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4篇 |
免费 | 626篇 |
国内免费 | 3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8篇 |
大气科学 | 445篇 |
地球物理 | 309篇 |
地质学 | 815篇 |
海洋学 | 195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204篇 |
自然地理 | 17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116篇 |
2021年 | 148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29篇 |
2018年 | 113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95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100篇 |
2013年 | 141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116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77篇 |
2007年 | 67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5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长江路三期软土路基的工程地质条件及道路工程的施工特征,分析与探讨了适用于道路工程中深层搅拌桩质量的检测方法和桩身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此道路工程中深层搅拌桩质量的检测,总结出了适合道路工程的,轻便触探结合钻探取心的,快捷、方便、可靠、经济合理的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Wu Jing Wu Li Sun Miao Lu Ya-ni Han Yan-hua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2022,40(3):1363-1372
Geotechnical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of blasting seismic wave monitoring signal with noise can get IMFs with serious modal confusion and endpoint... 相似文献
3.
面向对象的湿地景观遥感分类——以杭州湾南岸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ENVIEX软件的Feature Extraction平台上,利用LandsatTM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杭州湾南岸地区湿地景观进行遥感影像分类;通过与基于最大似然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法等传统像元方法的相应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系统分析了面向对象方法在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湿地景观生态分类中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较之单一依据像元光谱值进行分类的传统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综合考虑了对象的光谱、空间、纹理、色彩等多种属性特征,因而对于类型复杂多样、分布界限模糊、光谱混淆与混合像元现象严重的沿海滩涂、湖泊、河流等湿地景观具有更好的鉴别能力,也因此获得更高的分类精度(研究区景观分类总精度为88.80%,Kappa系数为0.8765);②面向对象方法在分类中提取的是由同质性像元组成的"对象",且在合理的影像分割下得到的对象破碎化程度较低,因而能在较大程度上减小分类结果中的"椒盐噪声"干扰;而基于像元方法提取的景观类型以离散像元形式组成,难以清晰表征景观的边界、形状等信息,所以分类结果中会有明显的噪声现象;③影像分割在运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实验结果表明,60%的分割尺度和归并尺度组合较有利于中低分辨率影像的遥感分类;④面向对象分类过程中诸如影像分割精度的评价、最优分割尺度的选取、特征空间的优化等问题,则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地下岩溶的发育影响着地面基础工程的安全使用,所以,我们要对岩溶地区发育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该地区地面建筑的安全。溶洞的空间赋存状态一般是不规则的三维地质体,它的发育与地下水系及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有紧密联系,造成溶洞的洞室可能含有高阻或低阻填充物,导致溶洞与围岩之间存在物性差异。高密度电阻率法正是利用物... 相似文献
5.
GML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凭借其开放和可自我描述的格式体系、完善丰富的空间数据表达技术、灵活多变的应用模式生成方法,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发展,GML迅速在空间数据的建模、传输与交换、集成与共享和空间互操作等诸多G IS研究与应用方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国内与GML相关的研究课题、博、硕士学位论文和公开发表的核心期刊中文论文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了GML在中国的研究进展,并就GML规范研究、GML技术研究和GML应用研究三个方面提出了国内GML研究与应用面临的挑战、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形成了众多特色鲜明和高水准的GML研究团队与研究成果,但随着GML研究与应用的逐步开展,国内GML低水平重复性研究工作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丰富与完善GML规范,深化GML技术研究,建立多层次的GML应用技术模式,开展基于GML的空间服务应用,发展GML软件工具,积极参与GML国际规范的修订,将是未来我国研究人员开展GML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7.
利用动态植被模型CLM4-CNDV、区域气候模式RegCM4.6-CLM3.5和全球气候模式CAM4探究了当前气候状态下东亚区域可能的自然植被分布以及自然植被恢复对东亚区域气候产生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农作物区可能分布的自然植被为:蒙古高原以北、东北、华北平原和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区为裸土;东亚东南部及蒙古高原以北地区主要为林地;四川盆地及山东半岛主要为灌木;东北地区、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为草地。将农作物区恢复为自然植被后将对区域气候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东亚东部大部分地区由于植被叶面积指数增加引起的蒸散发增强,使得夏季降水增加且温度降低显著;华北、四川盆地和广东中部平原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减小,伴随区域内夏季降水显著减少且温度升高。而蒙古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不仅受区域内植被覆盖变化影响,还可能与印度地区和我国东南部植被变化引起的大气环流调整有关,使得蒙古高原西部冬季温度降低,而其东部夏季温度升高,同时夏季降水减少显著。研究所采用的试验方案是在相对理想的情况下进行的,但其结果为进一步区分不同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区域隐伏矿体三维定量预测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近些年,随着浅部矿藏的减少,寻找深部隐伏矿体日益紧迫。文中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的梳理和总结,基于现代成矿理论、成矿预测理论和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理论,依托数据库技术、3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及现代数学理论与方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多元信息,探索了一套适用于区域隐伏矿体三维定量预测评价的方法和流程,提出了基于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相结合的控矿因素定量表达方法,创新了不整合面、碳酸岩层等新变量的提取和以统计收敛性划分成矿有利区间等方法,成功将传统区域二维成矿预测方法与先进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使区域范围内矿产资源预测研究拓展到三维空间,更有利于区域范围内隐伏矿体的圈定工作,亦可为今后的三维预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柴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南极海水海冰微生物资源库中筛选到一株石油烃低温降解菌希瓦氏菌NJ49,并对影响其生长和降解率的环境因素(pH、温度、盐度、营养盐和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希瓦氏菌NJ49可作为低温海域石油烃污染生物修复的菌源,其生长和降解的最适条件为:初始pH7.5,温度15℃,盐度6%,摇瓶装量80ml,最佳氮源硝酸铵,最佳磷源为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的混合物,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促进希瓦氏菌NJ49的生长和生物降解率。 相似文献
10.
Zhen?Li Chongqing?Xu Miao?LiEmail author Guihuan?Yan Xiang?LiuEmail author Yeping?Ma 《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 (SERRA)》2017,31(7):1671-1682
Groundwater recharge using reclaimed water has developed rapidly around the world to relieve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 shortage and declining of the water table. Traditional water treatment systems are inefficient to remove all the types of contaminants, so it is urgent to identify the priority chemical substances (CSs) that deserve our first concern.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method (EER method) to identify priority CSs in groundwater recharge by surface spreading and direct aquifer injection. Three stages were processed which were exposure assessment, effect assessment and ranking for identification of priority CSs. Fourteen cities in China were selected for data collected and 90 pollutants in reclaimed water samples were analyzed as the target pollutants for a case study. According to three stages, the 90 CSs studied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primary control CSs and high, moderate and low and no risk control CSs). In the primary control CSs and high, moderate and low and no risk control CSs group there were 14, 18, 21, 21 and 16 CSs, respectively when groundwater recharged by surface spreading, while there were 15, 18, 21, 21 and 15 CSs when recharged by direct injection. This method provided an indicator of prioritizing the risk of 90 compounds in the reclaimed water for groundwater recharg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