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5篇 |
免费 | 292篇 |
国内免费 | 5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2篇 |
大气科学 | 149篇 |
地球物理 | 278篇 |
地质学 | 1043篇 |
海洋学 | 154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126篇 |
自然地理 | 1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77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109篇 |
2012年 | 120篇 |
2011年 | 106篇 |
2010年 | 131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19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84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182.
黑云母的化学成分中蕴含着重要的成因信息,对具有交代结构的黑云母进行微区成分分析,能够精细反映交代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情况,为解决矿床形成机制方面的科学问题提供矿物学证据。本文以北大巴山平利地区蚀变粗面岩中具有再平衡结构的黑云母斑晶为研究对象,进行电子探针面扫描和剖面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斑晶内部为岩浆成因黑云母,边缘为"扩散-反应"过程所致的再平衡成因黑云母。斑晶边缘与内部相比,TiO_2含量由平均5.78%降至2.22%,表明在交代蚀变过程中黑云母中Ti等高场强元素被淋滤出进入流体;而CaO含量由平均0.06%升至0.14%,F含量由平均0.60%升至0.80%,指示蚀变流体内富含Ca、F等组分。本研究揭示了粗面岩中铌矿床的形成与热液作用关系密切,成矿流体中Ca、F等组分在铌元素的迁移及富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3.
184.
内蒙古乌拉山地区沙德盖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德盖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哈达门沟大型金(钼)矿田范围内。首次利用锆石 SHRIMP U-Pb法对其定年,获得15个锆石颗粒206Pb/238U年龄的加权平均值(221.6±2.1) Ma(MSWD=1.6),表明岩体侵位于印支中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硅(SiO2质量分数为71.21%~73.67%)、富钾(K2O/Na2O为1.01~1.37)、富碱(K2O+Na2O为8.23%~9.96%)、弱过铝质(Al2O3为13.11%~14.31%),里特曼指数σ=2.43~3.52,钙碱性-碱性;富集轻稀土(LREE/HREE为17.68~14.92,(La/Yb)|N为22.85~16.58)和Eu略亏损(δEu=0.95~0.93);微量元素亏损Nb、Ta、P、Ti、Sr,富集K、La、Ce、Hf等元素,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87Sr/86Sr)i=0.705 31~0.702 29,(143Nd/144Nd)i=0.511 682~0.511 620,εNd(t)=-13.1~-14.3,具有壳源特点;钕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2 061~2 160 Ma,在铅构造模式图上样品投点于地幔与下地壳之间。综合分析认为其形成于同碰撞向后碰撞构造体制转换,伸展构造和幔源基性岩浆的底侵导致早期古老基底地壳部分熔融,很可能是形成沙德盖岩体的主要动力机制。华北克拉通北缘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是普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5.
霍普布鲁克(Hope Brook)金矿床是加拿大第六大金矿床,产于新元古界的阿巴拉契亚山脉阿瓦隆区岩体中,地表出露面积为3000×400m2,向深部逐渐变小。该矿具有复杂的岩脉构造,与浅水体为主的火山碎屑序列的长英质、镁铁质火山碎屑岩密切相关。矿床赋存于大范围的热液蚀变区中,蚀变区内普遍有酸浸现象,并具有大量的泥质蚀变特点。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成矿时代为早—中寒武世(576±10Ma),是多期次热液作用,同时伴有侵入岩浆以及火山作用产生的凝灰岩共同影响的产物,属于典型的高硫化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6.
拜韦尔特半岛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铜、金和石棉,区域地层和构造是控制矿床形成、发展和叠加改造的主要因素。这些矿产资源主要赋存在拜韦尔特海洋带达利吉带圣母玛利亚亚带的早奥陶世潜次火山岩中,包括起源于超俯冲作用带的蛇绿岩套和火山岩盖层。其蛇绿岩套超镁铁堆积岩的热液蚀变岩中产出石棉,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型(VMS型)铜±金矿产在基性和双峰式火山岩中,金矿产在基性和超基性的热液蚀变岩中。而蛇绿岩套火山岩盖层中则产出与条带状含铁建造(BIF)有关的后生金矿,石英脉型或相关的交代型矿床则大多赋存在蚀变和变形的基性岩中。拜韦尔特半岛的构造样式和几何结构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187.
188.
189.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