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6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387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238篇
地球物理   357篇
地质学   945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119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分析了构建速度场的统计模型和函数模型法,提出利用两种模型逼近原始观测速度的综合逼近法,以减少剩余误差。计算和比较了各种方法,结果显示,综合法优于单独利用统计模型和函数模型法。  相似文献   
262.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测试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表示了土中含水量与吸力之间的关系。文章介绍了6种常用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体积压力板仪可量测最大基质吸力值为1500kPa的干燥曲线和浸湿曲线;超过1500kPa时,可用盐溶液法进行量测;Tem-ple仪可量测基质吸力达100kPa的干燥曲线;滤纸法可用于测量土体的基质吸力与总吸力;Dew-point电位计可用于量测土样总吸力变化,尤其适合渗透吸力的量测;TDR探头适合于量测小于300kPa的基质吸力。用GDS非饱和土三轴仪可以进行SWCC测试,测试范围主要取决于陶土板的进气值。用准确的数学模型对测得的含水量、吸力数据进行拟合,对于预测非饱和土力学性质、渗透系数、抗剪强度及分析边坡稳定性有重要意义。由于准确测试SWCC难度较大,并且测试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根据土体孔隙大小分布和颗粒大小分布情况预测SWCC,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3.
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微观内幕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探索在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的条件下开展深水扇系统的微观内幕研究。结果表明: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的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中能较好地由浅至深识别出多套地层(尤其是浅部地层)中存在的多种类型的深切谷、峡谷、水道,各有不同地质成因机制。能识别的典型扇体微观结构类型包括丘形体、席状体、水道化沉积及朵叶体等,往往分别指示某些特殊的沉积环境,并且最可能构成潜在的深水油气圈闭的良好储层。在二维地震资料条件下容易识别的深水扇系统微观内幕结构类型比较有限,在空间上追踪典型微观内幕结构也相对比较困难,但是若能全面认识区域构造及沉积背景,综合利用相关资料减少对地震反射结构解释的多解性,就有望对扇体的微观内幕结构进行深入剖析,深化对扇体的地质认识,从而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264.
大气掩星反演误差特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GPS大气掩星探测技术可以获得全球大气折射率、气压、密度、温度和水汽压等气象参数,该技术基本原理是基于几何光学近似的Abel积分反演.地球扁率、电离层传播时间延迟、大气大尺度水平梯度、多路径传播现象等因素在某些高度范围影响大气反演的精度.本文采用模拟的方法,分析其中地球扁率及电离层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讨论局部圆弧修正及电离层修正的效果.利用CHAMP掩星实测轨道数据和有关电离层和大气经验模式、采用三维射线追踪方法模拟计算几种情形下的GPS掩星观测附加相位数据,对模拟数据进行反演,将反演气象参量剖面与模拟时给定模式剖面进行比较,得到了0~60 km高度范围内的反演误差.误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局部圆弧中心的修正以及电离层修正,对于高精度的GPS掩星反演是非常重要的;电离层修正残差仍是制约30~60 km高度范围内反演精度的重要因素,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大气掩星反演需要发展新的电离层修正算法.  相似文献   
265.
雅安地区青衣江流域第四纪阶地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熊  陶晓风 《沉积学报》2009,27(1):137-141
雅安青衣江流域阶地非常发育。通过砾石的岩性、粒度、扁平面的统计,研究区阶地砾石主要来源于青衣江上游地区,在万古场古青衣江流向由北东改为向东,在阳坪现代青衣江流向一致为东南,流速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根据阶地测年和阶面相对高程分析,从早更新世至全新世本区至少有7次构造抬升,万古场阶地最大抬升幅度达85 m,最大抬升速率为0.532 mm/a,阳坪阶地抬升幅度最大达到52 m,最大抬升速率为1.25 mm/a。  相似文献   
266.
措勤地区竟柱山组沉积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白垩统竟柱山组在西藏措勤地区主要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且坎-古昌-阿索断裂带和塔若错北-达瓦错南-秋措麦凹陷带断续分布。主要为一套磨拉石的紫红色碎屑岩,其沉积环境以扇三角洲和三角洲为主。扇三角洲和三角洲的前积层理指示了其进积方向,表明早期物源来自北部,而晚期来自南部的陆源物质增加。竟柱山组磨拉石沉积的发育,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造山运动的证据。  相似文献   
267.
