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71.
微团聚体分析在工程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微团聚体是天然粘性土的基本结构单元, 微团聚体的组成、水稳性和强度是粘性土工程性质形成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黄土与海相软土这两种典型的粘性土颗粒分析与微团聚体分析结果的对比, 研究了水稳性与非水稳性微团聚体的形成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它们的工程特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2.
用颗粒锆石分层蒸发确定云开群罗罅组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兰  袁海华 《地球学报》1997,18(Z1):105-107
用颗粒锆石分层蒸发法对开云群罗罅组变英安斑岩及变流纹斑岩中不同成因锆石分别进行年龄测定,获得该火山岩之形成年龄922-940Ma;后期地质事件年龄427-473Ma、643-716Ma及物源区的年龄1616-2084Ma。  相似文献   
173.
The fishe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were collected from Showchang ofChekiang Province.There are seven specimens,all of which are imperfectlypreserved.There is one,however,comparatively complete in its outline.The  相似文献   
174.
175.
本文根据空间点和线段在不同坐标系中所组建的长度不变、面积不变的原则,提出了四种求解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模型,根据这四个模型列出至少四个方程,与共线条件方程进行联合最小二乘法平差,以解出像片的六个外方位元素.  相似文献   
176.
应变固体潮理论值计算及其调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计算应变固体潮理论值的“封闭公式”和调和分析公式。采用了A.T.Doodson引潮位展开,推导了应变固体潮的大地系数和相位改正(长周期波、全日波、半日波和1/3日波),可供调和分析之用。并通过Venedikov调和分析计算,对理论值公式进行了验证。文中还列出了三个台站的首批应变固体潮观测资料的维氏调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77.
直接测定颗粒锆石^207Pb/^206Pb年龄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B·Kober(1986—1987)所提出的热离子源发射质谱计分层蒸发、直接测定颗粒锆石~(207)Pb/~(206)Pb年龄的方法,6件锆石样品试验表明,其年龄值能与同一样品的常规锆石U-Pb法的交点年龄及其它方法的结果完全一致,并能给出更多具有一定地质意义的年龄信息。  相似文献   
178.
本文以ERA5(ECMWF Reanalysis v5)再分析资料为初始场,利用WRF(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2020年4月19~20日的一次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模式采用不同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进行敏感性试验,并与实测数据(自动站降水数据、雷达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了此次暴雪天气过程不同阶段的降水、雷达反射率、动热力和水凝物的时空演变和三维细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Morrison方案更好的模拟出了本次暴雪天气过程,表现在模拟的雷达回波强度、范围及形态更与实况一致,模拟出的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都优于其他方案;其微物理细致结构表现为强上升运动和低层正涡度的长时间维持,以及7 km以上高层较多的冰晶、中低层较少的霰粒子和雨水粒子。从热动力场上看,bin(SBM fast)方案在600 hPa高度以下存在明显的涡度波列,这主要是因为bin方案将粒子群分档处理,没有捆绑不同粒子类型运动,更能细致描述出不同粒子的下沉拖曳作用。从云微物理特征上看,不同方案模拟的雪、霰、云水以及雨水粒子的比质量都较为接近,而对冰晶比质量的模拟不管在量级还是在分布范围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同微物理方案模拟的雷达回波和降水量级和相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9.
祁璇  平凡  沈新勇 《大气科学》2021,45(5):943-964
本文运用WRF3.9区域数值模式模拟了2017年7月13日吉林省永吉县暖区暴雨,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单体触发、线状对流群触发、组织化发展以及弓状回波等典型阶段的细致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暖区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云微物理特征,探讨了其影响暖区降水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吉林永吉暖区降水发生在东北冷涡主导的有利的多尺度环境配置下,引发暖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主要是冷云系统,暖区范围大,过冷水分布位置高,冰晶粒子与过冷水并存,并存区的“播种”效应使得其下方生成大量霰。雨水质量收支及热量收支分析表明:暖区降水系统的触发及组织化阶段,雨水的主要来源是云滴碰并增长,主要汇项是冰晶对雨水的收集;而弓状回波阶段,降水的主要源项除了云滴碰并增长之外,霰融化作用也起到关键的作用,降水主要汇项在低层为雨水蒸发,高层为霰对雨滴的收集;暖区降水的主要热源是水汽凝结潜热释放,主要冷却项是雨水和云水的蒸发。弓状回波阶段,其前部的入流与地面冷垫上方的后向入流汇合后将水汽带入高层;“播种”效应使距地面8 km高度附近的霰粒子含量显著增多,该高度与水汽凝结释放大量潜热形成的高温区重合,故霰粒子大量融化为雨水,产生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80.
Regional-scale washover deposits along the Florida Gulf and Atlantic coasts induced by multiple hurricanes in 2004 and 2005 were studied through coring, trenching,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imaging, aerial photography, and prestorm and poststorm beach-profile surveys. Erosional and d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barrier-island sub-environments, including dune field, interior wetland and back-barrier bay were examined. Over the eroded dune fields, the washover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extensive horizontal basal erosional surface truncating the old dune deposits and horizontal to slightly landward-dipping stratification. Over the marshes in the barrier-island interior, the washover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steep tabular bedding, with no erosion at the bottom. Overwash into the back-barrier bay produced the thickest deposits characterized by steep, prograding sigmoidal bedding. No significant erosional feature was observed at the bottom. Washover deposits within the dense interior mangrove swamp demonstrate both normal and reversed graded bedding. The washover deposits caused by hurricanes Frances (2004) and Jeanne (2004) along the southern Florida Atlantic coast barrier islands are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along the northern Florida barrier islands caused by Ivan (2004) and Dennis (2005) in terms of regional extension, erosional features and sedimentary structures. These differences are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overall barrier-island morphology, vegetation type and density, and sediment properties. The homogeneity of sediment along the northern Florida coast makes distinguishing between washover deposits from Ivan and Dennis difficult. In contrast, along the Atlantic coast barrier islands, the two overwash events, as demonstrated by two phases of graded bedding of the bimodal sediments, are easily distinguish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