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讨论了地壳波浪运动形成的机制及其效应 ,并为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提供了初步的数理模型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2.
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结构特征与成因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表剖面测制,主要应用常规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刻画了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显微结构特征,分析了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特征,探讨了硅质岩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灯影组硅质岩主要由隐晶石英、玉髓、微晶石英及巨晶石英结构元素组成;具有隐晶、微晶和镶嵌3种结构类型。硅质岩中可见有残存的白云石晶体,代表热水沸腾的针状孔较发育;硅质岩和晶洞石英单矿物的δ30 Si值变化范围在-0.6‰~0.8‰,属于热水来源的硅质岩中的δ30Si值范围,δ18 O值为15‰~23.5‰,利用氧同位素计算得出,研究区硅质岩的形成温度主要分布在70~110℃;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揭示研究区硅质岩为热水成因,但也受到构造地理位置和海水的影响;硅质岩为热水与海水、沉积与成岩共同作用的产物,形成时间主要在晚震旦世灯影期早寒武世牛蹄塘期。  相似文献   
123.
为准确测定铀钍混合型矿床中矿层的铀、钍含量,研制了 N451型伽玛能谱测井探管,并将该探管配接在 HD 4002B轻型综合测井系统上组成了伽玛能谱测井系统.基于该系统,建立了伽玛能谱测井仪的校正方法、伽玛能谱测井的数据处理方法和野外测井工作方法.N451型伽玛能谱测井探管具有探测效率高、自动稳谱系统抗辐射能力强的特点,在铀矿勘查中连续测定钻孔中矿层的U、Th含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4.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区调工作的普遍趋势,根据世界先进国家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采集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基于3S技术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信息化的新一代野外数据采集(器)技术,从改变传统的填图手段、提高研究精度和程度、加快研究周期、改变成果表现形式的技术方法着手,对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模型、技术流程、实现的工具与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5.
基于稳健有序独立成分分析(ROICA)的矿产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成分分析(ICA)充分考虑了以往主成份分析(PCA)没考虑到但又非常重要的数据高阶统计特性,但ICA分离后的信号具有顺序、符号、幅度的不确定性,而矿产资源预测又必须弄清分离后信号(地质变量)的地质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健有序独立成分分析(ROICA)的矿产预测方法。首先对地质数据进行稳健预处理,然后进行独立成分分析,借鉴因子分析的思想解决独立成分分析算法不确定性的局限,从而可以反映分离变量的有序性。将ROICA方法用于广东省肇庆双壬铜矿区进行矿产资源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区金银矿体的赋存空间位置与传统均值方差方法给出的异常位置明显不对应,没有指示意义;而经过稳健有序ICA处理后的Au、Ag独立成分异常与实际的Au、Ag矿体吻合度很高;Cu、Pb、Zn独立成分异常与Au、Ag矿关联性不大,反映研究区的Cu、Pb、Zn等其他元素或组合不具有Au、Ag矿的指示意义。ROICA方法可用于矿产资源预测。  相似文献   
126.
华北陆块南缘四十里长山地区下震旦统四顶山组叠层石白云岩与其上部凤台砾岩的接触界面上为一薄层黄铁矿,对其宏观和微观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这一接触界面为裂离不整合。这一裂离不整合的发现和确认为研究华北陆块在Rodnia超大陆裂解时期的地质响应提供了直接依据,也为研究凤台砾岩及其相对应地层的成因提供了重要的构造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27.
油藏原油微生物降解的氮同位素分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传平  梅博文 《沉积学报》2004,22(4):707-710
选取辽河油田冷东地区来自Es3烃源岩不同性质原油,测定氮同位素比值,试图分析生物降解过程中原油氮同位素的分馏作用,探讨含氮化合物组成的变化机理。正常原油与相应干酪根的氮同位素比值接近,δ15N分布在4.0‰左右。遭受生物降解的原油,氮同位素比值明显增加,δ15N接近或超过10.0‰。比较遭受不同程度微生物降解自然系列的原油,氮同位素比值的变化与降解程度相联系。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发生氮同位素分馏作用这一事实暗示降解原油中含氮有机化合物在降解过程中参与了代谢。  相似文献   
128.
塬堡全新世黄土剖面有机质碳同位素的气候记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甘肃临夏塬堡全新世黄土剖面古土壤有机质碳同位素的分析表明,δ13C变化范围在-28.23‰~-25.19‰之间,平均值为-26.88‰.结合该剖面孢粉以及地层研究结果,观察到在温暖湿润气候期间,δ13C表现为高值,而在干燥寒冷期间,δ13C表现为低值,这较好地反映了该地区全新世气候演化的历史.结合其他研究,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全新世地表植被中草本植物C3和C4植物比例的变化是引起土壤有机质δ13C变化的直接原因,由于气候变化引起了地表植被类型的改变,古土壤中有机质δ13C发生了变化.对比塬堡剖面与西安、旬邑剖面土壤有机质的δ13C,观察到西安和旬邑两剖面的δ13C平均值要高于塬堡剖面约5‰左右,这是由于全新世期间两地气候的暖湿程度要高于临夏地区,地表植被中喜暖湿气候的C4植物比例较高,导致土壤有机质δ13C增大.因此δ13C是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一个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9.
本文初步观察描述了眼斑拟石首鱼胚胎发育及仔鱼、稚鱼的形态特征。眼斑拟石首鱼的卵径平均为0.95mm,大多数含1个油球,约<10×10-2含2个油球,1cm3卵含量约1000粒。受精卵在23~24.3℃约26h孵化出仔鱼。在25℃条件下,前半个月仔鱼日增长约0.2mm,稚鱼期日增长约1.0mm,幼鱼期日增长约1.5mm。仔鱼鳍的发育顺序为尾鳍、臀鳍、背鳍和腹鳍,最后为胸鳍。  相似文献   
130.
In this study, the regional tree‐ring chronology of Picea crassifolia was used to estimate annual (September to August) streamflow of the Shiyang River for the period from AD 1765 to 2010. Th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as stable and could explain 41.5% of the variance for the calibration period of 1955–2005. According to the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dry periods with below average streamflow occurred in AD 1775–1804, 1814–1823, 1831–1856, 1862–1867, 1877–1885, 1905–1910, 1926–1932, 1948–1951, 1960–1963 and 1989–2002. Periods of relatively wet years are identified for AD 1765–1774, 1805–1813, 1824–1830, 1857–1861, 1868–1876, 1886–1904, 1911–1925, 1933–1947, 1952–1959, 1964–1988 and 2003–2010. Comparisons with the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s from surrounding areas supplied a high degree of confidence in our reconstruction. Our reconstructed streamflow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ea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and the North Atlantic Ocean. The Multitaper spectral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reconstructed streamflow variation in the Shiyang River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large‐scale atmospheric‐oceanic variability, such as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 The linkages among the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NAO and ENSO suggest the connection of regional streamflow variations to the Asian monsoon and westerlies circulations.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