中国第四纪冰期数值年表初步划分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第四纪冰川冰期主要是根据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侵蚀-沉积地貌特征和沉积物的物理化学风化程度的差异划分的相对年代;80~90年代开始有放射性碳和地衣法的测年;90年代以后,采用热释光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年,获得了我国第四纪冰川的一些数值年代,划分了5次冰期,其时代初步定为:小冰期Ⅲ(1871±20A.D.),小冰期Ⅱ(1777±20A.D.),小冰期Ⅰ(1528±20A.D.);新冰期Ⅲ(1550±70aB.P.,1580±60aB.P.),新冰期Ⅱ(2.8~2.5kaB.P.),新冰期Ⅰ(3.1kaB.P.);末次冰期Ⅳ(YD)(11.5~10.4kaB.P.),末次冰期Ⅲ(24~16kaB.P.),末次冰期Ⅱ(56~40kaB.P.),末次冰期Ⅰ(73~72kaB.P.);倒数第二冰期(相当于MIS6~10),Ⅲ阶段(154~136kaB.P.),Ⅱ阶段(277~266kaB.P.),Ⅰ阶段(333~316kaB.P.);倒数第三冰期(相当于MIS12~16),Ⅱ阶段(520~460kaB.P.),Ⅰ阶段(710~593kaB.P.)。未来的研究趋势是采用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年代方法和光释光技术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对冰川地貌精细定年,分析第四纪冰川发育的空间差异和异时性机制。  相似文献   
268.
对于包含系统误差和粗差的观测数据,本文将混合Cook距离引入到半参数模型中,实现了粗差的定值定位。首先,构造补偿最小二乘函数,利用泰勒展式,根据均值漂移模型与删失模型的等价性,导出了观测数据中剔除第i个观测数据前后参数分量和非参数分量相应估计值之间的关系式,为粗差的定位分析奠定了基础。其次,将混合Cook距离作为诊断统计量,进行粗差定位分析,得到了参数分量和非参数分量的诊断统计量的简洁计算公式,为了提高粗差定位的准确性,给出了混合Cook距离参数 QC的一些常用形式,通过合理选择相应参数,计算参数分量和非参数分量的距离函数,实现粗差的定位,并将系统误差和粗差从观测数据中区别开来。最后通过模拟算例和实测数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69.
提出了融合多光谱影像、全色影像、DEM等多元遥感信息的断裂特征增强方法,建立了以地形和水体的空间特征变化为基础的断裂解译标志,解译并发现桂西北巴马-马山断裂带和右江断裂带之间存在一条北西向展布、长约40km的新的右江次级活动断裂,结合野外地震地质调查进行了验证。多元遥感信息融合处理中,将KL变换、HIS变换、乘积变换、比值变换、小波变换等融合方法进行了全面比较,对融合后影像进行主分量分析,确定了乘积变换融合的影像增强方法和解译底图,显著突出了活动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270.

为了识别震源机制解节面中的实际发震断层面,本研究在反演震源处应力场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震源机制解两个节面的不稳定系数,将其中最不稳定的节面视为实际发震断层面.本研究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地震资料丰富且中强震发震构造研究较为深入的云南盈江地区,获得以下结论: (1) 2008年3月21日和2011年3月10日地震发震断层为震源机制解中NEE向节面,对应震中附近的大盈江断裂; 2008年8月21日地震的发震断层为震源机制解中NS向节面,对应震中附近近NS向苏典断裂; 2014年5月23日地震断层面识别结果为NEE向节面,其发震断层可能为昔马—盘龙山断裂; 2014年5月30日地震的发震断层为震源机制解中NS向节面,其发震断层可能是与苏典断裂平行的断裂.(2)盈江地区总体断层面识别结果显示盈江地区发震断层走向优势分布为近NS向和NEE向,呈现出共轭断层,研究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NE向; 断层走向和最大主压应力轴走向关系符合安德森断层理论.(3)本研究表明基于应力场识别震源机制解节面中发震断层面方法物理意义明确,实际应用结果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