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732篇 |
免费 | 12583篇 |
国内免费 | 198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992篇 |
大气科学 | 7238篇 |
地球物理 | 10241篇 |
地质学 | 36556篇 |
海洋学 | 10209篇 |
天文学 | 698篇 |
综合类 | 4264篇 |
自然地理 | 79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1篇 |
2023年 | 1727篇 |
2022年 | 3497篇 |
2021年 | 4263篇 |
2020年 | 3400篇 |
2019年 | 4009篇 |
2018年 | 3356篇 |
2017年 | 3194篇 |
2016年 | 3421篇 |
2015年 | 3871篇 |
2014年 | 3721篇 |
2013年 | 4451篇 |
2012年 | 5125篇 |
2011年 | 4987篇 |
2010年 | 4990篇 |
2009年 | 4671篇 |
2008年 | 4482篇 |
2007年 | 4199篇 |
2006年 | 4095篇 |
2005年 | 3311篇 |
2004年 | 2447篇 |
2003年 | 1735篇 |
2002年 | 1824篇 |
2001年 | 1694篇 |
2000年 | 1345篇 |
1999年 | 662篇 |
1998年 | 266篇 |
1997年 | 219篇 |
1996年 | 171篇 |
1995年 | 149篇 |
1994年 | 117篇 |
1993年 | 126篇 |
1992年 | 136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65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76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59篇 |
1983年 | 39篇 |
1982年 | 36篇 |
1981年 | 18篇 |
1979年 | 40篇 |
1978年 | 15篇 |
1976年 | 11篇 |
1975年 | 10篇 |
1957年 | 19篇 |
1954年 | 2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西藏革吉县尕尔穷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的尕尔穷铜金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首个达到详查程度的大型铜金矿床。矿区发育三条断裂,其中F1和F2断层呈北东-南西向展布,F3断层为南北向展布。F1断裂产状复杂、延伸大于3000m,破碎带内发育的铜金矿体严格受其控制。目前,矿床主要由斑岩型钼(铜、金)矿体、接触带矽卡岩型铜金矿体、F1断裂破碎带内似IOCG型铁铜金矿体组成。不同矿体特征差别显著,斑岩型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中,金属矿物以网脉状辉钼矿主,次为黄铜矿、磁铁矿、黄铁矿;矿物组合有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矽卡岩型矿体主要产于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呈层状、似层状,金属矿物主要为细脉-网脉状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铜、自然金、自然银,矿物组合为黄铜矿-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自然金-银、黄铜矿-赤铁矿-自然金、辉钼矿、黄铜矿-自然金。破碎带内似IOCG型铁铜金矿体产于F1断裂破碎带,呈似层状,金属矿物以细脉-网脉状矿石和角砾状赤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金为主;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自然金、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金-银矿、赤铁矿-磁铁矿-自然金、黄铜矿-自然金。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综合前人研究资料,本文对矿床的成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认为尕尔穷铜金矿床是晚白垩世班怒洋关闭后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之间弧-陆碰撞阶段形成的,具有与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闪长类岩体、陆-陆同碰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重熔型花岗斑岩有成因密切联系的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特征,即主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构造破碎带中形成的"斑岩-矽卡岩-似IOCG"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2.
There are two types of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associated intrusions within the Emeish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 (LIP); namely, small uitramafic subvolcanic sills that host magmatic Cu-Ni-Platinum Group Element (PGE)-bearing sulfide deposits and large mafic layered intrusions that host giant Ti-V magnetite deposits in the Panxi region. However, except for their coeval ages, the gene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ore-bearing intrusions and extrusive rocks are poorly understood. Phase equilibria analysis (Q-PI-OI-Opx-Cpx system)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elucidate whether ore-bearing Panzhihua, Xinjie and Limahe intrusions are co-magmatic with the picrites and flood basalts (including high-Ti, low-Ti and alkali basalts), respectively. In this system, the parental magma can be classified as silica-undersaturated olivine basalt and silica-saturated tholeiite. The equivalents of the parental magma of the Xinjie and Limahe peridotites and picrites and iow-Ti basalts are silica-undersaturated, whereas the Limahe gabbro-diorites and high-Ti basalts are silica-saturated. In contrast, the Panzhihua intrusion appears to be alkali character. Phase equilibria relations clearly show that the magmas that formed the Panzhihua intrusion and high-Ti basalts cannot be co-magmatic as there is no way to derive one liquid from another by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Panzhihua intrusion appears to be related to Permian alkali intrusions in the region, but does not appear to be related to the alkali basalts recognized in the Longzhoushan lava stratigraphy. Comparably, the Limabe intrusion appears to be a genetic relation to the picrites, whereas the Xinjie intrusion may be genetically related to be low-Ti basaits. Additionally, the gabbro-diorites and peridotites of the Limahe intrusion are not co-magmatic, and the former appears to be derived liquid from high-Ti basalts. 相似文献
103.
