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0篇
  免费   1151篇
  国内免费   1504篇
测绘学   405篇
大气科学   1373篇
地球物理   1522篇
地质学   3011篇
海洋学   801篇
天文学   343篇
综合类   665篇
自然地理   76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365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356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20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263篇
  1995年   197篇
  1994年   180篇
  1993年   137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廖梵汐  龚松林  董彦君  王勤燕  张璐  陈能松   《地质通报》2012,31(08):1279-1286
全吉地块东端古元古代二长花岗片麻岩中普遍发育变质的基性岩体,它们的形成时代、变质作用时代和对地块基底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尚不清楚。应用LA-ICP-MS技术测定其中的一个变基性岩体的锆石U-Pb年龄,获得的10个测点数据显示,锆石受到热事件的强烈改造而发生严重铅丢失,但拟合的不一致线仍给出相关性较好的上交点年龄1712Ma±47Ma和下交点年龄472Ma±29Ma,MSWD=1.4。这表明,变质基性岩的原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早期,是全吉地块在古元古代末期汇入Columbia超大陆之后于中元古代早期初始裂解而侵位的基性岩体。这些基性岩体在早古生代卷入了柴北缘碰撞带而发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并受到构造肢解。  相似文献   
912.
Loess and red clay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have produced a detailed history of the East Asia monsoon for the past eight million years. Recently, a well-conserved red clay sequence was discovered at Shilou on the eastern edge of Chinese Loess Plateau, extending the monsoon history back to approximately 11 Ma. By comparing lithologic feature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deposition rate of Shilou red clay sequence, the paleomonsoon evolution from 11 to 2.6 Ma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largely fluctuated stage (11.0–8.0 Ma), relatively strengthened period (8.0–6.5 Ma), extremely changed stage (6.5–4.9 Ma) and further intensified period (4.9–2.6 Ma). The new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variation of paleomonsoon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uplifting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ongoing global cooling and the consequent expansion of ice sheets during 11.0–2.6 Ma.  相似文献   
913.
利用多层模式导得了多层斜压大气中的斜压不稳定的必要条件,还利用迭代-还原法计算了春夏秋冬实际基流上不稳定波的增长率。结果显示,长波扰动的增长率及其不稳定波的波长范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增长率最大,不稳定波的波长范围也最宽,春季次之,夏季最弱;β参数对长波不稳定起稳定化作用,它减小不稳定波的增长率,缩小不稳定波的波长范围;Froude数的影响与β参数相反,它对长波起不稳定化作用.地形的存在,使不稳定波的波长范围缩小,对增长率的影响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914.
Summary The uncertainty in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s is a main source of errors in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determined from satellite measurements. To reduce the errors resulting from the uncertainty in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s, we have performed sensitivity analyses. It is found the errors resulting from the uncertainty in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 can be considerably reduced by using the Junge power law to approximate the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 in an actual atmosphere, if the exponent value is determined at the same time. An iterative algorithm is then developed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and the exponent of the Junge power law over ocean areas from the upwelling radiances measured in AVHRR visible and near infrared channels. A number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validity of the Junge power law approximation by assuming the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s in an actual atmosphere are bimodal with different mode parameters, and by using the actual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s determined at several places by Kaufman et al. (1994).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rors in determined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resulting from the Junge power law approach a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iterative algorithm is investigated further by comparing the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deduced from satellite measurement with that observed by a sun photometer. Received October 10, 2001 Revised December 28, 2001  相似文献   
915.
顾及DEM误差自相关的坡度计算模型精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基于DEM的坡度计算,其误差来源于DEM误差、DEM结构和坡度计算模型。在顾及DEM误差自相关的前提下,对四种DEM坡度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三阶不带权差分能给出较高的坡度计算精度;在局部窗口中,格网点数量越多,坡度计算越准确;等权比不等权的坡度计算模型更准确;DEM误差自相关结构形式对坡度计算无影响。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分析还表明:DEM误差自相关性的存在,不仅能够改善地形分析的精度,也能改善DEM自身精度。  相似文献   
916.
四川宝鼎盆地晚三叠世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钻井岩心、测井及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对位于扬子地块西缘、四川攀枝花地区的宝鼎盆地的含煤岩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与聚煤作用研究。在主要含煤段大荞地组发育12个层序界面和11个四级层序,其中在40#煤层以上地层发育层序Ⅳ到层序Ⅺ等8个四级层序。伴随着宝鼎盆地由断陷盆地(大荞地组沉积时期)向大型拗陷盆地(宝鼎组沉积时期)演化,盆地基底沉降速率减小,可容空间增加速率降低,聚煤作用在垂向上先增强再减弱。断陷盆地发育早期,聚煤作用较弱;断陷盆地发展中期(层序Ⅳ-层序Ⅷ),主要煤层多发育于低位体系域、初始湖泛面附近和高位体系域中晚期,平面上聚煤中心位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中等的三角洲平原相带;至盆地发展晚期(层序Ⅸ-层序Ⅺ),主要煤层的发育位置逐渐向四级层序最大湖泛面靠近,平面上聚煤中心向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最大的盆地沉积中心迁移。  相似文献   
917.
利用常规和加密实时探测资料,对河南一次大范围强风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东北冷涡稳定维持,河南受强西北气流影响下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高空冷平流,近地面层有暖中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是强风暴天气发生的不稳定层结条件;地面辐合线后东路弱冷空气扩散是强天气的触发机制.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风暴的...  相似文献   
918.
利用19812016年68月河南省淮河流域64个国家自动观测站逐日2020时日降水量资料、常规高空探测和地面观测资料等对淮河流域连续性暴雨时间分布特征、影响系统等进行分析和天气分型,结果表明:1)36年淮河流域共发生45次连续性暴雨,2000年的最多,19982008年是高发期,近10年较少,年出现次数无明显减少趋势,存在2~4年和4~6年两个周期;7月连续性暴雨次数最多,6月的最少,旬分布呈正态分布;最长连续时间5天,连续2天的最多。2)影响系统主要有切变线和高低空急流,高空急流在方向转换的过程中,降水有24h左右的减弱期,低空急流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夜间加强,白天减弱。3)连续性暴雨按照500hPa影响系统,分为低槽型、副高边缘型、西北低涡型三类。4)以不同类型的3次典型连续性暴雨为例,从大尺度环流背景、高度距平场、水汽输送、高低空急流等方面探讨了连续性暴雨的维持成因,3次连续性暴雨的发生与异常的500hPa大气环流、高低空急流、切变线和持续偏强的水汽输送等有关。  相似文献   
919.
模糊控制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模糊控制技术在三沟式氧化沟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对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该系统已成功应用到上海闵行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中 ,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20.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艾比湖湖泊面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疆艾比湖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为典型的内陆封闭性湖泊,由于受内陆极端干旱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湖泊面积显著变化。湖泊面积变化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不同年份的多源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分析了1972—2008年湖泊面积变化情况,并分析了特征年内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认为气候要素中降水对湖泊面积影响较大,另外,人类活动引起绿洲变化,而绿洲农业灌溉用水对湖泊面积变化影响较大。同时,还分析了湖泊萎缩引起的湖泊水质恶化以及湖滨植被退化和区域沙漠化等环境效应,结果表明,湖泊面积是流域生态保障的重要指标,可作为反应湖泊流域生态情况的重要指标。由此提出了保护艾比湖生态环境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