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296篇 |
免费 | 32152篇 |
国内免费 | 6043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900篇 |
大气科学 | 27699篇 |
地球物理 | 25167篇 |
地质学 | 79337篇 |
海洋学 | 27410篇 |
天文学 | 1591篇 |
综合类 | 9840篇 |
自然地理 | 139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66篇 |
2023年 | 2880篇 |
2022年 | 5646篇 |
2021年 | 6991篇 |
2020年 | 6425篇 |
2019年 | 9319篇 |
2018年 | 8607篇 |
2017年 | 8186篇 |
2016年 | 8393篇 |
2015年 | 9067篇 |
2014年 | 8521篇 |
2013年 | 9903篇 |
2012年 | 10725篇 |
2011年 | 10695篇 |
2010年 | 10673篇 |
2009年 | 9773篇 |
2008年 | 9393篇 |
2007年 | 9085篇 |
2006年 | 8417篇 |
2005年 | 7259篇 |
2004年 | 6221篇 |
2003年 | 4745篇 |
2002年 | 4741篇 |
2001年 | 4206篇 |
2000年 | 3565篇 |
1999年 | 2310篇 |
1998年 | 1907篇 |
1997年 | 1904篇 |
1996年 | 1508篇 |
1995年 | 1403篇 |
1994年 | 1246篇 |
1993年 | 1212篇 |
1992年 | 1077篇 |
1991年 | 784篇 |
1990年 | 787篇 |
1989年 | 630篇 |
1988年 | 518篇 |
1987年 | 407篇 |
1986年 | 355篇 |
1985年 | 280篇 |
1984年 | 323篇 |
1983年 | 197篇 |
1982年 | 233篇 |
1981年 | 170篇 |
1980年 | 120篇 |
1979年 | 148篇 |
1978年 | 69篇 |
1977年 | 61篇 |
1971年 | 54篇 |
1954年 | 5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以2005-2006年江苏省帆式张网渔获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黄海南部黄鲫资源的时空分布、群体组成结构以及产卵群体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黄海南部黄鲫主要利用渔期为春季3-5月、冬季1月或12月.春季高产渔区主要分布在大沙渔场的西南部和吕泗渔场的东部,冬季和秋季高产渔区相对靠近或较春季高产渔区偏东.黄鲫高产渔区的分布无明显季节变化特征.黄鲫渔获群体主要由体长70-110mm、体重0-15g的个体组成,产卵群体的平均体重范围为8.7-12.0g.与1981-2000年的研究结果相比,黄鲫个体小型化越趋显著,当前利用个体偏小. 相似文献
992.
993.
针对传统舰载雷达和岸基雷达很难检测出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回波幅值统计的方法来检测海杂波背景下小目标.该算法基于数学统计思想:计算不同距离单元海杂波的幅值的最大值和标准偏差,分析发现距离单元含有小目标回波的最大幅值明显小于其它距离单元只含有海杂波回波的最大幅值,距离单元含有小目标回波的幅值的标准偏差明显大于距离单元只含有海杂波回波的幅值的标准偏差,因此可以在对小目标没有任何先验知识条件下,较准确地检测出海杂波背景下的小目标.实验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4.
使用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OS(AMSR-E)的海洋产品数据海表温度、风速,大气水蒸气、云液态水,通过遗传算法建立其与近海面气温和比湿之间的经验关系,进行近海面气温和比湿的实时反演.反演结果与The Tropical Ocean-Atmosphere(TAO)和The 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NDBC)的浮标实测资料进行比较,实时近海面气温和比湿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18℃和1.36 g/kg.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采用AMSR-E海洋产品数据可以较好地反演近海面气温和比湿. 相似文献
995.
