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389篇
海洋学   16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1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31.
强震前ELF/VLF磁场的扰动特征统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DEMETER卫星记录的变化磁场数据统计研究了2005—2009年北半球7级以上强震前后空间磁场的扰动特征.在震中±10°范围内利用震前2个月至震后1个月的5年同期观测的ELF/VLF[370~897 Hz]频段磁场功率谱密度数据构建了背景场,定义了表征空间磁场在地震时段相对于背景场的扰动幅度指标.统计研究发现26个强震中42%的地震主要表现为震前磁场扰度幅度逐渐上升,超过3倍标准差,随后在扰度幅度下降过程中发震.35%强震在地震前10天内最大扰动幅度超过3倍标准差,在扰度幅度处于最高值期间发震,震后磁场扰动幅度逐渐回落.23%的强震在震前震后无明显规律.随机事件测试发现在空间天气平静且无强震条件下随机地点上空的磁场无明显的时空演化规律,且随机地点上空的空间磁场相对于背景场的平均扰度幅度很小,最大扰度幅度从未超过2倍标准差,并且没有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32.
Abstract— The Ulasitai iron was recently found about 130 km southeast to the find site of the Armanty (Xinjiang, IIIE) meteorite. It is a coarse octahedrite with a kamacite bandwidth of 1.2 ± 0.2 (0.9–1.8) mm. Plessite is abundant, as is taenite, kamacite, cohenite, and schreibersite with various microstructures. Schreibersite is Ni‐rich (30.5–55.5 wt%) in plessite or coexisting with troilite and daubreelit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arse laths (20.6–21.2 wt%) between the Widmanstätten pattern plat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enter Ni content and the half bandwidth of taenite suggest a cooling rate of ?20 °C/Myr based on simulations. The petrography and mineral chemistry of Ulasitai are similar to Armanty. The bulk samples of Ulasitai were measured, together with Armanty, Nandan (IIICD), and Mundrabilla (IIIC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 and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he results agree with literature data of the same meteorites, and our analyses of four samples of Armanty (L1, L12, L16, L17) confirm a homogeneous composition (Wasson et al. 1988). The bulk composition of Ulasitai is identical to that of Armanty, both plotting within the IIIE field. We classify Ulasitai as a new IIIE iron and suggest that it pairs with Armanty.  相似文献   
933.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为实验区,基于Arc GIS软件平台,开发了建筑物震害预测系统。该系统分为3个组件:震害矩阵统计工具、震害预测工具箱、建造年代及震害结果赋值工具,将建筑物的属性数据、建筑物易损性模型和震害预测结果嵌入GIS平台,实现了震害预测的批量化和自动化,以及预测结果的交互可视化。另外还将开发的建筑物震害预测系统应用于实验区,所得结论与以前项目研究成果对比一致,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得出的震害预测结果,可以辅助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决策。  相似文献   
934.
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的研究,这种方法不依靠地震的发生和人工源爆破,只需记录连续的噪声信号而无需产生信号,因为噪声穿过地下介质时会携带信息,然后通过利用台站记录到的连续背景噪声数据进行互相关计算和叠加,即可得到台站间的经验格林函数,从而获取对地下结构的认识。这种方法已经很好地应用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华北克拉通、青藏高原以及华南地区,并成功地揭示了这些地区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此外近年来,一些学者还利用噪声互相关技术研究地下介质地震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对汶川大地震前后连续噪声记录的研究发现,大震发生后呈现同震波速降低和震后波速逐渐恢复的特点,这表明可以通过观测地震波特性的变化来监测地下应力的变化,从而为大震的预测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来背景噪声技术及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935.
基于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对不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的影响,构建生态系统综合人类扰动指数,结合不同级别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 (一般重要、中等重要、重要、极重要四个级别) 从全国尺度及区域尺度分析了中国199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的扰动。结果表明:就2010年现状而言,我国中东部地区人类扰动程度较大,西部地区人类扰动程度较低,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等重要、重要、极重要区域的人类扰动程度低于全国整体 (包括所有级别) 均值。就20年来人类扰动程度变化态势而言,全国中东部人类扰动程度变化幅度总体高于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等重要、重要、极重要区域人类扰动程度均呈轻微上升趋势,但增加幅度低于全国整体增加幅度。随着东部地区的快速城市化以及东北、新疆等地区的农田开垦等土地利用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等重要、重要、极重要区域等重点区域人类扰动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而随着黄土高原等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人类扰动程度整体则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青藏高原区扰动变化幅度很小,几乎没有变化。总体而言,中国目前陆地国土开发利用的空间格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重要区域的空间分布是相互匹配的,这有利于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整体布局。同时,20年来生态系统综合人类扰动指数变幅的区域分异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空间格局相吻合,说明20年来针对生态保护的各项政策与措施在减少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人类扰动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936.
