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03篇 |
免费 | 1855篇 |
国内免费 | 30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14篇 |
大气科学 | 1095篇 |
地球物理 | 1508篇 |
地质学 | 5480篇 |
海洋学 | 1456篇 |
天文学 | 117篇 |
综合类 | 674篇 |
自然地理 | 13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7篇 |
2023年 | 222篇 |
2022年 | 511篇 |
2021年 | 578篇 |
2020年 | 427篇 |
2019年 | 522篇 |
2018年 | 468篇 |
2017年 | 448篇 |
2016年 | 458篇 |
2015年 | 537篇 |
2014年 | 533篇 |
2013年 | 623篇 |
2012年 | 668篇 |
2011年 | 775篇 |
2010年 | 786篇 |
2009年 | 763篇 |
2008年 | 756篇 |
2007年 | 712篇 |
2006年 | 645篇 |
2005年 | 560篇 |
2004年 | 426篇 |
2003年 | 308篇 |
2002年 | 318篇 |
2001年 | 282篇 |
2000年 | 206篇 |
1999年 | 91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7年 | 6篇 |
1942年 | 3篇 |
193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世界范围内的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带内常在区域上出现以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为主要脉石矿物的富碳酸盐型铅锌矿化和以碳酸盐+萤石为主要脉石矿物的富氟型铅锌矿化这两种矿化形式,但不同元素组合的出现在成因上是否有相关性并不明确。青藏高原"三江"成矿带中段玉树地区同一矿集区内近同时发育了东莫扎抓富碳酸盐型和莫海拉亨富氟型铅锌矿床,二者均为碳酸盐岩赋矿,以逆断层为主要控矿构造,具有层控的矿体产状特征,矿石矿物均为方铅矿+闪锌矿,但是,东莫扎抓矿床以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为主要脉石矿物,莫海拉亨则以方解石+萤石为主要脉石矿物。研究表明,两个矿区含钙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存有差异。东莫扎抓矿区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具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相对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Eu负异常明显的特征,在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呈现右倾或轻微右倾的"V"字形曲线。莫海拉亨矿区方解石及萤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有明显的Eu负异常,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呈现轻微的"M"型曲线。稀土元素总量上,东莫扎抓(0.46×10-6~10.79×10-6)较莫海拉亨矿床(0.25×10-6~5.88×10-6)高。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两个矿床的含钙矿物都沉淀自与岩浆作用无关的热液流体,伴随硫化物沉淀,流体盐度降低,还原性变弱。莫海拉亨矿床除具有一套和东莫扎抓矿床来源一致的流体外,还具有另一套来自深部变质基底的富氟流体,这套流体控制了富氟型碳酸盐岩容矿铅锌矿床的沉淀位置,使其在区域上更靠近逆冲体系主逆冲带,且多在区域上最底层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这一认识解释了世界上多个碳酸盐岩容矿铅锌成矿带内同一空间、时间范围内两套不同类型铅锌矿床型式共同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2.
143.
通过对藏北高原西北部结则茶卡湖泊及其沿岸地质地貌调查,发现其为一个富含硼、锂、钾、锶的封闭型盐湖,沿岸海拔4 850 m拔湖325 m有一条明显的高位湖岸线,该湖岸线到湖面之间有六级湖积阶地发育,六级以上阶地保存零星。沿湖岸不同高度上的湖积物U系年龄分别为(14.2±1.2)ka BP(T2)、(38.0±3.5)ka BP(T4)和(41.6±3.2)ka BP(T5)。湖面下降的幅度是藏北高原迄今所知最大。根据湖面平均下降速度推算高位湖岸线和高位湖积层的形成年龄在(120~90)ka BP,与东部的纳木错和西部的甜水海基本一致,说明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初期有一个明显的泛湖期。大约100 ka BP结则茶卡湖面开始下降,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演化是在封闭体系干旱环境下进行的,盐湖形成于14 ka BP左右,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可能为自西向东逐渐变为干寒。 相似文献
144.
高光谱遥感数据三次光滑样条滤噪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了高光谱遥感数据噪声滤波的作用和现状,实现了一种基于三次光滑样条函数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噪声滤波算法,解决了目前高光谱遥感数据噪声滤波算法自适应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通过对AVIRIS数据试验,证明此方法简单易行,计算精度高,具有良好的局部自适应拟合能力,并能有效地滤除数据中的噪声,改善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The 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of cloud systems are profoundly affected by the large-scale and local environments. In this study, a one-year-long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using a two-dimensional cloud-resolving model over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ETP) and two subregions of Eastern China: Southern East China and Central East China. Deep convective clouds (DCCs) rarely occur in the cold season over ETP, whereas DCCs appear in Eastern China throughout the year, and the ETP DCCs are approximately 20%?30% shallower than those over Eastern China. Most strong rainfall events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PI> 2.5 mm h?1) in Eastern China are related to warm-season DCCs with ice cloud processes. Because of the high elevation of the ETP, the warm-season freezing level is lower than in Eastern China, providing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ice cloud processes. DCC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iurnal variations of warm-season rainfall in all three regions. Warm-season DCCs over the ETP have the greatest total cloud water content and frequency in the afternoon, resulting in an afternoon rainfall peak. In addition, rainfall events in the ETP also exhibit a nocturnal peak in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due to DCCs. Strong surface heat fluxes around noon can trigger or promote DCCs in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over the ETP but produce only cumulus clouds in winter due to the cold and dry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8.
NASA World Wind JavaSDK数字地球客户端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ASA World Wind是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推出的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地理软件,一个3D的可视化虚拟地球仪,也是最流行的数字地球平台,因为数据和使用都完全免费,所以值得对其应用进行研究。WorldWind JavaSDK是NASA提供的一个开源的开发软件包,本文对World Wind Java SDK的包和类、如何创建WorldWind JAVA应用、架构、API以及功能结构等做了详细的说明。在此基础上,介绍并展示以Applet和Java WebStart两种部署方式,完全利用World Wind的数据,开发自己的GIS平台,实现对其数据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9.
150.
通过对比研究华北地区部分中强以上地震震前地震非均匀度异常与区域地震前兆观测群体异常的变化过程, 发现两者在地震前的异常时空演化过程中, 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时间上, 部分地震震前的地震非均匀度异常出现后, 半年左右前兆观测异常在数量上将出现一次较大幅度的增加; 在空间上, 前兆异常展布范围与地震非均匀度异常范围大体一致。 研究结果表明, 地震非均匀度(GL值)在强地震前出现的异常变化从震例的角度, 表明可能与局部应力场变化有关。 地震非均匀度和前兆群体异常的这种准同步变化, 可能对判定地震孕育进入中短期阶段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