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01篇
  免费   1216篇
  国内免费   2280篇
测绘学   1757篇
大气科学   3192篇
地球物理   5689篇
地质学   14439篇
海洋学   1570篇
天文学   1820篇
综合类   2560篇
自然地理   187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98篇
  2018年   5023篇
  2017年   4291篇
  2016年   2842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1298篇
  2011年   3056篇
  2010年   2329篇
  2009年   2573篇
  2008年   2089篇
  2007年   2595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391篇
  2004年   531篇
  2003年   531篇
  2002年   403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246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64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6篇
  1958年   14篇
  1954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使用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对2021年5月15日洞庭湖区一次强对流过程的多单体风暴阶段和飑线阶段分阶段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前阶段的超级单体风暴I2进行了分时段分析,结果表明:(1) I2初始发展时段,水平反射率因子(ZH)>55 dBz区域、差分反射率因子(ZDR)柱(>2.5 dB)扩展至湿球零度层WBZ高度,对应区域差分相移率(KDP)较大(>1.7 °·km-1)、相关系数CC在0.9~0.99,说明该时段降水相态是以夹杂着大雨滴的水凝物为主。(2) I2冰雹碰并增长时段,ZH强度和发展高度急速增长,垂直液态水含量VIL出现明显跃增,ZH强中心(>60 dBz区域)扩展至-10℃高度以上,对应的ZDR降至低于0,ZDR柱(>2.5 dB)扩展至-10℃高度;CC下降、KDP出现“空洞”,说明该时段降水以固态粒子为主,且处于增大时段。(3) I2成熟降雹时段,ZH强中心(>60 dBz)底部降至WBZ高度以下、CC局部低至0.8、对应区域存在ZDR负值区、KDP空洞,说明冰雹下落的拖曳作用削弱上升气流的强度,预示冰雹即将落地。(4)飑线阶段和多单体风暴阶段不同,飑线阶段KDP值异常偏大、ZDR大于1。(5)飑线阶段的极端大风发生前,55 dBz强回波、27 m·s-1速度大值区扩展至1 km以下,强回波区域KDP明显偏大,与强下沉气流相对应。另外,高空降水粒子在下降过程中融化导致的强降水拖曳作用加剧了极端大风的产生。

