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5篇
  免费   1143篇
  国内免费   1357篇
测绘学   459篇
大气科学   916篇
地球物理   1325篇
地质学   3119篇
海洋学   750篇
天文学   320篇
综合类   499篇
自然地理   86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32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66篇
  2018年   339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334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64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用ECMWF数值预报产品预报台风路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提高台风预报效果,并使其客观定量,本文运用ECMWF数值预报(0 h(实况场)~168 h)产品,以涡度中心为基础,在气旋性涡旋的格区中,找准恰当的"扭角",用计算机图上作业程序确定台风位置,平均误差84 km,表明本方案有其优越之处.在预报过程中,对涡度中心的阈值和搜寻半径系数的选定,结合实际计算后的距离误差和可预报率作了些讨论.逐年运用效果统计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一种卫星反演海温资料的补缺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黄思训  程亮  盛峥 《气象科学》2008,28(3):237-243
卫星反演海温资料的补缺问题一直受到气象海洋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对海温补缺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构想.首先对所研究的区域分块处理,对每一块子区域海温缺失部分进行Kriging方法插值,并利用历史资料,将海温缺失部分构成一个时间序列,借助于Kalman滤波,得到滤波以后的海温,然后对插值与滤波后的海温进行数据拟合.在拟合过程中引入区域信息量V,在不同象素点参数条件下拟合出最优拟合参βα、β并进行误差估计,实际试验表明子区域选取200×200个象素点,并把整张云图分为144块区域,对海温补缺效果十分明显.本文为海温补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具有较高精度且实际业务系统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4.
江苏省植物气候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江苏省59站1960-2006年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i模型计算了江苏植物气候生产力(TSPV),用EOF等统计方法分析了TSPV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总体气候生产力水平呈南高北低的状态,随纬度增高而降低;北部气候生产力近年来不断增长,南部则较为平稳;EOF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的气候生产力主要有全省一致、苏南和苏北相反、江淮为中心等分布型.  相似文献   
995.
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论述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影响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提出一个气候变化影响决策评估工具,它包括: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潜在影响的定性描述分析、半定量与定量分析以及适应性对策评估。由于不同气候区域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不同,选择中国4个典型案例区域,并确定不同的目标进行气候变化适应性管理综合研究,提出了甄别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性管理的新的思路、框架与方法论。该项研究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影响的水资源规划与风险管理提供了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比IPCC历次评估报告中全球碳循环的收支发现,尽管评估报告在估算各主要碳库及其间的通量时差别不大,但表层至中深层海水间溶解无机碳通量却存在巨大差异。利用δ13C的收支平衡检验了这一通量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IPCC 1996年和2007年评估报告对此通量估计过大,而1990年和2001年评估报告估计偏小。  相似文献   
997.
998.
双流冬草莓低温冻害天气特征及防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流县作为我国最大的冬草莓生产基地,低温冻害是冬季生产关键期的主要气象灾害。本文对2005年初低温冻害进行了分析,归纳出了双流县冬草莓低温冻害的发生规律及冻害临界温度指标,并提出了具体的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999.
We compute two-point correlation functions and measure the shear signal due to galaxy–galaxy lensing for 80 000 optically identified and 5700 radio-loud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GN) from Data Release 4 of th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Halo occupation models are used to estimate halo masses and satellite fractions for these two types of AGN. The large sample size allows us to separate AGN according to the stellar mass of their host galaxies. We study how the halo masses of optical and radio AGN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 parent population at fixed   M *  . Halo masses deduced from clustering and from lensing agree satisfactorily. Radio AGN are found in more massive haloes than optical AGN: in our samples, their mean halo masses are  1.6 × 1013  and  8 × 1011  h −1 M  , respectively. Optical AGN follow the same relation between stellar mass and halo mass as galaxies selected without regard to nuclear properties, but radio-loud AGN deviate significantly from this relation. The dark matter haloes of radio-loud AGN are about twice as massive as those of control galaxies of the same stellar mass. This boost is independent of radio luminosity, and persists even when our analysis is restricted to field galaxies. The large-scale gaseous environment of the galaxy clearl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oducing observable radio emission. The dark matter halo masses that we derive for the AGN in our two sampl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recent models in which feedback from radio AGN becomes dominant in haloes where gas cools quasi-statically.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黄河下游流域考古遗址中第一次发现的黄泛地层,对苏北梁王城遗址T3902探方南壁剖面上部自然淤积层采样,结合考古断代,并参照历史资料,通过分析重砂矿物和粒度两方面的实验结果,揭示出考古遗址中黄泛地层的沉积物特征。旨在为今后环境考古中对黄泛地层的判别和对比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特别是为在黄河下游洪泛区考古遗址中疑似黄泛层的确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