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以植物生长状况及固沙效果、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含水量3类指标对高台沙区现存的、定植20 a后的7种防风固沙林配置类型综合评判后,认为花棒+柠条锦鸡儿+梭梭(6 m×3 m)的隔带混交类型、梭梭+花棒(4.5 m×3 m)的隔带混交类型及柠条锦鸡儿(6 m×5 m)为生态健康,综合效益好,可以在高台沙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对庙梁遗址龙山早期出土的动物骨骼按照发掘单位逐一进行系统分类、测量、鉴定,总共鉴定出8种哺乳动物,分别为蒙古兔(Lepus tolai)、奥氏马(Equus ovodovi)、家猪(Sus domesticus)、梅花鹿(Cervus nippon)、马鹿(Cervus elaphus)、狍(Capreolus cap...  相似文献   
84.
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任意排列、任意半径的弹性桩对平面SH波的多重散射的理论方法,以解决以往假设单重散射的计算方法中不考虑桩列作为整体屏障从而忽略桩间相互干涉关系的不足,并且可用于分析多排弹性桩对平面SH波的散射性状。在数值计算分析中讨论了散射重数,排间距,桩土剪切模量比,桩数等对双排弹性桩屏障隔离效果的影响,从而对实际工程中利用排桩进行振动污染的治理和屏障隔振设计提出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从CQG2000似大地水准面图的校正、数字化入手,通过建立局域大地水准面模型,并进行充分论证、分析及检验后,成功应用到测量施工生产中,解决区域GPS高程拟合问题。  相似文献   
86.
Spinel exsolution is widespread in titanomagnetite from the Fe-Ti oxide gabbro of the Panzhihua intrusion,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SW China. However, little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into the implications of patterns in the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inel for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controls on the exsolution mechanism and, hence,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ore deposit. This study selected the Lanjiahuoshan Ore Block in the Panzhihua V-Ti magnetite deposit to explore this issue, systematically studying exsolution textures in the titanomagnetite through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 and the integrated use of in-situ micro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solved spinel gradually becomes finer-grained and less abundant from the center to edge and the bottom to top of the ore bodies. Compositionally, there is an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ze of exsolved spinel grains and their Mg# value. In addition, there is compositional zonation in the spinel interiors, with a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Mg content and decrease in Fe content from the core to the rim.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ferrotitanium magma with a high oxygen fugacity in a shallow magma chamber caused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primary magnetite solid solution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Panzhihua intrusion. Additionally, 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the magnetite solid solution differed in different parts of orebody, bringing about variations in spinel development. Together, these effects resulted in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abundance, grain size, and morphology of spinel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orebody and intrusion that follows an identifiable distribution law. Furthermore, the compositional zonation of exsolved spinels reflects the rapid growth of exsolution features in a high-temperature environment. Thus, the size, morphology,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of spinel exsolution features in titanomagnetite provide a valuable petrogenetic tool for estimating the maturity and forma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deposit.  相似文献   
87.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发育泥-流体底辟构造,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通道。文章基于琼东南区域构造与沉积演化认识,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深水区底辟构造进行了系统研究,识别出了底辟的分布范围,并分析了其发育机制以及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底辟主要发育在乐东—陵水凹陷结合部的陵南斜坡带及凸起之上,向凹陷中心规模逐渐减小。新近纪时期盆地快速沉降和生烃作用共同导致了深部异常高压的存在,其为底辟发育提供了原始的驱动力;陵南斜坡带古近纪发育的断裂为区域内的构造薄弱带,且在新近系发生活化为异常高压释放提供突破口,进而导致了底辟的形成,即底辟形成时间为新构造运动时期。底辟构造可沟通崖城组烃源岩及黄流组、莺歌海组储集体,是深水西区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了天然气藏的分布。根据底辟构造与烃源、储层的配置关系,提出了陵南斜坡带和松南低凸起区是深水区下步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88.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发生汶川8.0级特大地震。大震发生时释放应力并对震源区及外围构造应力场产生影响,受汶川地震断层破裂方式和强度空间差异性的影响,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也应表现差异特征,至今鲜有针对该科学问题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经过系统收集、梳理汶川地震后沿龙门山断裂带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数据与2008年汶川地震中强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资料,对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中上地壳构造应力场进行厘定,通过与震前构造应力场对比,深入探讨了汶川8.0级地震对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应力场的影响,进而对汶川震后应力调整过程及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深部构造变形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汶川8.0级地震的影响,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地壳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近地表至上地壳15 km深度范围,映秀—青川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西西向、地应力状态为逆走滑型,青川东北部最大主应力方向偏转至北东东向、应力状态转变为走滑型;15~25km深度范围,龙门山断裂带最大主应力方向仍为北西—北西西向、应力状态以逆冲型为主。汶川8.0级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中地壳北西西向逆冲挤压的构造应力特征进一步支持了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东西两侧刚性块体碰撞挤压、逆冲推覆的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89.
航测数字地形图编辑工作是数字化成图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其质量直接影响最终成图质量。重点论述数字地形图编辑的主要工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编辑的区别。  相似文献   
90.
西昆仑岔路口-甜水海地区是新疆规模最大的铅锌富集区之一,成矿条件优越。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进行,相继发现了甜水海、多宝山、天柱山、宝塔山、火烧云和天神等铅锌矿床(点),成矿潜力巨大。笔者分析了甜水海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区内新发现矿床的成矿条件、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探讨甜水海地区铅锌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