  相似文献   
972.
何宏  李红霞  张科  陶小晚  蔡春芳 《地质科学》2014,49(4):1327-1336
塔中地区奥陶系天然气成因多样;Ⅰ号坡折带中东部奥陶系天然气以高干燥系数、 甲烷同位素值重为特征;与塔深1井寒武系原油裂解气接近;应主要来自寒武系原油裂解气成因。寒武系贫H2S、 高成熟原油裂解气在喜马拉雅山期时;气侵奥陶系油气藏;得到了以下主要证据的支持: 1)天然气甲烷δ13C值大多比Chung et al.(1988)天然气模式甲烷δ13C值计算值高3‰以上;2)干燥系数与甲烷δ13C值大体上具有正相关关系;3)天然气干燥系数与H2S含量大体上具有负相关关系。这些特征表明;存在贫H2S、 相对富13C甲烷为主的干气与富H2S、 相对贫13C甲烷的湿气混合作用。奥陶系中H2S-δ34S 值为14‰~20‰;远低于中深1井寒武系原地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成因的H2S(33‰);支持了奥陶系中H2S并不是来源于寒武系古油气藏。于是提出;来自寒武系贫H2S的干气在喜马拉雅山期对良里塔格组和鹰山组油气藏发生了气洗;油气藏的气/油比值增大、 导致了原油蜡含量增高、 甲烷δ13C值发生正偏移。  相似文献   
973.
都兰盐沼区地表覆盖大量盐池、盐湖,近地表结晶互层多而厚,呈现速度反转现象,致使地震资料品质不高。笔者通过对都兰地区近地表介质地震响应特征的深入分析,重点对结晶互层和串珠孔穴进行模拟分析,应用实际地震资料验证了近地表结晶互层的吸收衰减规律。对该区近地表分层、井深设计以及观测系统变观优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相应的采集技术系列,并在实际采集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功地解决了都兰盐沼区地震采集难题。  相似文献   
974.
张森  张迪  寇林林 《地质与资源》2015,24(6):539-544,592
吉黑东部是我国东北地区极具潜力的重要成矿区带.区内燕山期为最重要的成矿期,具有很高的工业价值.具找矿前景的主要矿床类型是与燕山早期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细脉浸染型钼矿、接触交代型铁、多金属矿床和与燕山晚期火山喷发-超浅成侵入体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铜)矿床.有利的找矿地段为①伊春-滨东-吉中地区燕山早期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分布区;②呼玛-黑河-逊克-嘉荫以南燕山晚期陆相火山岩分布区;③东宁-汪清-珲春地区燕山晚期陆相火山岩-超浅成侵入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975.
Tanzania is located in eastern Africa with a predominantly agricultural ecomomy, the potential for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cultivated land are promising, but scientific guidance is required. B, Zn and Se are essential micronutrients for plants and human body with crucial biological functions, in particular, Se is significant for human health and considered as “the king of anti-cancer”. As these elements required by human or plants are mainly absorbed from soil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erefore,...  相似文献   
976.
地质高背景区相较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壤镉污染影响范围更广,在区域尺度上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土壤镉生物有效性是决定其生物可利用性、生物毒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探寻可行的土壤镉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对污染农用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DGT技术、单一提取法、连续提取法和土壤溶液法常用于测定土壤有效镉,但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基于同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室内盆栽实验,难以代表自然污染土壤中的复杂情况。为探明各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提取技术对地质高背景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Cd生物有效性评估效果,本文以浙江西北部土壤Cd高地质背景区水田土壤-水稻籽实和旱地土壤-小白菜样品为研究对象,实验应用DGT技术、单一提取法(0.01mol/L氯化钙提取)、连续提取法(七步连续提取)和土壤溶液法评价土壤中镉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①研究区水田和旱地土壤Cd平均含量分别为1.07mg/kg和0.73mg/kg,显著高于浙江和全国土壤平均水平,Cd的异常富集主要与浙西北地区广泛分布的黑色岩系有关。②相较于碳酸盐岩区,黑色岩系区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组分占比较高,水田和旱地土壤Cd的活动系数(MF)高达59.9%和51.8%,Cd易在土壤-作物系统中发生迁移富集;③植物体内镉含量Cd-P与不同方法测定的有效镉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但Cd-P与DGT技术测定的有效镉含量相关性优于其他三种方法,水田土壤测得的有效Cd与水稻籽实相关关系:$ {{C}}_{\text{soln}} $>CDGT>$ {{C}}_{{\text{CaCl}}_{\text{2}}} $>$ {{C}}_{{\text{F}}_{\text{1}}\text{+}{\text{F}}_{\text{2}}\text{+}{\text{F}}_{\text{3}}} $,旱地土壤测得的有效Cd与小白菜相关关系:CDGT >$ {{C}}_{{\text{CaCl}}_{\text{2}}} $>$ {{C}}_{{\text{F}}_{\text{1}}\text{+}{\text{F}}_{\text{2}}\text{+}{\text{F}}_{\text{3}}} $>$ {{C}}_{\text{soln}} $。综合比较不同土壤有效Cd测定方法的优缺点,DGT技术可以模拟植物体对Cd的动态吸收过程,更能准确地反映土壤Cd生物有效性,预测作物Cd含量水平,这与已有研究成果一致。此外,本文研究成果表明DGT技术评价土壤Cd生物有效性,不仅适用于人为污染区,也可应用于地质高背景区。  相似文献   
977.
陈友智  唐永  任廷聪  何勇 《地质科学》2023,58(2):461-473

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F-F)之交生物大灭绝事件一直是被学者关注的热点,事件的起因与机制并没有定论。前人对华南地区事件期沉积序列、地层同位素、底栖、微体生物和维管植物的类型及演化进行了研究。但对事件起始期下Kellwasser事件研究较为薄弱,对其古气候、古环境认识尚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鄂西地区上泥盆统黄家磴组碳质粉砂岩与沉积黄铁矿微量元素与硫同位素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下Kellwasser事件期气候与环境。研究获得下列认识:1)晚泥盆世弗拉期鄂西地区为淡水环境,气候潮湿,水温约为31 ℃;2)受陆源营养物质供给的影响,海洋中生物生产力较高,大量沉积有机质分解,厌氧带向下扩张,造成水体氧化—还原带分层;3)大气氧含量介于17.23%~21.18%,黄铁矿δ34S介于-12.01‰~-4.67‰,均未见明显波动;4)下Kellwasser事件未表现出明显的火山喷发、海水缺氧与构造作用成因的特征。研究成果为理解F-F生物大灭绝事件起因提供了参考,也丰富了中-上扬子地区晚泥盆世古气候、古环境认识。

  相似文献   
978.

