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6篇
  免费   786篇
  国内免费   1182篇
测绘学   343篇
大气科学   602篇
地球物理   777篇
地质学   2281篇
海洋学   668篇
天文学   94篇
综合类   394篇
自然地理   55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华北板块南缘栾川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栾川群出露于东秦岭北部。在栾川群分布区域,古华北板块不同时代的地层往南逆冲,构成北秦岭的太华推覆体。栾川群存在于该推覆体内部的特定逆冲岩席之中,沿这一逆冲岩席追索,确定古华北板块南缘的栾川群是连续沉积的,而受后期推覆构造的改造,栾川群在推覆体前缘的分布是断续相连的。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岩浆活动、沉积作用的研究,对栾川群的划分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栾川群由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及大红口组构成。栾川群形成于震旦纪晚期,由湖坪及潮下斜坡等滨浅海沉积物构成。栾川群的岩浆岩为具双众数特征的岩套,具典型的大陆裂谷岩浆岩特征。并认为中元古代以来,古华北板块南缘处于裂陷拉张环境。早期的裂陷形成了熊耳群、汝阳群、官道口群及竞坪群,晚期裂陷的过程形成了栾川群、陶湾群,其进一步发育导致以二郎坪群为代表的洋壳生成。  相似文献   
72.
甘树才  曹淑琴 《世界地质》1996,15(3):101-104
系统研究了Ge-ARS-H2C2O4-V体系报道极谱催化波的影响因素,测定了Ge-ARS-H2C2O4三元配合物的配合比为1:2:1。实验初步证明了该体系催化波为具有吸附性质的平行催化波。本法检出限为0.14mg.mL^-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89%,标准回收率为93.70%-109.0%,0-50mg.mL^-1的锗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3.
郧西县六斗石英脉一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是鄂西北地区近年新发现的金矿床之一。通过对金矿床产出地质背景、控矿地质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矿物、包体物理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的研究,阐述了六斗金矿床的形成机理和成矿物质来源。确定了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与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有关的中一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74.
线性度方法在前兆观测数据分析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空间线性度方法,对前兆场中不同台站,不同学科的前兆观测数据从总体形态上进行综合分析,得到关于描述前兆场的新的特征量a(空间线性度)本文给出了空间线性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并以华北地区为例,分析处理了区内1970~1994年部分地电阻率和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所得结果表明,新的前兆特征量a在中强地震之前一年左右时间内有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75.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地震前孕震区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发生异常变化。通过对地震前后的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的参数的计算、分析和研究,有可能提取出可靠的地震短临前兆异常(曾小苹等,1990)。为了进一步开展对该方法研究工作并使其在我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中得到应用,我们使用了静海台的地磁记录资料,分析计算了该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在地震前后的变化情况,确立了该方法应用天津地区地震预报的短临异常特征及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
冲绳海槽地区地壳结构与岩石层性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冲绳海槽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与资料,对横跨大陆边缘—大洋板块的中国东部—冲绳海槽—琉球岛弧地区进行综合研究. 根据地震体波、面波成像结果,空间与布格重力异常及磁力异常的综合解释等结果,利用调和系数法对该研究区的地壳厚度进行了计算,并对地壳属性进行分析. 同时,选择中国东部东北地区的宽甸、华北地区的汉诺坝、华南的闵溪和台湾海峡的澎湖列岛与冲绳海槽和日本岛弧的新生代玄武岩开展元素—同位素对比研究. 结果认为冲绳海槽岩石层明显减薄,上地幔低速层已达到莫霍面,在地幔中已形成交代软流层. 元素—同位素研究表明:它不同于中国东部,与琉球岛弧地区的特点也不相同. 综合分析认为:冲绳海槽地壳属于过渡型地壳,与大洋地壳的许多特点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77.
