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9篇
  免费   1485篇
  国内免费   949篇
测绘学   475篇
大气科学   780篇
地球物理   804篇
地质学   2557篇
海洋学   795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422篇
自然地理   568篇
  2025年   8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279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卡拉库鲁木变质核杂岩是慕土塔格岩体的南缘部分,由长城系片麻岩以及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中长城系片麻岩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的变质侵入岩,主要岩性为(石榴石)黑云二长片麻岩、(石榴石)黑云斜长片麻岩;根据变形程度,将其划分为内带、中带及外带,其中在内带见有燕山期花岗岩。剥离断层沿变质核杂岩边缘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展布。剥离断层上盘滑脱体由长城系赛图拉岩群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系构成。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形成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42.
西北贫困地区乡村类型识别与振兴途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文琦  郑殿元 《地理研究》2019,38(3):509-52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贫困地区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又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区域。如何科学识别村落类型,分类推进典型区域乡村振兴发展,对于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解析了乡村地域系统发展理论,阐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剖析了村域空间结构格局演变和城乡要素结构功能优化重组;构建了西北干旱贫困地区乡村振兴村落类型识别体系,从乡村主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资源禀赋4个子系统进行逐级分类判断,识别乡村主导类型,结合专家征询分析与村落特征,将乡村振兴村落类型识别为集聚提升类、三产融合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结合不同乡村振兴模式提出了相应地发展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3.
王启  周静庭  王晖 《矿产与地质》2006,20(4):389-391
勉略宁“三角地区”铅-锌矿可分为晚古生代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型及元古代岛弧火山喷流沉积型两种类型,前者产于勉略古缝合带中,与秦岭褶皱带断陷盆地内铅-锌矿有一定的可对比性;后者产于元古代火山基底内,成矿与火山机构关系密切。以成矿构造背景为依据,结合已知矿床的分布和主要成因类型,区内可划分为关地门-两河口、东沟坝-银硐山及刘家坪-孟家梁三个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指出了不同区带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4.
哈得逊油田是塔里木盆地最大的整装油田之一,储量规模超过亿吨.在其发现过程中,东河砂岩的沉积相及其相变规律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侵背景下沉积的一套海侵砂(砾)岩,主体为滨岸海滩相砂体,在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的穿时沉积体.东河砂岩从古地貌低部位向高部位持续超覆变薄,以陆源碎屑滨岸-浅海...  相似文献   
45.
激光参量对CPT铷原子钟稳定度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具体分析激光参量对相干布居囚禁(CPT)原子钟的稳定度性能的影响,在(-型三能级原子系统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半经典密度矩阵方法,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激光参量对CPT铷原子钟共振谱线信号的影响,并给出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束激光强度的不对称对CPT钟信号强度的影响很大,而激光频率失谐对CPT钟信号影响较小;此外,当激光强度不对称与频率失谐同时存在时,荧光信号谱出现不对称,微波辐射信号发生频移.  相似文献   
46.
Chromite,a crucial high-conductivity mineral phase of peridotite in ophiolite suites,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le ctrical structure of subduction zones.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of sintered polycrystalline olivine containing various volume percents of chromite(0,4,7,10,13,16,18,21,23,100 vol.%) were measured using a complex impedance spectroscopic technique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10~(-1)-10~6 Hz under the conditions of1.0-3.0 GPa and 873-1223 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ductivities of the chromite-bearing olivine aggregate s and temperatures conformed to the Arrhenius equation.The positive effect of pressure on the conductivities of the olivine-chromite systems was much weaker than that of temperature.The chromite content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conductivities of the olivine-chromite systems,and the bulk conductiviti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volume fraction of chromite to a certain extent.The inclusion of 16 vol.% chromite s dramatically enhanced the bulk conductivity,implying that the percolation thre shold of interconnectivity of chromite in the olivine-chromite systems is ~16 vol%.The fitted activation enthalpies for pure polycrystalline olivine,polycrystalline olivine with isolated chromite,polycrystalline olivine with interconnected chromites,and pure polycrystalline chromite were 1.2 5,0.78-0.8 7,0.48-0.54,and 0.47 eV, respectively.Based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activation enthalpies,small polaron conduction was proposed to be the dominant conduction mechanism for polycrystalline olivine with various chromite contents.Furthermore,the conductivities of polycrystalline olivine with interconnected chromite(10~(-1-5)-10~(0.5) S/m) provides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high conductivity anomalies in subduction-related tectonic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47.
