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443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197篇
地质学   779篇
海洋学   151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4年   8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21.
根据有旋特征线理论,设计出了沿程马赫数下降规律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分析了基准流场的几何参数(前缘压缩角及中心体半径)的影响规律,发现选取较小的前缘压缩角和中心体半径有利于得到性能优良的基准流场;然后在设计状态Ma=6时研究了三种典型的马赫数下降规律对这种轴对称流场性能的影响。最后考虑了粘性的影响,并进行了粘性修正探索,结果表明,采用附面层位移厚度修正方法后,基准流场的壁面压力分布和无粘情况吻合良好。   相似文献   
922.
Shepard(1954)和Folk等(1970)的碎屑沉积物分类方法是2种较为常用的分类方法,尽管都是基于沉积物粒度组成的三元分类,但二者的出发点和思路有很大的不同。用2种分类方法研究了天津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结果表明:相对Shepard分类方法而言,Folk分类图解更简洁、更实用,沉积物类型分布与本地区的水动力格局一致,具有明显的动力学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沉积物的物源和输运方向。通过2种方法对比进行实例研究,显示出Folk分类方法的优点,建议在我国海洋沉积学研究中推广Folk分类方法,以便更好地表述并研究沉积物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23.
SARS和COVID-19的暴发对我国公众健康、社会经济等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揭示呼吸道烈性传染病的时空传播的共性规律和差异特征及背后原因,运用时空统计方法,系统分析并对比了SARS与COVID-19的时空传播差异性特征,并结合病毒本身传播特性及交通、温度等因子进行原因分析。研究表明:① 时间序列上,SARS从发病初始到结束经历了2个阶段,即上升期-平缓期,COVID-19经历了3个阶段,即上升期-急剧上升期-缓升期。② 空间传播模式上,COVID-19传播强度及传播范围大于SARS,且COVID-19的整体连通性较大,各省份与病毒暴发地的联系更为紧密;SARS和COVID-19的传播都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特征;二者均以邻近传播、远距离飞跃式为主,且SARS存在中次级传播中心,COVID-19扩散中心未发生转移。③ 空间传播方向上,SARS以北京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为中心,空间传播方向性更强,COVID-19仅以湖北省为中心向外扩散。④ 空间传播速度上,SARS各省份首例病例传播时间跨度较大,COVID-19各个省份首例病例传播时间大致以胡焕庸线为分界线,呈现出“东快西慢”的现象,传播时间跨度较短。⑤ R0是造成SARS和COVID-19空间传播范围与空间传播速度差异的主要原因;SARS和COVID-19病毒温度适宜性有所差异,但在温度接近的区域均发生了空间聚集性传播和邻近区域传播;除病毒本身传播能力、温度影响外,交通是影响SARS和COVID-19空间远距离飞跃式传播的主要原因,二者空间传播速度均与路网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24.
Site test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tarctic Dome A is an excellent ground-based astronomical site suitable for observations ranging from visible to infrared wavelengths. However, the harsh environment in Antarctica, especially the very low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always produces frost on the telescopes' mirrors, which are exposed to the air. Since the Dome A site is still unattended, the Antarctic telescope tubes are always designed to be filled with dry nitrogen, and the outer surfaces of the optical system are heated by an indium-tin oxide thin film. These precautions can prevent the optical surfaces from frosting over, but they degrade the image quality by introducing additional mirror seeing. Based on testing observations of the second Antarctic Survey Telescope (AST3-2) in the Mohe site in China, mirror seeing resulting from the heated aspheric plate has been measured using micro-thermal sensors. Results comparing the real-time atmospheric seeing monitored by the 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 and real-time examinations of image quality agree well.  相似文献   
925.
利用2009年热带气旋资料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海温等特征量数据,分析了2009年热带气旋活动特点.结果表明:200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具有生成数较常年偏少,登陆我国较常年偏多,登陆的热带气旋偏弱及登陆地点偏南的特点.热带气旋的这些活动特点与西太平洋副高、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中纬度大气环流及赤道辐合带的变化等有密...  相似文献   
926.
崔成  张宁川  裴玉国 《海洋通报》2011,30(4):387-396
基于完全非线性波浪数值模型,模拟实测畸形波的生成、演化过程,进而分析波面时间过程和畸形波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畸形波形成前、后均可能出现连续的大波和“深谷”现象.在畸形波生成、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深谷”和畸形波具有伴生性而非独立异常波浪现象.上述大波、“深谷”和畸形波的连续作用对海洋结构物和船舶造成的潜在威胁可...  相似文献   
927.
通过1∶50 000陕西镇巴—高川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发现镇巴地区和高川地区二叠系具有完全不同的岩石组合特征及生物化石,前者主要为一套稳定的碳酸盐岩相沉积,后者主要为一套较深水相黑色岩系沉积。经对典型地区实测剖面、古生物及岩石组合特征详细对比研究,发现二者虽然时代相同,但是不能横向对比,应为同期异相的产物。在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探讨上述二叠系所表征的区域构造意义。两套二叠系岩相的差异性说明镇巴地区和高川地区当时曾分处在不同的沉积-构造环境:镇巴周缘以米仓山和星子山地层小区为代表的物质建造与扬子地块整体升降和海水的频繁进退密切相关,而高川周缘以褚河地层小区为代表的物质建造则更可能与早期地壳隆升、晚期地壳张裂成盆和海水贯入有关。综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认为,高川地区地层系统与勉略带地层系统相似,表明其早期与勉略带有着大致相同的构造演化史,也表明高川盆地曾经是晚古生代勉略裂谷—有限洋的一部分,只是被后期构造改造而残存于现今高川一隅。  相似文献   
928.
种植结构调整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植结构调整目前是我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的一个重点.区域大幅度的种植结构调整势必导致农作物耗用水量发生剧烈变化,由此引发区域水循环运移过程和转换通量发生变化,对区域用水和水资源赋存及形成过程产生深刻影响.应用水循环模型,对宁夏平原区实施种植结构调整下的区域水循环过程、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耗水变化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929.
采用野外调查测定、野外定位研究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黑河中游山前平原区选择邻近相同海拔和土壤类型的退耕(退耕1 a、5 a、10 a)造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山前平原区退耕地不同退耕年限的土壤碳动态,结果表明:退耕1 a、退耕5 a、退耕10 a和退耕造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分别为16.89 gC/kg,8.24 gC/kg,8.56gC/kg和9.98 gC/kg,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为8.05 kg/m2,4.78 kg/m2,5.02 kg/m2和6.52 kg/m2。平均土壤有机碳周转时间分别为23 a,25 a,26 a和33 a;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O2通量依次为退耕1 a土壤530.8 gC/(m2.a);退耕5 a土壤316.9 gC/(m2.a);退耕10 a土壤266.1 gC/(m2.a);退耕地造林(杨树林)286.9 gC/(m2.a)。同一类型退耕地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密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土壤有机碳周转时间则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30.
灌溉管理方式的转变及其对作物用水影响的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黄河流域灌区灌溉管理方式的转变及其对作物用水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年以后,黄河流域灌区灌溉管理改革的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快,而且用水协会转变的速度超过承包管理,成为改革的主导方式。在一些村中,用水协会或承包管理也可能又返回到原来的集体管理。最后,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用水协会转变初期,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