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浅层地震勘探数据拟同步采集时差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想的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其硬件系统采用多道同步方式实现,保证多路信号的时间或相位一致性.理论时差分析表明,就地震信号的初至时刻来看,多路同步采集系统也存在系统误差.浅层地震勘探数据记录道数少,采用单个A/D模数转换器件通过逻辑系统控制实现少量地震道的多路循环分时采集,在满足采样定理所需采样频率和不增加地震信号初至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可以以较少的硬件成本实现浅层地震信号的有效采集,这种采集方式我们称之为有效拟同步采集;通过实践证明了其采集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2.
袁敏  段炼  平凡  吴俊杰 《气象》2017,43(2):206-212
利用CloudSat资料对127次积冰报告的积冰类型、云类、温度和过冷水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积冰发生在-20℃以上的温度环境中,-20℃以下只发生了4次。明冰主要发生在-5~0℃;毛冰主要发生在-20~-10℃;混合冰主要发生在-15~-5℃。大多数积冰发生在层积云、雨层云和高层云中。过冷水含量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少,并且过冷水含量的分布范围随着温度降低而变窄。2B-CWC-RO产品垂直剖面上水凝物含量数据能较好地识别出层积云、高层云和雨层云中的过冷水,但未能识别-20℃以下卷状云和对流云的过冷水。  相似文献   
153.
长江口湿地沉积物中的氮、磷与重金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总氮NT、总磷Pt、重金属Cu,Zn,Pb和Cd在崇明东滩湿地沉积物中的分布与累积特征。结果表明,NT和重金属表现为:芦苇带〉互花米草带〉海三棱镳草带〉光滩,即从光滩至芦苇带,从南部至北部,NT和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由于高潮带以细颗粒为主,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NT和重金属表现出相应的富集;而沉积物PT在各个湖带呈均匀分布,这主要与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组成有关。与上海南岸潮滩湿地和世界其他河口湿地相比,东滩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表明它是一块保存较为完好未受到污染的天然湿地,这主要与长江径流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4.
平洪领  李玉全 《海洋与湖沼》2013,44(5):1353-1357
选择莱州湾的天津厚蟹(Helice tientsinensis)140只, 测量甲长(X1)、大螯动指长(X2)、甲宽(X3)、眼间距(X4)、第Ⅰ侧齿间距(X5)、第Ⅱ侧齿间距(X6)、大螯不动指长(X7)、大螯不动指宽(X8)、大螯长节长(X9)、第Ⅰ步足长节长(X10)、体高(X11)、体重(Y)共12个指标, 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 计算了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 体重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 所测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Y =-16.448 + 1.063X1 + 0.466X2, 其中Y为体重(g), X1为甲长(mm), X2为大螯动指长(mm)。选取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复相关指数R2=0.856, 定量分析了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155.
张家界以其独特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闻名于世,一直是地貌学家、地质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但关于其形成年代问题尚显薄弱,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对索溪流域不同层状地貌进行了地貌学、沉积学和年代学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索溪河谷普遍发育三级阶地,T;很少发育,主要表现为河流两侧化置较高的古宽谷或剥蚀面.岩溶洞穴黄龙洞从上往...  相似文献   
156.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硬件延迟解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我国星座和地面站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区别于GPS的硬件延迟解算策略。首次利用实测数据分析论证了该解算策略,根据解算结果对卫星的TGD参数出厂标定值和接收机IFB参数进行修正。修正之前电离层14参模型解算内符合精度只有50%,修正之后达到70%。  相似文献   
157.
通过野外考察、室内测试分析及区域对比,对张家界地区风化壳的性质与夷平面的形成环境进行探讨。地貌学、古岩溶、风化壳等特征综合验证了张家界地区夷平面的存在;风化壳化学特征及区域对比表明,夷平面形成于湿热的晚第三纪,其后形成剥夷面。夷平面上风化壳分层明显,自上而下分为腐殖土层、残积层、半风化基岩层和基岩层;化学分析表明风化壳具有粘土含量高、富铝化程度低的特点,湿热的夷平面环境使风化壳脱硅富铁铝作用较弱,形成硅铝风化壳。综合区域对比可知,张家界地区海拔为1 100~1 300 m的一级夷平面形成于晚第三纪湿热的环境;低于夷平面的砂岩平台组成剥夷面(800~950 m),大约形成于晚上新世到早更新世之间。  相似文献   
158.