休闲行为的产生条件一直受到国内外地理学者的重视,邻里建成环境作为结构性制约因素,在休闲行为研究的交叉学科中开始受到重视,但是关注其对休闲行为影响的时间差异的研究严重不足;此外相关研究多从是否产生休闲行为或活动量的角度去验证,缺乏建成环境对休闲空间特征影响的衡量。基于时间地理学理论,以广州市为案例地,结合居民的出行活动日志调查与人口普查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建筑POI普查数据,探讨居民休闲行为时空特征及居住地的邻里建成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日,居民外出型休闲活动时间呈现出高度集中特征,高度集中于12:00~14:00,活动集聚的时空区域是12:00~14:00、4 km内;休息日,居民外出型休闲活动时间集聚的集中性减弱,活动持续时间增长;活动集聚的时空区域是9:00~20:00、1 km内。邻里建成环境的不同维度指标对休闲活动距离的作用时段与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工作日上午并无影响显著的因素;中午,休闲距离主要受到道路交叉口数量和商业中心可达性的负向影响;下午,休闲距离受到道路交叉口数量先负向后正向的影响。休息日上午,休闲距离主要受开敞空间用地比例的负向影响;中午,受开敞空间用地比例、公交站点数和到最近开敞空间距离的负向影响,土地利用混合度则是呈现先正向后负向的影响;下午,受道路交叉口数量和公交站点数的负向影响、休闲设施数量的正向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休息日是休闲机会和时间成本作用占主导,工作日是休闲环境作用占主导。  相似文献   
48.
The direction and intensity of karst processes can be deeply affected by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variations which were resulted from land use. Taking Nongla Fengcong depression area, Mashan County, Guangxi as an example, authors discussed the impact of land use on karst processes based on the data of field limestone table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osional rates at varied soil depth are quite different. Corrosional rate in woodland and orchard is mostly bigger than 20 mg/a, 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tilled land and shrub. Generally, corrosional rate decreased from orchard, woodland, tilled land, fallow land and shrub successively, in which soil organic matter (OM) and soil pH are two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corrosion process is controlled remarkably by soil OM in woodland and orchard. The higher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s and the less the pH value is, the higher the corrosional rate is. Owing to lowe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the corrosional rate is mainly affected by soil CO2 in tilled land and shrub.  相似文献   
49.
基于GIS的公安视频监控指挥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华  罗鑫  苏瑾 《测绘通报》2011,(11):67-70
针对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迫切需求,利用GIS及网络视频监控等技术研发出公安视频监控指挥管理系统。首先对系统架构、系统功能、系统数据库进行设计;其次,基于GIS二次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进行系统实现,并着重对系统中的一些特色及关键功能的实现方法进行论述。该系统具有快速空间定位、快速视频上墙、视频分级分权管理以及...  相似文献   
50.
爆炸荷载作用下裂隙岩体内损伤范围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红兵  徐颖  宗琦  傅菊根 《岩土力学》2007,28(4):795-798
通过电法CT成像技术,探测微量炸药爆炸前后裂隙岩体深孔之间电阻率的变化,查明探测切面内的岩体损伤裂隙发育形态和空间展布。通过实验可知:微量炸药爆炸后在裂隙岩体的炮孔深部可以形成一定范围、一定数量和一定宽度的裂隙,其中裂隙形成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炮孔口深的2/3处,当炮孔深度3 m,装药量为330 g时,在眼深1.5~2.5 m处裂隙较为发育,炮孔间距为1.2 m~1.5 m时,可在岩体内部形成贯通裂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