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75篇
  免费   31352篇
  国内免费   57354篇
测绘学   16896篇
大气科学   26982篇
地球物理   23393篇
地质学   72682篇
海洋学   25838篇
天文学   1589篇
综合类   9557篇
自然地理   13644篇
  2024年   764篇
  2023年   1861篇
  2022年   4889篇
  2021年   6256篇
  2020年   5590篇
  2019年   8869篇
  2018年   8090篇
  2017年   7650篇
  2016年   7656篇
  2015年   8407篇
  2014年   7944篇
  2013年   9527篇
  2012年   10302篇
  2011年   10361篇
  2010年   10388篇
  2009年   9409篇
  2008年   8960篇
  2007年   8659篇
  2006年   8048篇
  2005年   6877篇
  2004年   5946篇
  2003年   4563篇
  2002年   4503篇
  2001年   4111篇
  2000年   3395篇
  1999年   2246篇
  1998年   1855篇
  1997年   1870篇
  1996年   1457篇
  1995年   1359篇
  1994年   1204篇
  1993年   1182篇
  1992年   1053篇
  1991年   736篇
  1990年   731篇
  1989年   594篇
  1988年   504篇
  1987年   391篇
  1986年   334篇
  1985年   253篇
  1984年   299篇
  1983年   177篇
  1982年   217篇
  1981年   153篇
  1980年   108篇
  1979年   146篇
  1978年   57篇
  1977年   51篇
  1971年   53篇
  1954年   5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51.
在常规照相天体测量工作中 ,对暗天体的定位是采用逐级定标星过渡的方法实现的。由于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的存在 ,最终定位结果可能包含难以把握的误差积累。在CCD小视场观测情况下时常难以找到足够数量的定标星。鉴于此 ,推导了CCD观测联合平差方法的严格矢量表达式 ,以期通过共同星的过渡 ,实现大天区统一平差。原理上此方法可实现相对于河外天体的定位 ,以削弱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讨论了CCD联合平差方法实现中的问题 ,包括底片常数模型选择、切点位置改正、共同星的较差改正和法方程解算方法等 ,并分析了具体的处理措施。用实例初步检验了CCD联合平差方法的效果 ,表明通过对多张CCD观测的联合平差 ,可以削弱单张CCD观测参考星数目过少、单张CCD观测参考星分布不均、个别参考星存在位置偏差和局部区域参考星存在系统性位置偏差等不利因素对归算结果的影响 ,进而达到扩大视场和提高归算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
Kunming Basin locates middle of Yunnan altiplano and has a particularity in geography,topographic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With the urban dilation quickly,add the reason of the unreasonable city layout,conflicts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urban resources consumption become shrill increasingly.It is human being activities that lead to vulnerability and depravation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local.Take a few examples 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to expati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and find a way how to make a better plan for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achieve new bala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n local.  相似文献   
53.
积件技术是教学软件发展的方向,探讨了用Power Builder前台结合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后台进行多媒体教学积件管理的应用模式,并结合具体教学示例,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4.
分组密码是数据通讯中最常用的数据加密方式,以DES为例分析现有分组加密算法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可变密钥加密和变长密文输出两个新思路,可应用于所有现有分组加密算法以提高安全性,并就该方法的安全性、效率、具体应用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55.
INTRODUCTIONTriploidanimalsareusefulbecausetheyaresterile ,characterizedbypositivegrowthinthere productiveseason ,usefulfortesting ,forintroductionofnon nativespecies ,andforprotectionofde velopedstrains.Theinductionoftriploidyhadbeenreportedinmanyaquaculturespecies .Triploidshavebeensuccessfullyinducedinshrimpusingtemperatureshockorchemicalshock (CB ,6 DMAP)in 4species :Sicyoniaingentis (Xiangetal.,1 991 ) ,Fenneropenaeuschinensis (Xiangetal.,1 992 ;Daietal.,1 993;Baoetal.,1 993;Li…  相似文献   
56.
长期以来对德尔尼铜矿的成因存在着不同认识。从矿石组成和结构、构造来看,应属典型的块状硫化物矿石,矿床亦应属于含铜黄铁矿型矿床。但从其地质产状来看又与一般的黄铁矿型矿床大不相同,与一般的岩浆熔离铜镍硫化物矿床也有较多差异。这就是本矿床类型独特之处。近年来通过工作又取得一些新资料,特别是超基性岩和矿石的同位素年龄数据。本文在综合新老资料基础上,提出新看法,认为该矿床形成于上地幔,再就位于地壳浅部。其成因类型暂定为:“深部熔离—构造侵位矿床”。鉴于本矿床与一般块状硫化物矿床相比有其独特性,建议命名为“德尔尼型”。  相似文献   
57.
空间遥感环境考古的地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遥感考古在我国方兴未艾,其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很快。该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考古、地面专题考古(含遗址)、环境考古等领域。下面我们就若干环境考古中的遥感调查作一些分析研究。1 长江下游空间遥感考古 过去有的古书曾这样认为:“江南乃荆蛮之地,汉以后才得到开发”,很多历史书和有关专著也有类似见解:称江南为“蛮荒”、“蛮夷之地”、“三苗、淮夷聚居的场所”等等。  相似文献   
58.
从地形地貌特征、重磁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以及地震活动、震源机制等多方面论述北东东向构造是南海北缘的主要活动构造。对于长期以来认为新华夏系北东向构造是该区主要活动构造的观点来说,这是一种新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59.
本文使用红外天文卫星(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天空巡天图(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S141和S142SharplessHII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强度、温度及其光深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各HII区的一些物理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以及复合体中尘埃的分布情况,对小尺度尘埃(VSG)的丰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恒星形成区中的致密团块进行了研究,揭示出其中一些可能的恒星形成区域.同时,对S140区中的有关红外点源作出了能谱分析,并对S141区的激发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0.
季江徽  刘林 《天文学报》2005,46(3):282-293
用直接数值积分方法通过模拟不同的行星构型探讨了HD82943行星系统(由两颗共振的巨行星组成)的长期动力演化,同时,还研究了在相空间的轨道运动.在对系统长达107年数值积分中,发现所有的稳定轨道均与2:1共振相关联.典型地,在相同的时标内,两个共振幅角θ1和θ2同时(或其中之一)存在秤动.由于共振幅角在一定范围内的秤动,因而使两颗行星轨道半长径被约束而表现为规则运动模式.另外,利用分析模型(包含了外行星偏心率e2的因素),还讨论了对于不同取值的e2和相对近星点经度θ时,内行星在相空间的运动,并发现2:1轨道共振对于相对较小的e2以及当θ=0°时易于保持.此外,适中的e2将导致系统的两颗行星进入深度共振状态.再者,分析模型和数值计算的结果吻合得很好,两者都揭示了行星系统的2:1共振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