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16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20140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于2014年7月从北部湾北部过境,对红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水动力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Delft3D建立三维潮、流、浪耦合数值模型,对红河三角洲水位、海流及波浪对台风的响应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威马逊台风期间,红河三角洲海域风速增大约6倍,风向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表底层流速均受影响,其中表层变化较大,表现为北分量流速明显增大,流向变为偏南向,与风向主分量变化有关;波高增大为正常海况的9倍,时间变化与风速一致。本研究获得了从北部湾北部海域过境的台风影响下红河三角洲海域水动力环境的响应变化特征,对该海域的物质输运研究及海洋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太湖秋季水体体散射和散射相函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Fournier and Forand(FF)体散射函数近似计算方法模拟太湖水体的体散射函数以及散射相函数,进而分析太湖水体体散射函数和散射相函数的特性,以及与波段、深度之间的变化关系,空间分布差异。研究表明,太湖水体体散射函数表现为具有极强前向散射特性的大颗粒物散射特征,体散射函数随波段变化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后向方向上,散射相函数的变化规律与体散射函数较为相似;而随着深度的变化体散射函数几乎没有变化,但散射相函数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层状特征;体散射函数和散射相函数在空间上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随着散射角的增大而不断地加强。  相似文献   
113.
在28℃、33℃两种温度下,用海豚链球菌人工感染尼罗罗非鱼后,测定尼罗罗非鱼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两个温度水平病鱼的血清总蛋白(TP)随时间延长都呈现升高趋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ALT、AST活性比28℃实验组达峰值时间短,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钾(K+)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后降低,钠(N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肌酐含量呈上升趋势;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28℃实验组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3℃实验组呈升高趋势;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33℃实验组各个时间点基本高于28℃实验组;球蛋白(GLO)随感染后时间延长呈现升高趋势,至120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温度组间各时间点没有显著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33℃实验组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28℃实验组肝细胞出现嗜酸性小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嗜酸性的红色小体,颗粒变性。表明感染海豚链球菌的尼罗罗非鱼肝脏、肾脏均有损伤,造成功能障碍,高温时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114.
斯弄多银铅锌(金)矿床位于拉萨地体隆格尔—工布江达弧背断隆带南侧上,是冈底斯北缘Pb-Zn-Ag成矿带中段上发现的首例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体赋存在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受火山活动形成的近南北向次级断裂控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伊利石-绢云母-玉髓-碧玉±铁锰碳酸盐(Ⅰ),石英-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Ⅱ),方铅矿-闪锌矿-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银矿物±碳酸盐(Ⅲ),辉银矿-硫砷铜银矿-方铅矿±深红银矿±自然银±闪锌矿±黄铜矿(Ⅳ),以及石英±碳酸盐±绢云母(Ⅴ)等五个阶段。本次选取了34件Ⅲ阶段和12件V阶段样品进行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包裹体的气相及离子色谱和Si-H-O同位素研究,探讨了斯弄多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和成矿沉淀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斯弄多矿床主成矿期石英和闪锌矿中发育纯液相型(PL)、富液相水溶液型(WL)和富气相水溶液型(WG)三种类型的包裹体,后期无矿石英脉中仅发育PL和WL两种类型。其中Ⅲ阶段石英均一温度为185.6~290.7℃,盐度介于1.57%~5.71%,密度为0.76~0.92 g/cm~3;闪锌矿均一温度为197.2~280.8℃,盐度介于1.22%~5.71%,密度为0.75~0.99 g/cm~3;Ⅴ阶段石英均一温度147.6~218.7℃,盐度介于2.07%~8.94%;密度为0.88~0.98 g/cm~3。成矿流体均具有低温、低压、低密度的特点。Ⅲ阶段石英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主要以H_2O和CO_2为主;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Ca~(2+)、K~+为主,阴离子以SO_4~(2–)、Cl~–和F~–为主。Ⅱ阶段成矿流体的δ~(30)Si分布范围为–0.2‰~0.1‰,δD值介于–151‰~–177‰,计算获得的δ~(18)O H_2O值介于–5.02‰~–0.63‰。Si-H-O同位素结果表明,斯弄多矿床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包裹体中大量CO_2和SO_4~(2–)、F~–等酸性气体和离子成分表明流体中仍保留微弱岩浆水的特征。斯弄多矿床Ⅲ阶段流体为不混溶流体,流体沸腾、气体逃逸、热液隐爆是金属物质快速沉淀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5.
