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对华北地区韧性剪切带几种代表上、中、下地壳深度的糜棱岩及其围岩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纵波速度测定及各向异性研究.对实验样品的纵波速度测定得到以下结果:1.沿糜棱岩面理方向的纵波速度大于与面理垂直方向的纵波速度,差值为0.15-0.30km/s,各向异性为3%-5%;2.糜棱岩的纵波速度低于其围岩的纵波速度,差值为0.10-0.45km/s;3.中地壳角闪岩相糜棱岩的纵波速度各向异性高于上地壳绿片岩相糜棱岩和下地壳麻粒岩相糜棱岩的各向异性;4.地震波速各向异性与糜棱岩矿物优选定向有关.  相似文献   
22.
在收集、整理1966年~2002年8月我国(主要为大陆地区)183个5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的基础上,应用灰色预测和最小二乘拟合预测方法,对每一地震序列较强(显著)余震发震时间进行“硬性”检验预测。结果表明,2种预测方法对7级以上地震序列和6级地震序列的较强(显著)余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预测效能分别为76.2%和64.7%;而对5级地震序列预测效果则不甚明显。因此,灰色预测和最小二乘拟合预测方法主要着眼于对大(强)地震的较强(显著)余震预测,可望在地震现场大(强)震应急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3.
西藏米拉山区土壤主要养分元素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米拉山区域土壤常规营养变化情况。该区域位于冈底斯山脉东段,巨大的高差、复杂多样的地势结构与地貌作用过程,以及极为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植被分布等,决定了本区域土壤形成过程的多样化和鲜明的垂直地带性分异特点。按垂直高程变化每100m设一采样点采集各剖面层土样样品,分析其常规营养组成。结果显示:米拉山东坡土壤显弱酸性,西坡土壤从米拉山口至拉萨由弱酸性递变至弱碱性;有机质从林芝八一镇至米拉山口而至拉萨市呈现递减规律变化,而且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全氮东坡A层高于西坡,B、C两层变化不明显,速效态氮东西坡剖面层次性变化分明,从八一镇至米拉山口递增,从米拉山口至拉萨递减;全磷含量A层高于B、C层,东坡剖面层次性变化较西坡显著,有效磷从八一镇至米拉山口递减,从米拉山口至拉萨递增;研究区土壤中钾素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4.
对新疆库尔勒地区硬戈壁沙漠地杂波进行了研究.得到了C波段低擦地角(0.1°-7°)下有色杂波值,其值范围为-60--20dB;并进行了白化处理,得到相应此有色杂波的白色杂波值,其值为一常数-25dB,其电压幅度为±0.8V,不随擦地角变化.  相似文献   
25.
在对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先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描述各种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的普适性综合数学表达式.从大量震例资料入手,再次研究了地震异常延续有效性的问题,进而建立了地震异常持续有效时间与延续有效时间的数学关系式.收集整理了1980~1997年华北地区水化、形变、地磁、应力、水位、地电等371个观测项目、上百万个前兆观测数据,对每一观测项目逐一计算了它们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量.研究了华北地区近20年的地震异常前兆信息场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建立了华北地区Ms≥5地震的中短期综合预报指标体系,经R值评分检验,表明该地震综合预报指标体系在中短期地震预测中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6.
地震序列较强余震最小二乘拟合预测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给出了针对地震序列较强余震发生时间进行快速预测的一种方法,即最小二乘拟合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拟合预测模型的建立、预测模型的各种可信性检验及模型预测等内容.震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在大(强)地震现场震情分析中可望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7.
全球稻谷主产国遥感估产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OAA气象卫星的序列资料,对全球稻谷遥感估产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以泰国、美国、越南为例,分别对NDVI植被指数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此外,还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全球稻谷的历史产量进行数学模拟,达到较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28.
横带髭鲷(Hapalogenys mucronatus)为我国东南沿海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养殖鱼类,目前亟待突破其规模化苗种培育的瓶颈技术问题。为探究横带髭鲷仔鱼发育阶段的摄食和生长特性,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在水温(24±0.2)℃、盐度为26的条件下对饥饿仔鱼形态发育、生长、不可逆点及投喂状态下的摄食节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孵化出膜后的初孵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3日龄卵黄囊消耗完毕,油球于8日龄消耗完全,混合营养期为5d。饥饿组仔鱼全长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拐点出现在3日龄,在4日龄有畸形仔鱼出现。饥饿仔鱼初次摄食率为10.12%,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7日龄,为85.06%;PNR出现在7日龄和8日龄之间,至9日龄全部死亡。早期仔鱼(7日龄)的摄食高峰出现在7:00、11:00和15:00,晚期仔鱼(14日龄)在7:00、11:00、15:00和19:00四个时间段,摄食高峰均出现在白天,属于典型的白天摄食类型,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摄食高峰有所延长。横带髭鲷仔鱼最佳开口摄食时间在3日龄,掌握仔鱼的摄食高峰期,在此时间段驯化配合饲料,对于活体饵料向配合饲料的驯食转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9.
基于阈值区间的海洋锋面提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model (Bayesian oceanic front detection, BOFD)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front detection in satel- lite-derived SST images based on a threshold interval is presented, to be used in different applications such as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or fisheries. The model first computes the SST gradient by using a Sobel algorithm template. On the basis of the gradient value, the threshold interval is determined by a gradi- ent cumulative histogram. According to this threshold interval, front candidates can be acquired and prior probability and likelihood can be calculated. Whether or not the candidates are front points can be deter- mined by using the Bayesian decision theory. The model is evaluated on the Advanced Very High-Resolution Radiometer images of part of the Kuroshio front reg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using several SST front detection methods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BOFD not only suppresses noise and small-scale fronts, but also retains continuous fronts.  相似文献   
30.
积雪是地表特征的重要参数,其对辐射收支、能量平衡及天气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利用1980-2019年被动微波遥感积雪深度资料对青藏高原积雪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高原划分为东部、南部、西部及中部4个区域,并分区域讨论了多时间尺度积雪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积雪深度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存在差异,高原东部积雪深度累积和消融的速率比西部快,南部积雪深度累积和消融速率比中部快。季节尺度上,冬季积雪高原东部最大,中部最小;春季积雪高原东部消融速率最大,西部积雪消融较慢但积雪深度最大;夏季高原西部仍有积雪存在。年际尺度上,各区域积雪深度在1980-2019年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东部积雪减少不显著;高原东部积雪深度在1980-2019年呈现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其余3区均呈现出减少-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不同区域积雪深度对气温、降水的响应不同,高原东部和中部积雪深度与气温相关性较好;各区域积雪深度与降水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