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2篇 |
免费 | 183篇 |
国内免费 | 3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1篇 |
大气科学 | 158篇 |
地球物理 | 124篇 |
地质学 | 437篇 |
海洋学 | 203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61篇 |
自然地理 | 1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5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70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66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4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碳酸岩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岩是出露相对较少的幔源岩石,其中Sr与Nd是研究地幔物质组成的主要对象之一。本文统计了世界上主要碳酸岩的锶、钕、铅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显示,碳酸岩源区主要是洋岛玄武岩高U/Pb的HIMU端员和富集端员(EM1或EM2)的混合作用;此外大部分碳酸岩的锶、钕同位素落在大洋玄武岩范围内;这些均表明其成因与地慢柱有密切联系。碳酸岩及与之共生的硅酸岩的同源或独立源区模式部很难充分解释两者同位素组成特征,逭反映碳酸岩的演化模式涉及更复杂的过程。可能是俯冲作用使碳酸岩源区经历不同时间和程度的富集、亏损过程导致地幔源区成分不均一。 相似文献
2.
3.
4.
基于天地图API的综合服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是新疆地区为了便于走访民众,了解民生,更好地做好群众路线,以及处理一些社会应急处突事件的一项具体活动。本文针对该项活动开发了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具体介绍了如何应用天地图API结合Web GIS服务技术、数据库技术来搭建活动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平台,探讨了平台实现的技术路线与关键方法。使用天地图API搭建平台可以节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时间,带来高可靠、高性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新系统,为实现新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技术保障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基于结构光和单CCD相机的物体表面三维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接触式物体表面三维自动测量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中心任务之一 ,围绕这个问题 ,提出了一种利用结构光 ,单 CCD相机和双定向技术实现物体表面三维自动测量的新方法。采用该方法 ,无需测定相机和结构光光截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单目序列影像上就可测量出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了解青藏高原闪电的产生氮氧化物(LNOx)经由光化学反应对O3浓度变化及夏季O3低谷形成的可能影响,本文利用2005~2013年由OMI卫星得到的对流层NO2垂直浓度柱(NO2 VCD)、O3总浓度柱(TOC)和O3廓线以及星载光学瞬变探测器OTD和闪电成像仪LIS获取的总闪电数资料,对青藏高原和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TOC和NO2 VCD月均值时空分布特征、闪电与NO2 VCD的相关性和O3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LNOx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O3低谷主要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其TOC值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低约10~15 DU(Dobson unit)。青藏高原NO2VCD总体较小,表现为夏高冬低的分布特征。青藏高原夏季O3浓度受南亚高压的影响总体呈减小趋势,但因强雷暴天气导致对流层中上部LNOx浓度升高,并随强上升气流向对流层顶输送,同时通过光化学反应使O3浓度增加,缩小了青藏高原和同纬度地区的O3浓度差,减缓了O3总浓度的下降,抑制了夏季O3低谷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工作流技术在地质工作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阐述了工作流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流模型的建立过程,突出体现了当工作流技术应用于地质工作项目管理时的方便、快捷,代表了当前项目管理系统的一个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它通过对工作流的流程定义和运行期控制来解决项目管理中两方面的问题:项目业务流程的多样化的需求和解决项目管理流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略图调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Visual C 6.0开发工具开发的略图调制系统,内容主要包括:开发背景、系统总体构成、主要功能和应用实例,并对一些技术要点作了原理性阐述,最后简单展望了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Guillermo M. MUÑOZ CARO Frans J. M. RIETMEIJER Virginia SOUZA‐EGIPSY Maria Pilar VALLES‐GONZÁLEZ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2012,47(2):248-261
Abstract– We used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analytical techniques to study particle W7190‐D12 using microinfrared spectroscopy, micro‐Raman spectroscopy,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S). The particle consists mainly of hematite (α‐Fe2O3) with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in structural disorder. It further contains amorphous (Na,K)‐bearing Ca,Al‐silicate and organic carbon. Iron‐bearing spherules (<150 nm in diameter) cover the surface of this particle. At local sites of structural disorder at the hematite surface, the hematite spheres were reduced to FeO in the presence of organic carbons forming FeO‐spheres. However, metallic Fe spheres cannot be excluded based on the available data.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particle is the first detection of such spherules at the surface of a stratospheric dust particle. Although there is no definitive evidence for an extraterrestrial origin of particle W7190‐D12, we suggest that it could be an IDP that had moved away from the asteroid‐forming region of the early solar system into the outer solar system of the accreting Kuiper Belt objects. After it was released from a Jupiter family comet, this particle became part of the zodiacal cloud. Atmospheric entry flash‐heating caused (1) the formation of microenvironments of reduced iron oxide when indigenous carbon materials reacted with hematite covering its surface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FeO‐spheres and (2) Na‐loss from Na,Al‐plagioclase. The particle of this study, and other similar particles on this collector, may represent a potentially new type of nonchondritic IDPs associated with Jupiter family comets, although an origin in the asteroid belt cannot be ignor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