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636篇 |
免费 | 15986篇 |
国内免费 | 84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580篇 |
大气科学 | 4064篇 |
地球物理 | 6342篇 |
地质学 | 24112篇 |
海洋学 | 7002篇 |
天文学 | 359篇 |
综合类 | 2850篇 |
自然地理 | 474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7篇 |
2024年 | 1298篇 |
2023年 | 1449篇 |
2022年 | 2346篇 |
2021年 | 2835篇 |
2020年 | 2388篇 |
2019年 | 2678篇 |
2018年 | 2254篇 |
2017年 | 2127篇 |
2016年 | 2155篇 |
2015年 | 2529篇 |
2014年 | 2437篇 |
2013年 | 2877篇 |
2012年 | 3088篇 |
2011年 | 2951篇 |
2010年 | 2902篇 |
2009年 | 2730篇 |
2008年 | 2765篇 |
2007年 | 2607篇 |
2006年 | 2518篇 |
2005年 | 2122篇 |
2004年 | 1590篇 |
2003年 | 1089篇 |
2002年 | 1222篇 |
2001年 | 991篇 |
2000年 | 829篇 |
1999年 | 334篇 |
1998年 | 147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95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17篇 |
1984年 | 22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8篇 |
1978年 | 7篇 |
1957年 | 12篇 |
1954年 | 2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利用郑州市主城区1961—202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2014—2018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郑州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长期变化趋势与影响因子以及2014—2018年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与PM2.5的关系。结果表明:郑州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指数30 a气候均值为4.42 t·(d·km2)-1,春季大气自净能力最强,为5.20 t·(d·km2)-1;秋季大气自净能力最弱,为3.88 t·(d·km2)-1,不利于对大气污染物的清除。1961—2020年郑州主城区大气自净能力呈显著的减弱趋势,其中1969年最强为6.85 t·(d·km2)-1,2020年最弱为3.06 t·(d·km2)-1。影响因子中,1961—1980年混合层厚度与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呈正相关;日平均风速≥2.5 m·s-1的日数和小风日数与大气自净能力分别呈... 相似文献
162.
163.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GPN)研究非常深刻地展现了 Peter Dicken所描绘的"全球-地方矛盾".这个概念由Dicken在1994年发表于《Economic Geography》上的Roepke Lecture特邀文章中首次提出[1].作为过去20多年经济地理学的一个主要学术支柱,GPN研究经历了两个重要的理论发展阶段,即从早期的广泛而一般的GPN框架2-4]过渡到更加具备解释性的GPN 2.0理论[5-7].在GPN研究理论快速发展的这个时期里,Coe等首先提出了"战略耦合"这一关键而新颖的概念[4],并由Yeung对其进行了完善[8-10]. 相似文献
164.
个旧老-卡岩体接触-凹陷带锡-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个旧老—卡岩体接触—凹陷带是个旧矿集区最重要的锡-铜多金属成矿构造带,该带中锡、铜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凹陷带内矿体地质特征、围岩地层含矿性、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稳定同位素等的研究,结合大地构造环境,结果认为,凹陷带矿体是多种成矿物质来源,经历多种地质作用、多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多因复成矿床,接触-凹陷带锡-铜矿体形成主要与燕山中晚期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其次与印支期海底火山-沉积与海底(火山)喷流-热水沉积成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5.
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活动,传统农林复合系统已经经历了成百上千年的历史,并且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全球变化和粮食安全等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农林复合系统受到越来越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重视,因为传统农林复合系统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效益。这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要求的特征也相一致,目前为止,已经有5个国家4个典型的传统农林复合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些传统农林复合系统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多重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无论在区域还是全球水平上。目前传统农林复合系统面临一些威胁和挑战,如人口迁移、市场冲击、气候变化等,但是只要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社区、农民之间采取多种方式紧密合作,在未来的全球土地利用活动中,传统农林复合系统必将得到有效保护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6.
本文根据CMAP(The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观测资料,使用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对CHFP2(Coupled Historical Forecast Project, phase 2 )的2个模式对东亚夏季降雨的季节预报技巧作出评价。在完美模式的理论框架下,分别使用基于信噪比的潜在相关系数和基于信息熵的潜在可预报性指标,对该区域主要针对夏季降雨的可预报性作出评价。通过最可预报分量分析(PrCA),得到季节降雨的最可预报型。将最可预报型投影到海温场,得到了降水最可预报型对应的海温分布。研究发现:相关系数所反映的预报和观测的线性相关程度总体上是低纬度海洋区域比高纬度陆地区域高,而均方根误差反映的则是在海洋区域降雨预报偏离实际值的程度较陆地区域大,预报水平与目前降雨的季节预报水平相符。潜在可预报性估计表明,潜在可预报率存在空间上的变化,从低纬度向高纬度、从海洋到内陆,呈衰减趋势。同时,信号和噪音的分析表明,信号成分占主导作用,形成了潜在可预报率的空间分布格局,暗示了海洋外强迫的重要作用;中国大陆缺少像海洋区域那样明显的外强迫,因此降水季节预报技巧相比热带海洋区域非常有限。海温投影的分析表明海洋的外强迫是东亚降雨季节预报的重要来源。尽管厄尔尼诺本身的复杂性,它对东亚夏季风的重要影响及其与东亚降雨预报之间的遥相关揭示了它们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7.
江陵凹陷位于湖北省江汉盆地西南部,其赋存有高温高压深层富钾卤水,该卤水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采卤过程中的结盐堵井。不考虑压力等其它因素,只探讨单一因素温度对氯化钠溶解度的影响,资料分析显示在50~150℃之间时,温度与溶解度线性关系较好;探索了岗钾1井井内析盐规律,发现在井深为1 600~2 400 m时析盐量最大。根据此规律,建议采用注入淡水法,使井内卤水得到稀释,以达到防止结盐的目的;建议稀释到对氯化钠溶液浓度略小于28.3%,注水井深2 400 m。 相似文献
168.
169.
170.
Tisseur(2000)研究了非齐次多项式特征值问题的条件数,所得结果的不足是对无穷特征值必须另外处理;Declieu和Tisseur(2003)运用微分几何方法研究了齐次多项式特征值问题的条件数,所得结果的不足之处是与系数矩阵的尺度化(scaling)有关。这两种条件数都有各自的应用范围。本文基于投影尺度引入齐次多项式特征值问题的条件数,其优点是与系数矩阵的尺度化无关,因而也许会有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