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40篇 |
免费 | 2854篇 |
国内免费 | 174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30篇 |
大气科学 | 899篇 |
地球物理 | 1267篇 |
地质学 | 4569篇 |
海洋学 | 1223篇 |
天文学 | 99篇 |
综合类 | 587篇 |
自然地理 | 10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232篇 |
2023年 | 230篇 |
2022年 | 451篇 |
2021年 | 475篇 |
2020年 | 365篇 |
2019年 | 448篇 |
2018年 | 400篇 |
2017年 | 358篇 |
2016年 | 385篇 |
2015年 | 450篇 |
2014年 | 421篇 |
2013年 | 511篇 |
2012年 | 547篇 |
2011年 | 629篇 |
2010年 | 656篇 |
2009年 | 614篇 |
2008年 | 606篇 |
2007年 | 588篇 |
2006年 | 517篇 |
2005年 | 450篇 |
2004年 | 349篇 |
2003年 | 258篇 |
2002年 | 243篇 |
2001年 | 228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5篇 |
194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磁共振测深方法是一种基于地磁场中地下水氢核的弛豫特性差异进行探测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它可以无损探测地下水含量及分布.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测深方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该方法常面临地表有较大坡度情况下的探测,使用传统手段反演时,容易导致反演结果不准确.本文对地磁场矢量与线圈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等效地磁倾角进行介绍,并据此给出了单斜地形情况下的磁共振测深方法的反演方法.依据地质资料或其他物探方法提供的先验信息,可以计算得出磁共振测深方法平行分层核函数或水平分层核函数的分布,从而对倾斜地表情况下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反演.本文构建了倾斜地表情况下的地下一维含水层及二维含水体模型,通过正演计算求得相应的核磁共振信号,并分别采用等效地磁倾角计算得到的核函数及直接计算的核函数进行反演.反演结果显示,在地表倾斜的情况下,传统的磁共振测深反演方法会产生误差,而采用等效地磁倾角构建的核函数进行反演能够压制单斜地形的影响.对白水河滑坡区磁共振测深数据的反演工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等效地磁倾角的单斜地形反演能够极大提升磁共振测深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2.
准确地刻画岩石类型及其结构关系可以为能源矿产勘探、深部结构与构造等研究提供重要信息.目前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可以通过不同岩石对应的物性参数(如密度、磁化率、电阻率、速度等)之间的差异进行岩性识别,但是不同岩石物性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利用单一物性进行岩性识别的结果不够准确,因此利用多源数据进行岩性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贝叶斯方法属于统计分类方法,依靠概率进行分类,概率密度的计算依靠样本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基于此,我们将基于自适应核密度估计的贝叶斯概率模型引入到岩性识别中.该方法对于多类不同物性参数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预测的岩性分类结果带有概率参数,可以存在模糊区间,提供多种岩性分类结果.该方法具有较强可扩展性,可以同时处理参数和非参数信息,使得已知地质信息以及物性参数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实验证明该方法的岩性识别结果较好,相比于传统高斯算法和固定带宽核密度估计,自适应带宽的核密度估计获得的分类结果更稳定、更准确. 相似文献
53.
通过地震剖面、钻孔资料对比,利用1∶5万重力资料和广域电磁测深资料对小秦岭地区矿田构造深部特征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小秦岭地区太华群埋深1 500、2 500、3 500m处是重要的构造界面,特别是1 500m处可能限制了大多数的石英脉矿体就位,1 500~2 500m网格状电磁剖面南倾、北倾视电阻率交汇部位有可能形成较大规模金矿体;巡马道断裂结构复杂,其上盘可能以构造片岩、碎裂岩为主,3500m深部可能存在燕山期侵入岩体,具有寻找石英脉型金矿的前景,又具备形成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条件;太要断裂呈“阶梯状”北倾,其北1.5~3 km范围内,第四系下伏太华群埋深在800~1 500m,该断裂西宽东窄,东西两段断距存在差异;提出了该地区深部找矿应重点关注巡马道断裂中西段两侧电性结构特征复杂地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54.
海水入侵是目前国内外沿海国家和地区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在系统研究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于北海市开展了EH-4音频大地电磁法工作,对研究区海水入侵现状进行初探,确定了研究区咸、淡水分界面和地层含水性特征等情况.本次研究表明,合理利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开展沿海城市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采取有效的防范治理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沿海地区海水入侵这一难题;通过本次工作,也证实了音频大地电磁法在研究区内进行海水入侵调查工作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5.
56.