腾冲火山区S波速度结构接收函数反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腾冲火山区临近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俯冲的边界,火山活动与构造环境关系密切.采用远震接收函数反演的方法揭示了该区域的深部结构特征. 结果显示, 腾冲火山区S波低速结构明显受到NE向大盈江断裂的影响,断裂的南部存在明显的S波低速构,断裂的北部低速结构不十分明显.火山区存在浅部的低速结构,低速结构与地震活动性存在对应关系.证实了低速结构是火山区热活动的直接因素, 并认为腾冲火山区存在再次活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8.
田建明  徐徐  谢华章  杨云  丁政 《地震学报》2004,26(4):432-439
通过对江苏地区及南黄海海域历史地震资料特点分析,将研究区历史地震类型分为相对安全类和相对危险类,并对地震类型的统计结果、地理分布特征及构造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① 江苏及南黄海地区绝大多数中强以上历史地震类型为相对安全类,仅有13.8%的中强以上历史地震为相对危险类;② 江苏陆地、长江口以东海域和南黄海北部坳陷地区以相对安全类地震为主,苏中沿海南黄海海域地震类型分布较为复杂,相对安全类和相对危险类地震类型比例基本相当;③ 研究区历史地震类型统计结果和空间分布特征与现代地震序列类型实况非常吻合,反映本区地震活动具有继承性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江苏省地震应急工作中震后早期趋势判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东昆仑山脉西段二叠纪生物礁由早二叠世、中二叠世的栖霞期和茅口期三个层位组成,早二叠世的礁和中二叠世栖霞期的礁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填补了我国二叠纪礁的空白。早二叠世礁的时代相当于阿赛尔-萨克马尔-阿丁斯克期,主要表现为海绵礁、苔藓虫礁和Shamovella(Tubiphytes)-古石孔藻礁。但缺失由Palaeoaplysina组成的礁。中二叠世栖霞期的礁表现为海绵-苔藓虫礁、Shamovella-苔藓虫礁和叶状藻礁。中二叠世茅口期的礁与栖霞期的礁类型基本一致。阿尔格山礁是塔吉克斯坦-喀拉昆仑地体的一个部分,该地体位于南纬30°以北的东特提斯海内。此处的二叠纪礁由各种生物组成,包括珊瑚海绵、苔藓虫、Shamovella.古石孔藻、棘皮类、有孔虫、叶状藻、粗枝藻以及腹足类等,推测该礁形成于温暖和炎热气候条件下的暖水内,而非冷水礁。  相似文献   
80.
The Tarim Basin is a typical superimposed basin in which there have occurred multiphase adjustment and destruction of the reservoirs. The widely distributed asphaltic sandstones of the Silurian are the very product after destruction of the reservoirs. Studies show that the Silurian asphaltic sandstones distributed in both the middle and western parts on the basin are controlled chiefly by the Caledonian oil source area and by the Tazhong, Tabei and Bachu uplifts, wherea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sphaltic sandstones on local structural belts is controlled by the reservoir's sedimentary system. Vertically, most of the asphaltic sandstones are under the regional caprock of red mudstones and the upper sandstone section of compact lithology.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hydrocarbon destruction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 influence of hydrocarbon recharge in the late stage, the asphaltic sandstones and oil-bearing sandstones in the Tazhong area can be vertically divided into the upper and lower sections and they have an interactive distribution relationship as well. Asphaltic sandstones exist not only in intergranular pores but also inside the grains of sand and between the crevices, proving the destruction of early reservoirs due to uplifting. The existence of asphaltic sandstones over a large area reveals that the large-scale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and the subsequent destruction of hydrocarbons in the Craton area. The destruction caused a loss of the reserve resources of the Palaeozoic amounting to nearly 13.3 billion tons. Asphaltic sandstones formed after the destruction of oil and gas may serve as an effective caprock which is beneficial to 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s and formation of the pool sealed by asphaltic sandstones in the later stage.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arly Silurian hydrocarbons depends on the stratigraphic burial depth. The deep part under the northern slope of Tazhong is an area favorable to search of undestroyed Silurian oil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