地利片j格局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8.
从历史地震资料记载点数量的变化情况入手研究了中国大陆5个地区的历史地震资料记载的完整性,结果表明由于明朝以后地方志的发展历史地震资料才趋于完整。 相似文献
49.
激光雷达(LiDAR):获取高精度古地震探槽信息的一种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激光雷达技术是近几十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测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文物保护及地形测量等方面,近几年来活动构造的研究中也已逐步引入。作为活动构造研究的最基础的古地震研究一直还采用传统的地质素描技术进行探槽信息获取,数码照相技术的引入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照相技术本身的限制,很难克服获取信息的变形和扭曲。激光雷达扫描系统的高信息量、高精度、便捷、安全和易操作等性能,为古地震研究开辟了获取数据信息的新手段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50.
利用1962~2006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对历史个例进行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异常降水中心分别位于长江以南区域的江南型和长江-淮河流域的江淮型低频雨型的季节内水汽输送特征.研究表明,江南型的总水汽输送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并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输入江南区域;江淮型的总水汽输送主要直接来源于南海,但水汽源地主要为印度季风区.对于水汽输送异常,江南型和江淮型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江南型的水汽输送异常主要来源于热带西太平洋-南海,中纬度西风带和中高纬度南下的水汽输送异常的贡献次之;而江淮型的水汽输送异常主要来源于热带和副热带西太平洋,中纬度西风带水汽输送异常的贡献次之.另外,水汽输送异常对江南型的区域总水汽收支的贡献约为50%,而对江淮型的区域总水汽收支的贡献高达70%左右.因此,虽然总水汽输送主要取决于气候平均水汽输送,但是,水汽输送异常与气候平均水汽输送对江南型和江淮型的水汽供应具有相同甚至更为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对于江淮型,区域总水汽收支主要取决于水汽输送异常的贡献,而水汽输送异常的变化较平均水汽输送更为复杂,这有可能是江淮流域汛期降水预报较为困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