北京一号数据检测渤海海洋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对北京一号对地观测小卫星数据渤海区域进行海洋锋面检测。针对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的特点,选择红波段作为实验波段,并选择渤海湾南岸水色锋和辽东湾东岸辐射沙脊两个实验区域。算法首先对数据进行线性拉伸,波段运算等预处理,突出锋面信息,其中,拉伸区间由图像直方图确定,接着应用引力模型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锋面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对两个实验区域的锋面进行检测,得到的锋面信息连续、突出,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针对北京一号对地观测小卫星数据,本文算法相比于传统锋面检测算法,能够得到更加连续的锋面信息,并能较好抑制近岸泥沙对锋面检测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9.
养殖条件下的性早熟、个体小型化是影响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的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探讨养殖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性早熟的可能因素,本文探讨了3种不同光照周期(23D:1L;12D:12L;1D:23L)对其繁殖性能及个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周期对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性能总体影响不大,除长光照周期(1D:23L)下,睾酮(T)、雌二醇(E2)等激素水平有较显著的降低外(P0.05),光照对乌贼繁殖时间、性腺重及性腺发育指数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但光照周期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却有明显影响,在胴长、体重、瞬时生长率(IGR)及肥满度等生长指标上均呈现出短光照组中光照组长光照的趋势。短光照组雌乌贼在体重、瞬时生长率和肥满度,雄乌贼在胴长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长光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光照周期可作为影响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养殖条件优化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60.
The Dexing adakitic porphyries (quartz diorite–granodioriteporphyries), associated with giant porphyry Cu deposits, arelocated in the interior of a continent (South China). They exhibitrelatively high MgO, Cr, Ni and Sr contents, high La/Yb andSr/Y ratios, but low Yb and Y contents, similar to adakitesproduced by slab melting associated with subduction. However,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bulk Earth-like Nd–Sr isotopecompositions (Nd(t) = –1·14 to +1·80 and(87Sr/86Sr)i = 0·7044 – 0·7047), and highTh (12·6–27·2 ppm) contents and Th/Ce (0·19–0·94)ratio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enozoic slab-derivedadakites. Sensitive High-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SHRIMP)geochronology studies of zircons reveal that the Dexing adakiticporphyries have a crystallization age of 171 ± 3 Ma.This age is contemporaneous with Middle Jurassic extension withinthe Shi-Han rift zone, and within-plate magmatism elsewherein South China, indicating that the Dexing adakitic porphyrieswere probably formed in an extensional tectonic regime in theinterior of the continent rather than in an arc setting. Theirhigh Th contents and Th/Ce ratios, and Middle Jurassic age,argue against an origin from a Neoproterozoic (1000 Ma) stalledslab in the mantle. Taking into account available data for theregional metamorphic–magmatic rocks, and the present-daycrustal thickness (31 km) in the area, we suggest that the Dexingadakitic porphyries were most probably generated by partialmelting of delaminated lower crust, which was possibly triggeredby upwelling of the asthenospheric mantle due to the activityof the Shi-Hang rift zone. Moreover, the Dexing adakitic magmasmust have interacted with the surrounding mantle peridotiteduring their ascent, which elevated not only their MgO, Cr andNi contents, but also the oxygen fugacity (fO2) of the mantle.The high fO2 could have induced oxidation of metallic sulfidesin the mantle and mobilization of chalcophile elements, whichare required to produce associated Cu mineralization. Therefore,the Cu metallogenes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xing adakitic porphyriesis probably related to partial melting of delaminated lowercrust, similar to the metallogenesis accompanying slab melting. KEY WORDS: adakite; lower crust; delaminatio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South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