四氢呋喃水合物沉积物静动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研制的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合成与力学性质测试一体化试验设备,以粉细砂土和蒙古砂土作为沉积物骨架,对四氢呋喃(THF)水合物沉积物进行了静动三轴试验,获得了水合物分解前后沉积物样品的应力-应变关系、强度和液化特性,对两种骨架的水合物沉积物的性质进行了对比,同时将水合物分解后的沉积物与对应的饱和土的动三轴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水合物沉积物均表现为塑性破坏;围压越大,水合物沉积物强度越高;水合物分解导致沉积物的强度大幅降低;水合物分解后沉积物液化所需的时间较饱和水沉积物缩短 相似文献
104.
月壤及模拟月壤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对比研究月壤与模拟月壤的微观结构,介绍了月壤的形成作用过程和5种基本颗粒类型;通过真实月壤照片,对月壤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火山灰为模拟月壤主体材料,对其成分进行了检测;对模拟月壤的火山灰颗粒进行了显微图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月壤存在胶结物微观颗粒,胶结物颗粒具有分支的组织形态和封闭的气泡,并且有金属铁珠存在;火山灰所含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与月壤相似,经过粉碎的火山灰试样棱角较为明显,其纵横比峰值略小,稍显长条状,但与月壤比较相近,而复杂度因子则略有欠缺,说明颗粒还不够粗糙和多棱 相似文献
105.
106.
利用1971—2016年辽宁省61个气象站气温、地表温度、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资料,分析了积雪的保温作用及其对地气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更换自动站前后地表温度观测方式的差异导致地气温差显著增大,地气温差的增大程度受所在区域积雪日数、积雪深度的影响显著。在积雪期较长、积雪较厚的地区,积雪引起反照率增大,使得雪面温度降低,导致雪气温差减小,而雪的保温作用使得地气温差显著增大。因此,更换自动站前地(雪)气温差与积雪日数呈显著负相关,而更换自动站后地气温差与积雪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各台站之间地气温差随积雪深度的变化系数差异较大,为0.045~0.858 ℃?cm-1,在年平均积雪日数<40 d、年平均极端积雪深度<10 cm的区域,积雪的保温作用随积雪深度增大而显著增大;在年平均积雪日数>40 d、年平均极端积雪深度>10 cm的区域,10 cm以下的积雪对土壤保温作用随积雪深度增大显著,当积雪深度>10 cm后,其保温作用随积雪深度增大的幅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7.
柴达木盆地西部油气藏的破坏类型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藏破坏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地质历史时期任何类型的油气聚集都是短暂的动态变化史体,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某些地质因素的影响下遭到破坏。根据构造演化史和成藏史研究,柴达木盆地西部上新世-第四纪是原生油气藏的破坏和次生油气藏的形成时期。野外地质考察发现油气藏破坏的地面显示类型多样,主要有:油砂、固体沥青和石蜡以及泥火山或油墩子。对油气藏的破坏因素分析表明:柴西油气藏破坏类型主要有断裂活动破坏、油藏抬升剥蚀破坏和异常高压作用破坏3种类型,而且油气藏破坏往往是断裂活动和汕藏抬升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研究对当地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hairy作为成对控制基因参与果蝇等体节动物的体节形成;体节极性基因hedgehog是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体节边界维持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分析了单环刺螠hairy的序列特征以及hairy和hedgehog在其幼虫体节发生过程中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单环刺螠Hairy序列中含有保守的HLH结构域、Hairy_orange结构域和四肽WRPW;其mRNA在早期体节幼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晚期担轮幼虫,并且定位于每个体节的边界处。单环刺螠hedgehog mRNA在体节幼虫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早期体节幼虫,并且呈现保守的体节边界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hairy和hedgehog在单环刺螠幼虫体节中的表达图式与小头虫等典型体节动物中的表达图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9.
110.
三峡水库周期性蓄水改变了岸坡内的地下水渗流场和应力场,降低岩土体的剪切强度,对库岸边坡、岩体稳定性影响很大。以往库区岸坡岩体形变监测主要通过设置固定点进行观测,难以发现岩体整体变化情况。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方法能获取岩体整体表面厘米精度的点云数据,具有无需接触目标、获取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非常适合库区高陡危岩体表面三维形变监测。以巫山箭穿洞危岩体为例,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方法对箭穿洞危岩体进行了为期2年(2017—2018年)共3期监测,以第一期观测目标周围稳定岩体数据为基准,对数据进行重叠点云迭代配准,点云配准精度优于±2.7 cm。针对箭穿洞危岩体在观测时段内的变化情况,构建危岩体区域的基准不规则三角网模型,以点到基准面最近距离法结合危岩体变化区间分析其变形。通过对比分析箭穿洞危岩体3期观测数据,发现相对于2017年,2018年箭穿洞危岩体左侧岩体有变形趋势;在库区蓄水阶段,危岩体局部多处存在明显凹陷变化,局部因蓄水影响发生约−0.03~−0.07 m变形。结果证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库岸高陡边坡形变监测中的有效性,为三峡库区高陡危岩体形变监测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