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9篇
  免费   2335篇
  国内免费   1290篇
测绘学   728篇
大气科学   947篇
地球物理   1057篇
地质学   3695篇
海洋学   1113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478篇
自然地理   544篇
  2025年   9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332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382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371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416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432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412篇
  2007年   364篇
  2006年   331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15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研究江苏地区下击暴流的结构特征,利用常规天气资料、雷达探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等,选取2007—2018年江苏地区19个典型下击暴流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江苏下击暴流的分布呈北多南少,以湿下击暴流为主,7月是下击暴流的高发月份,孤立风暴型下击暴流具有弱的天气尺度强迫和上干下湿的结构,风暴移速较慢,飑线镶嵌型下击暴流具有很强的天气尺度强迫特征,风暴移速较快。下击暴流影响期间地面温度变化剧烈,温度降低伴随有明显风速增大过程。统计显示,产生下击暴流风暴的环境温度平均垂直递减率为6.8℃/km,能够保证负浮力的维持,干冷空气被中层辐合气流夹卷进入风暴内进一步加强了下沉气流,使得下击暴流得以维持和加强。下击暴流的初生阶段,强反射率因子核心和中层径向辐合出现在下击暴流发生前20—30 min,成熟阶段,强反射率因子核心高度有明显降低,低层呈辐散结构。  相似文献   
32.
川西杂谷脑“冰碛物”中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萍  邱维理  张斌 《第四纪研究》2009,29(3):484-493
对四川理县杂谷脑“冰碛物”的地层结构进行了观察,对河湖相地层中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进行了分析。综合研究表明,所谓杂谷脑晚更新世“冰碛物”是由泥石流、崩滑塌堆积物、堰塞湖沉积和河流相砂砾石层构成的多成因“混杂”堆积,湖相地层中发育的强烈褶皱和断裂是河岸陡壁岩石崩塌滑落导致古堰塞湖沉积物发生软沉积变形的结果。软沉积变形构造包括卷曲构造、液化泥块、阶梯状微断裂、球枕构造、火焰构造、落石沉陷构造、环状构造、同生断层和大型褶曲等。一次崩滑塌事件的典型沉积层序由崩塌体、不规则接触面和下伏的河湖相变形地层所组成。沿杂谷脑河上游发现的一系列大型崩塌褶曲构造以及伴生的多种典型的液化变形构造,指示可能是地震活动触发了群发性的崩塌、滑坡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33.
郭斌  张妮  杨宗佶 《工程地质学报》2019,27(s1):157-163
2017年6月24日清晨,位于汶川震区的新磨村滑坡崩塌失稳,造成约80人伤亡,大量房屋、公路及基础设施被毁,崩塌体积高达约8×106 m3,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对新磨村滑坡的初步研究认为,历史地震对新磨村滑坡造成了严重的损伤,并在滑坡后缘(山脊处)产生多条裂缝,但由于此滑坡地处很难到达的高陡山区,加上当地仅有的观测设备观测能力有限,未能监测到滑坡一直处于慢速滑动状态,也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进而发生了灾难性的滑坡。降雨是除地震以外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而且灾害前新磨村长期处于阴雨连绵的天气。因此,本文提取滑坡区附近3个降雨观测站的降雨数据,通过定量分析年降雨量、月降雨量、日降雨量和小时降雨量的特征及规律,进而分析降雨对新磨村滑坡的作用和影响。分析结果发现灾害前长期的阴雨连绵天气是造成新磨村滑坡加速失稳的主要原因,尤其是4月9日突然增大的日降雨量激发了一直处于慢速滑动状态的滑坡,使之滑动加速。针对5月11日和6月14日相对较强的降雨影响,新磨村滑坡表现出了一定的滞后性。因此,临界小时降雨强度和单次的降雨事件都不足以作为评判慢速滑动滑坡最终失稳的标准。长期的低强度降雨对慢速滑坡的累积影响效应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4.
基于2020年中国近海31个浮标的逐小时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陆面数据同化系统(HRCLDAS-V1.0)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数据(ERA5)海面风场进行了系统的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在我国近海均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风速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1.16 m/s和1.09 m/s,风向MAE分别为23 °和22 °。随着风力增大两者的风速准确度均有所降低,当风力等级≥10级时,前者准确度优于后者;对于风向而言,随着风力增大,两者准确度均升高。此外,选取2020年典型的两次冷空气过程和2008号台风“巴威”过程,检验两者在不同天气过程影响下的准确度,两类融合产品均能较好地再现冷空气过程引起的风向变化,而对不同强度的冷空气过程下的风速反映存在差异;对于台风引起的大风,在风速较低时两者风速均具有不错的表现,但HRCLDAS-V1.0对峰值强度的表现优于ERA5。  相似文献   
35.