吉木萨尔芦草沟组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为探究其储层介—宏孔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以研究区芦草沟组钻井岩心为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测试、高压压汞、氮气吸附、分形理论、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其储层特征、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1)研究区芦草沟组储层是一套以长英质碳酸盐岩(A岩)、长英质黏土岩(B岩)、灰/云质细粒长英沉积岩(C岩)、混积岩(D岩)为主的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孔隙类型为溶孔,此外还发育有剩余粒间孔、晶间孔、微裂缝;2)研究区芦草沟组储层孔隙分布复杂,孔径分布曲线呈现多峰形,介孔提供了大部分孔容和比表面积;高压压汞计算的宏孔分形维数均值和氮气吸附计算的介孔分形维数均值分别为:2.864 7、2.507 5,介孔孔隙结构复杂程度相对较低;3)有机质丰度有利于A岩、B岩和C岩宏孔孔隙结构的发育,会导致C岩介孔和D岩孔容、比表面积减小;有机质演化程度对A岩介孔、B岩和C岩介孔起到建设作用,对C岩宏孔、D岩介—宏孔有破坏做用;4)脆性矿物含量越高C岩介孔和D岩孔容比表面积越大,而A岩、B岩宏孔、C岩宏孔孔容、比表面积减小;黏土矿物对A岩介孔、C岩介孔及D岩的孔隙系统发育起到建设作用,对B岩宏孔和C岩宏孔有破坏作用。孔隙结构的发育主要受有机质(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演化程度)和矿物组份(脆性矿物含量、黏土矿物含量)的影响,不同岩性、不同尺度的孔隙发育影响因素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979.

阿姆河盆地右岸区块地理位置位于土库曼斯坦的阿姆河流域北侧至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国境线南侧之间,西南紧邻吉萨尔山脉,是中石油重要的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基地。开展其构造特征解析和成因机制探讨,对研究含盐盆地分层构造变形特征和促进能源勘探开发均具有重要意义。以构造建模和构造复原理论为指导,精细解释过阿姆河右岸区块的东西向地震大剖面,分析其地质结构特征和形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阿姆河右岸区块纵向上发育前二叠系基底和二叠系—第四系沉积盖层。以上侏罗统基末利—提塘阶膏盐岩为界,盐上和盐下构造形态具分层变形特征;盐上多发育陡窄的滑脱褶皱,断裂以倾向NW的小断距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盐下多发育宽缓的冲断褶皱,断裂以倾向SE的大断距逆断层为主。受基底构造楔楔入影响,研究区自西向东构造抬升和挤压幅度逐渐增大。根据平衡剖面复原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研究区构造演化划分为前二叠纪基底形成期、二叠—三叠纪弧后裂谷期、侏罗—古近纪稳定沉积期和新近纪以来挤压抬升期共4期构造演化阶段。新生代多方向构造叠加影响、基底构造楔活动和膏盐岩对分层构造变形的调节作用是阿姆河盆地右岸地区纵向分层、横向分带构造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80.
毛丹凤  何登发 《地质科学》2023,58(1):165-179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盐下油气勘探近年来取得重要突破,明确中深层中元古界—奥陶系的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具有重要油气勘探意义。运用最新的钻井和地震资料,在不同岩性速度分析基础上,井—震联合精细标定,明确波组横向变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中深层地震反射可划分为连续性较好的奥陶系与连续性较差的前奥陶系两大波系,细分为中-弱振幅、低-中频、连续性较差(Ⅰ),中-强振幅、低频、连续性较好(Ⅱ),中-弱振幅、连续性较好(Ⅲ),中-强振幅、中-高频、连续性好(Ⅳ)4类波组;2)不同岩性组合方式及厚度变化使同一地层在不同地区波组特征不同,Ⅰ类波组分布在前奥陶系,Ⅱ类波组分布在米脂区马一段,Ⅲ类波组分布于中东部马二段与马四段以及华池区马三段,Ⅳ类波组分布在米脂区马三段以及中东部马五段;3)波组横向突变及纵向接触关系揭示该区发育两大类盐滑脱褶皱及低角度削截与超覆不整合。波组特征分析为中东部中元古界—奥陶系构造演化、沉积相带展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