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5篇
  免费   1816篇
  国内免费   2548篇
测绘学   832篇
大气科学   1341篇
地球物理   1724篇
地质学   4297篇
海洋学   1311篇
天文学   304篇
综合类   629篇
自然地理   811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431篇
  2021年   513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498篇
  2018年   434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423篇
  2015年   500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536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488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473篇
  2006年   483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5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11篇
  1973年   7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然地物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大量地改变了地表的状况,在遥感图像上则表现为灰度值变化剧烈,其中的纹理信息发生改变.在频率域上说,人工改变的区域部分的高频成分比其他区域部分要丰富很多,小波变换能够有效地将其中的高频信息提取出来,用假彩色分割图将其中的异常值明显地表示出来.湖北大冶的铁山矿区分布着六大露天矿区,地表开挖范围广,影响程度大,以该地区为例,分析小波变换在遥感图像上矿区空间定位方面的应用.使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处理效果比较明显.矿区位置的确定还需要参考断层分布信息,这意味着使用小波变换进行处理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2.
西藏冈底斯矿带成矿作用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冈底斯带矿床众多,类型复杂,主要有斑岩型铜(金钼)矿床、矽卡岩型铁铜-铅-锌(银)矿床、层控铅-锌-银矿床、火山岩型金-银矿床及雄村式铜-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年龄表明,冈底斯带南部的矿床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陆陆碰撞及碰撞期后的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冈底斯带北部的矿床与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俯冲-陆陆碰撞及碰撞期后构造岩浆事件有关。冈底斯带与洋壳的俯冲-碰撞有关的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西藏高原在碰撞后发生了快速抬升剥蚀,部分矿床顶部出现低温组合矿化,多数矿床保存良好。  相似文献   
93.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关键实现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分层实现模型,并针对每个层次提出了基于多分类器融合的安全态势提取方法、基于统计学习的分层态势评估方法以及基于遗传神经网络态势的动态预测方法.经仿真实验验证,每个层次的实现方法都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4.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持,结合在线监测技术,在VB环境下利用MapObjects控件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污水管网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对污染源排污状况及污水管网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是城市污水管网运行管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5.
通过岩心观察和单井相分析,结合沉积背景资料,认为留西地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上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为主,主要发育辫状分流河道、越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微相。根据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本区沙三上亚段为一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划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分别对应于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绘制了每个沉积阶段的沉积相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沉积体系的平面展布特征。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形成的北高南低的构造背景与辫状河三角洲近东西向展布的砂体形态相互配置,加之良好的油源供给,为后期成藏创造了条件。沙三上亚段沉积早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砂体是主要的储集体,与沉积中期发育的烃源岩形成了十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具有优越的隐蔽油藏发育条件。总结了该区隐蔽油藏成藏的4种模式,确定留西地区中南部沙三上亚段沉积早期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下一步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96.
通过对滦平盆地西瓜园组(上侏罗统-下自垩统)暗色泥岩和油页岩的岩相特征及其中所发现的各种恐龙脚印化石的研究,分析了恐龙脚印化石形成的环境。认为在前扇三角洲或深湖-半深湖环境的暗色泥岩中出现恐龙脚印化石,说明湖平面变化频繁,在枯水期,湖平面下降,前扇三角洲或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暴露出水面,一些恐龙经过此处到低洼处喝水,留下脚印。由此推断中国东部古近纪陆相断陷湖盆中的暗色泥岩所夹的砂砾岩和盐岩并不全是深水重力流成因,暗色泥岩所夹的盐岩也不一定是深水成因;并建立了暗色泥岩中所夹的砂砾岩和盐岩的成因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97.
In this paper, the data on the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the Holocene are presented and a discussion is made on a 225-cm-long sediment core from Ulungur Lake, located in Northwest China. The chronology is constructed from six AMS radiocarbon dates on the bulk organic matter.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ostracod assemblages and the shell stable isotopes, the cor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stages: 9 985–5 250 cal.aB.P. stage is the wettest phase of the core section. The climate changed from moderate-dry to cool-wet, and then to warm-wet in turn, and the lake level rose accordingly,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high lake level. 5 250–1 255 cal.aB.P. stage was the driest phase of the core sediment. The climate turned from the early warm-dry to the late warm-wet and the lake level fell and rose again. Finally, the 1 255 cal.aB.P. stage was the medium stage of the section. The temperature was low and then increased after the 1920s and the climate was dry. The whole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records of Lake Ulungur were not only in agreement with the sporopollen record of the same core but also in agreement with the record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adjacent areas. It responded to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global abrupt climate events, following the westerly climate change mode on 100-year-scale, primarily with cold-wet and warmdry characteristic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Quaternary Sciences, 2007, 27(3):382–391 [译自:第四纪研究]  相似文献   
98.
CORS在线定位用户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基于CORS的在线定位用户服务系统功能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将其概括为7项基本功能和4项扩展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架构方案,将系统划分为3个部件和20个子部件,并对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作了较详细的阐述。最后,针对用户数据上传与存储、基线解算和基线向量网平差等核心功能,提出了较具体的设计方案,并对软件实现与系统集成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9.
Any calculation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comprising the seismic source, the travel path, and the receiver site in a single finite-difference (FD) model requires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computer time and memory. Moreover, the methods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including point sources in the 2D FD calculations are far-field approximations only. Therefore we have developed a new hybrid method for treating the seismic wave fields at localized 2D near-surface structures embedded in a 1D background medium, and excited by a point source. The source radi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the background model is solved by the discrete-wave number (DW) method, while the propagation in the local 2D structure is calculated by the FD method. The coupling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calculations is performed on a rectangular excitation box surrounding the local structure. We show the usefulness of the method in ground-motion studies where both near-field source effects and local site effects are important. Technical problems connected with 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3D source radiation and the 2D FD calculation are minor for the relatively distant in-plane point explosive sources, but are more serious for the in-plane dislocation sources.  相似文献   
100.
不均匀植被分布对地表面和大气边界层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季劲钧  苗曼倩 《大气科学》1994,18(3):293-302
研究陆地与大气间相互作用的方法之一是建立联系地表面层与大气间各种过程的数值模式进行模拟。本文是建立一个陆面过程与二维大气边界层相耦合的模式,耦合模式中包含了发生在大气边界层、植被冠层和土壤表层各种动力、热力和水文过程。运用这一模式模拟了荒漠环境中一片绿洲的不均匀地表面形成的局地气候。由于绿洲植被与周围荒漠有着显著不同的水份与能量平衡关系,使绿洲表面与边界层较四周荒漠冷而湿,并形成了相应的局地环流,即所谓“绿洲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模拟的气候状况与观测现象是一致的。模式可以用于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