对南海南部陆坡86GC柱状样的有孔虫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采用古生态转换函数FP-12E估算了古海水表层温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柱状样所处区域自MIS3晚期以来一直处于溶跃面之上,碳酸盐溶解作用很弱,仅在大约8 000 a BP以来具有部分溶解作用;不同生态特征浮游有孔虫丰度的变化,指示约30 ka BP以来,南海南部表层海水温度(SST)逐步增高,盐度呈降低趋势,反映了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钻孔所在区域水深加大、碳酸盐溶解作用增强、海水盐度降低的过程。转换函数计算得到冬季SST为(22.8~27.4)℃,夏季为(28.1~29.5)℃,季节温差为(2.1~5.3)℃,与前人在附近区域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末次冰期晚期与冰后期的夏季SST值差别不大,最大变幅仅1.4℃;冬季SST变化则较大,最大变幅达4.6℃。由于转换函数法本身存在误差等原因可能导致上述数值并不确切,但其反映的温度变化总趋势应该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937.
岷山地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地区,还是保护大熊猫的关键区域。本文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基础,运用图论分析法研究了岷山地区影响大熊猫生境的人类活动方式,以及这些影响因子相互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响大熊猫生境的人类活动的66对组合中,47.0%的因子间存在直接的联系,其中89.2%的影响具有增大效应。这说明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具有协同增大效应,并占主导地位。旅游景点开发、公路建设、采矿、高压电线、农业开发、放牧、薪柴采集这些影响因子存在强连通性,它们会将其他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放大,加剧对大熊猫生境的不利影响,表明它们是影响岷山地区大熊猫生境的主导人类活动。要想有效地保护岷山地区的大熊猫生境,就必须对这些主导人类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本研究还表明图论分析法有助于明确影响熊猫生境的主导和关键因子,它能为制定有效的大熊猫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8.
为了研究包裹碎石桩的承载机制,开展了室内模型试验,对不同套筒长度和刚度的包裹碎石桩承载力、端阻力、变形和破坏情况等进行了分析。试验中利用自制的桩体径向变形测量仪监测了桩体的径向变形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当桩体支承在坚硬土层时,全长包裹碎石桩有效提高碎石桩的承载力和刚度,且采用弹性模量较大的土工材料套筒,包裹碎石桩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也较大,部分包裹碎石桩(包裹长度为0.6倍桩长)相对于碎石桩优势不明显。这是因为部分包裹碎石桩和全长包裹的承载特性、变形特点和破坏模式均存在差异。全长包裹碎石桩传递至桩底端的荷载大于部分包裹碎石桩和碎石桩的。与部分包裹碎石桩和碎石桩比较,全长包裹碎石桩桩身变形分布较为均匀,同一应力作用下,桩身最大径向变形量较小。此外,全长包裹碎石桩刺入顶部褥垫层发生破坏,而部分包裹碎石桩发生鼓胀破坏。  相似文献   
939.
三维房产室内信息可为消费者提供逼真的视觉服务,可更好地适应现代房产交易的发展需求。本文结合OpenGL和3ds Max技术研究了基于三维GIS的房产室内信息系统。介绍了三维GIS在房产信息系统应用中的数据组织采集管理方式、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及系统的实现3个部分;着重研究了利用3ds Max和OpenGL实现室内编辑、漫游显示、碰撞检测及文件读取重绘等功能;实现了室内信息的三维漫游显示、室内信息编辑修改功能,满足了客户的真三维视觉体验的要求及室内信息实时编辑修改的需求;最后指出了系统的不足之处和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0.
月球的全球构造格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最初依据月表反照率建立的月陆、月海二分法一直主导着人们对于月球构造格架的基本认识,然而自20世纪末以来的各种月球探测数据均表明,南极艾肯盆地作为月球上最大的撞击盆地不仅占据了月表很大的面积,而且有不同于月陆和月海的性质及演化过程.本文通过综合研究月球典型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地形特征,初步确定了月球的全球构造格架是一个既有横向表面延伸又有纵向深部延伸的三元结构,包含三个月球大地构造单元,分别是主要覆盖正面风暴洋及周围月海盆地区域的月海构造域、主要覆盖背面高地的月陆构造域以及位于南极艾肯盆地的南极艾肯盆地构造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