湘南铜山岭矽卡岩铜铅锌矿床产于铜山岭岩体北东缘隐伏接触带及其外围地层中,在成因上与铜山岭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铜山岭铜铅锌矿床具有独特的成矿分带,从岩体向外依次发育近端内矽卡岩、近端外矽卡岩、硫化物-石英脉和远端矽卡岩矿体。根据穿切关系、交代结构和矿物组合等地质特征可以把铜山岭铜铅锌矿床划分为4个矿化蚀变阶段,从早到晚依次为进变质矽卡岩、退变质矽卡岩、石英-硫化物和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闪锌矿成分压力计研究表明,近端内矽卡岩型团块状硫化物矿石中闪锌矿的形成压力为(3.1±1.0)×108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6~12 km,相当于中—上地壳水平,说明铜山岭铜铅锌矿床形成于较大深度。近端内矽卡岩、近端外矽卡岩和远端矽卡岩中都存在两阶段绿泥石。绿泥石成分温度计研究表明,3类矽卡岩中退变质矽卡岩阶段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分别为345~388℃、296~376℃和296~338℃,代表各类矽卡岩形成温度的下限;石英-硫化物阶段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分别为270~318℃、209~238℃和200~223℃,代表各类矽卡岩矿体的成矿温度。3类矽卡岩的绿泥石温度表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指... 相似文献
57.
古亚洲洋演化过程中在兴蒙造山带中形成了大量金属矿床。早古生代早期,古亚洲洋向北俯冲,形成了奥陶纪多宝山-铜山斑岩Cu-Au成矿系统;早古生代晚期,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并形成了晚奥陶世白乃庙Cu-Mo-Au成矿系统和志留纪别鲁乌图海底喷流块状硫化物成矿系统。古亚洲洋在晚古生代早期向北俯冲,形成了晚泥盆世欧玉陶勒盖Cu-Au成矿系统。基本同时,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形成了晚泥盆世哈达门沟Mo成矿系统。早石炭世,研究区构造体制从岛弧环境逐渐转变为陆内伸展环境,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豆荚状铬铁矿成矿系统和小型斑岩Mo-Cu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58.
冀东太平寨-娄子山太古宙麻粒岩相变质峰期流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东太平寨-娄子山地区太古宙麻粒岩系变质峰期流体包裹体首次见于夕线石中,按形 态 和产状可分三类,均形成于峰期至其稍后阶段。它们成分相似。特征是:①富碳质,XC O2+C H4=0.64~0.93; ②含少量H2O,XH 2O=0~0.22,且与峰期矿物 组合平衡热力学计算的水活度(aH2O=0.04~0.31)和含量( XH2O=0.03~0.22)完全吻合; ③有时含一定量H2S和SO2; ④盐水溶液 中阴离子总量极低(0.12~0.61mol/L)。石英和石榴石中也有特征相同的这期包裹体。峰 期包裹体中C O 2均一温度多数 为-28℃~-22℃,密度为0.96~1.06g/cm3,包裹体整体密度应稍高,相应的压力为0.60 ~0.70G Pa。流体的氧逸度lgfO2在-17~-15之间。峰期流体上述各种特征在空间上较 均匀,相邻的不同岩石类型中aH2O值相似,结合地质和原岩特 征分析,认为流体中C O2可能为深部地幔来源,其成因与基性岩浆底侵及其结晶作 用有关。 相似文献
59.
中国南方古生界有利暗色页岩发育,但现页岩气勘探取得突破较少,主要原因是南方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南方暗色页岩与碳酸盐岩间互发育,页岩气勘探开发面临复杂的碳酸盐岩地质问题。文章从国外勘探经验及近年来南方地区页岩气勘探实践中总结并详细分析了碳酸盐岩发育对页岩气成藏和开发控制的5大问题:(1)地表或近地表岩溶地质问题对开采的影响;(2)页岩目的层顶底板及其内部碳酸盐岩层对成藏和开采的影响;(3)页岩中碳酸盐类矿物含量对开采压裂的影响;(4)页岩层中天然裂缝被方解石充填对成藏的影响问题;(5)常规碳酸盐岩储层与非常规页岩共同成藏问题。建议在南方古生界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把碳酸盐岩本身储集成藏和碳酸盐岩对页岩气成藏、开采、钻井施工等的影响综合考虑,以总含油气系统的思路,综合选井,以促进南方古生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60.
现有湿地公园仅对湿地公园个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探索了利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湿地公园。通过对杭州西溪、黄山太平湖和淮北南湖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情况和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与比较研究,指出了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