太湖和洪泽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体内元素的积累特征及产地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江苏太湖和洪泽湖水域大银鱼体内12种元素的生物积累特征.结果表明,两水域大银鱼体内元素含量的总体范围为:钙(Ca)9443-22150、钠(Na)1107-2418、镁(Mg)876.8-1231、钾(K)4662-9472、锌(Zn)74-135.8、锰(Mn)6.80-21.08、硒(Se)2.082-6.261、铜(Cu)0.489-2.704、铁(Fe)未检出-24.19、钻(Co)未检出-4.84、砷(As)0.123-0.587 mg,kg干重;镉(cd)未检出;必需元素丰富.太湖水域大银鱼中的Na、K、Cu、As、Se 的含量显著地高于洪泽湖水域大银鱼.而后者体内Ca、Mg、Zn的含量显著地高于前者.主成分分析显示出两水域鱼体多元素生物积累的整体"指纹"地理差异非常明显.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通过元素"指纹"来区分两地大银鱼个体的判别函数,正确率达100%.两水域大银鱼中毒性元素As和Cd的含量都远低于国家相应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996.
997.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为实验室提供了便捷、准确、及时、规范的技术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实验室认可与应用。针对海洋监测设备动力环境实验室的实验业务与信息管理,分别从业务流程、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系统由基础设施层、数据层、支撑功能层、业务系统、标准规范支撑体系与信息安全支撑体系六部分组成,分为对外和对内两个应用部分,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权限,对实验室信息、实验数据、设备数据以及新闻等信息分别有不同的权限。该系统能够满足实验人员、管理人员与一般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了对海洋监测设备动力环境实验室信息、实验数据与实验资源的有效管理,提高了仪器设备预约效率,实现了测试仪器装置的最大程度共享,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便于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维护与用户快速获得实验室各类信息。 相似文献
998.
为确定长牡蛎新品种"海大1号"苗种繁育的最适环境条件,研究了盐度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盐度、水温对其幼虫生长、存活率和附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牡蛎"海大1号"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为30~35,孵化率最高可达90%。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盐度为20~30;存活的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盐度为20~25;幼虫附着的适宜盐度为20~35,最适盐度为25~30;对长牡蛎"海大1号"幼虫生长、存活、附着的适宜水温分别为为20~30℃、20~25℃、20~30℃,最适水温分别为30、25、30℃,高温35℃时幼虫全部死亡。综上,长牡蛎"海大1号"苗种培育的适宜盐度为20~35,适宜水温为20~25℃。上述结果为长牡蛎"海大1号"规模化苗种繁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9.
从四川眉山与新津两地患红头病的养殖黄颡鱼体内分离到2株优势菌(CHNYC001与CHNYC002),以腹腔注射与浸泡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养殖黄颡鱼红头病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rDNA序列测定(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766524、FJ766525)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 lla ictaluri)。分离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生长pH为7.0,在含盐量2%以上的培养基上不生长,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洛美沙星等敏感,对乙酰螺旋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和麦迪霉素等不敏感。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发现,养殖黄颡鱼感染爱德华氏菌临床上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的病变特征,慢性型表现为头顶出血,发红与溃疡的病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00.
Reconstruction of eddies by assimilating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 into Princeton Ocean Model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n optimal interpolation assimilation model for satellite altimetry data is developed based on
Princeton Ocean Model (POM), which is applied in a quasi-global domain, by the method of
isotropic correlation between sea level anomaly (SLA) and sea temperature anomaly. The perfor-
mance of this assimilation model is validated by the modeled results of SLA and the current patterns.
Comparisons between modeling and satellite data show that both the magnitude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simulated SLA are improved by assimilation. The most signiˉcant improvement is
that meso-scale systems, e.g., eddies, are well reconstructed. The evolution of an eddy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Paciˉc Ocean is traced by using the assimilation model.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ree months the eddy migrated southwestward for about 6 degrees before merging into the
Kuroshio. The three 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is eddy on 12 August 2001 is further analyzed.
The strength of this warm, cyclonic edd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 The eddy shows
di?erent horizontal patterns at di?erent layers, and the SLA and temperature ˉelds agree with each
other well.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is kind of data assimilation is economic and reliable for eddy
reconstruction, and can be used as a promising technique in further studies of ocean eddies as well
as other ˉne circulation structur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