海洋渔业是世界上多数沿海国家的一项既传统又古老的生产活动,但是由于海洋渔业的特点和风险的特殊性,造成海洋渔业保险工作很难开展。海洋渔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海水产品产业占渔业总比重60%,但是因海洋渔业自身特点,海洋渔业保险的风险相较于一般渔业保险风险更大。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海洋渔业商业保险从鼎盛期萎缩到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已经退出当地渔业保险市场的程度。因此,就海洋渔业互助保险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家政策和政府补给应该是其中坚力量,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渔业互助保险制度是有效化解现存矛盾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结合具有代表性的我国舟山市远洋渔业互助保险实施中遇到的渔民群体对部分险种的有效了解不足、海洋渔业互助保险业务因保费补贴缺位的原因导致发展规模受限、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缺失,政策扶持力度亟须加强等实际问题,提出我国政府在完善海洋渔业互助保险方面的优化建议即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我国政策支持的力度和实施政策性再保险。  相似文献   
116.
徐晓枫  万永革  王惠琳 《地震》2010,30(1):36-49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M8.0特大地震, 这次特大地震使得地球自身产生了整体的连续振动。 本文采用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所记录到的5天地震波形, 对VHZ频段进行了功率谱密度分析。 由于CDSN台网的地震仪对低频信号具有压制特点, 所以没有对资料进行固体潮处理, 从而获得了大地震激发的73个(0S40S76)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和6个谐频球型自由振荡(1S2, 3S2, 1S4, 1S0, 1S7, 4S2), 并与PREM模型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观测振荡周期与PREM预测的振荡周期吻合很好。 所得结果可以进一步用来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和地球内部结构, 并对大地震的震源破裂分布给出一定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7.
太湖水体后向散射特性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太湖水体后向散射系数的光学特性,利用太湖实测数据和半分析方法与光学闭合(Optical Closure)原理,对太湖水体的后向散射系数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对其光学特性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悬浮物浓度的差异,使得太湖水体后向散射系数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后向散射主要由无机悬浮物引起,浮游藻类对后向散射系数的贡献较小;由于悬浮物来源不同,使得悬浮物粒径分布、形状以及组成成分不同,导致太湖水体单位后向散射系数存在一定变化;以550 nm作为参考波段对太湖后向散射系数进行参数化,得出该波段后向散射系数与悬浮物浓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其指数在1.32~2.8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09.  相似文献   
118.
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强周期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了1749年以来每个太阳活动周太阳黑子相对数的最强周期以及第1~22太阳活动周的最强周期. 分析结果表明,在第5和第6个太阳活动周,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强的周期分别为64.67年和69.31年;在第13~15太阳活动周,太阳黑子相对数的最强周期分别为98.02年,105.06年和105.06年. 在第1~22太阳活动周中,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强的周期是128个月,约10.67年,其他太阳活动周的最强周期介于9.29~11.43年之间. 本文最后给出了128个月周期的幅度随时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9.
刘翔  吴国华  陈慧  刘学军  付虹  毛慧玲 《地震》2008,28(4):136-144
根据云南宁洱地区地质构造、 历史强震资料、 云南监测中心区域台及现场流动台数字化观测台网测定的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序列资料及1970年以来宁洱地区6级地震序列等, 深入分析研究了宁洱地区中强地震活动规律、 宁洱6.4级地震的余震时空展布以及参数变化等特征, 并利用2007年宁洱6.4级地震地震现场数字化观测流动台测定的余震波资料研究了该序列地震波动力学特征。 研究结果认为, 宁洱6级地震活动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原地重复性, 在时间上具有强弱交替活动的韵律; 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的余震展布方向与穿过震区NW向宁洱断裂的走向大致一致, 宁洱6.4级地震可能是由无量山断裂活动构造加剧所引起;根据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序列及历次宁洱6级地震序列时序发展特征分析研究得出, 宁洱6.4级地震序列能量主要集中在震后3天内释放, 4.9级以上余震发生在主震当天, 地震序列早期参数和3.0级以上余震的垂直方向P波最大振幅与S波最大振幅非线性关系等显示, 宁洱6.4级地震序列具有较明显的主-余震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0.
2009年丹东地区不仅没有气象意义上的主汛期,而且发生了持续时间居历史第3位的伏旱天气。阐述了2009年丹东地区伏旱天气事实,探讨了伏旱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造成2009年中国丹东地区伏旱天气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历史上常见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和"588线"控制丹东地区。与之相反,伏旱事件期间,副热带高压位置稳定偏南,极涡位置主体偏北,中国丹东地区持续受西风带纬向环流控制,导致冷空气南下引导受阻,高层南亚高压在高温期有明显的北抬东伸。台风活动路径偏西、偏南,使副热带高压维持偏南而无明显西伸北跳,也是导致全区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和日益明显的城市化效亦与伏旱天气事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