基于1979—2020年逐日的NOAA向外长波辐射资料、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以及全球CMAP再分析降水资料,探讨了气候态亚洲热带夏季风涌的传播过程及与我国夏季相应的降水联系。分析结果表明,主汛期亚洲热带气候态夏季风季节内振荡(CISO)活动是亚洲夏季风活动的主要特征,随时间北传的亚洲热带夏季风CISO称为亚洲热带夏季风涌,主要有南亚夏季风涌和南海夏季风涌。亚洲热带夏季风涌的传播可分为四个阶段。在亚洲热带夏季风涌的发展阶段,印度洋区域低频气旋与对流活跃,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区域被低频东风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无降水发生,降水中心位于两广地区。当进入亚洲热带夏季风涌活跃阶段,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地区低频气旋和对流活跃,东亚低频“PJ”波列显著,我国降水中心北移到长江以南的附近区域。亚洲热带夏季风涌减弱阶段,孟加拉湾与南海低频气旋消亡,对流减弱,低频西风加强,日本南部附近为低频反气旋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低频南风活跃,降水中心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华南地区已基本无降水,此阶段的大气低频环流场与亚洲热带夏季风涌发展阶段基本相反。进入亚洲热带夏季风涌间歇阶段时,孟加拉湾和南海热带地区低频反气旋活跃,对流不显著,日本南部附近的低频反气旋北移减弱,我国东部基本在低频南风的控制下,降水中心也逐步北移到华北-朝鲜半岛一带,此时的大气低频环流场与亚洲季风涌活跃阶段基本相反。  相似文献   
36.
地震目录数据动态可视化处理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圣强  李闽峰  王斌 《地震》2004,24(3):95-100
为数据共享项目研制和构建了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动态地震数据处理及可视化服务的系统, 并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网络编程模式选取, 且选择ISAPI模式作为实现服务平台的编程模式。 详细分析了Internet动态服务平台的设计及实现, 包括服务平台编程语言的选取、 系统的运行环境、 后台的数据库支撑及技术流程等。 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存放和管理用于动态可视化服务的地震目录数据和地震序列目录数据。 在数据库中共存放中国强震目录4227条和中国小震目录188033条以及7个地震序列目录共计50072条。 最后, 着重介绍了该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 包括地震目录服务功能和地震序列分析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AI)的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LDCT)平扫与心电门控CT血管造影(ECG gated-CTA)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危险度分层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ECG gated-CTA扫描和常规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在Siemens后处理工作站采用Agatston钙化积分软件记录ECG gated-CTA钙化积分,采用数坤人工智能分析软件记录非门控胸部CT平扫的钙化积分。采用原标准界值,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与ECG gated-CTA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Kappa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的诊断效能并获取最佳诊断新界值,采用新界值的非门控胸部LDCT与ECG gated-CTA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进一步Kappa检验;比较两种方法的钙化积分的Pearson相关性,P<0.001为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果: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的CACS值按原界值进行危险度分层,与ECG gated-CTA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04,P<0.001。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测得的CACS值与ECG gated-CTA测得的CACS值比较,低危-中危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112.35;中危-高危组AUC为0.988,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398.31。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测得的CACS值按最佳新诊断界值进行危险度分层,与ECG-gated CTA平扫测得的CACS值的按原有界值危险度分层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50,P<0.001。两种方法所测Pearson相关系数为0.985,P<0.001,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非门控胸部CT平扫与ECG-gated CTA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研究制定了非门控条件下CACS值危险度分层新标准,进一步提高了非门控胸部LDCT评估CACS值的准确性,有助于冠心病风险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38.
沙尘暴本质为风携沙的气固两相流,对建构(筑)物产生的作用力由风荷载和沙粒的冲击荷载组成。遗憾的是,目前的结构抗风设计仅考虑风荷载作用,忽略了沙粒对结构的冲击效应,且因为研究手段有限,目前的研究成果不足以全面地反映风沙对结构物冲击行为的机理。文中将沙粒的冲击行为研究现状分为3部分:冲击前沙粒的运动、冲击时的接触碰撞以及冲击后的冲蚀磨损,以此概述了风沙对结构物冲击行为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将数学模型推导、风沙风洞试验、现场实测、数值模拟4个方面系统结合,综合开展风沙流及沙粒对结构的冲击机理及冲击作用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39.
古石背地区具有良好的铀成矿地质背景,发现了一些矿化点和铀异常,前人工作主要集中在矿化点的周围和浅部,对研究区整体成矿环境的评价和深部成矿条件的认识不足.本文简要介绍了土壤氡、地面伽马能谱和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的工作方法,通过综合物探测量对研究区铀成矿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开展土壤氡、地面伽马能谱测量工作,圈定了铀矿异常位于地表的大致位置,通过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测量(AMT)查明了控矿断裂古石背断裂和控矿岩层石帽山群的发育特征,推断解释结果得到了钻探验证,为该类型的铀矿勘查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0.
海洋生态修复是遏制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途径,受到全球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方法,结合VOSviewer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1980—2019年国际上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发表的相关文献,梳理了近40年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前沿热点和未来方向。结果表明,近40年间,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发文数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尤其2000年后增长速度加快,以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国家居多,其中美国占绝对领先地位。海洋生态修复领域涉及的学科主要有环境科学、生态学、海洋及淡水生物学等,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Restoration Ecology、Ecological Engineering和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是该领域的主要发文期刊。当前海洋生态修复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植被恢复、海洋生物种群恢复、滨海湿地修复与生物地球化学、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等主题,其中关于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途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等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拉开序幕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研究将驶入快车道,建议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生态修复、区域性海洋生态系统修复规划、海洋生态退化机理与修复关键技术、适应性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