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220篇
地质学   424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Conventionally, the Fresnel zone and the geometrical spreading factor are investigated separately, because they belong to different theories of wave propagation. However, if the paraxial ray method is used for establishing the Fresnel–Kirchhoff diffraction formula for a laterally inhomogeneous multilayered medium, it can be shown that the normalized geometrical spreading factor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area of the first Fresnel zone associated with the reflection point. Therefore, if no diffracting edge cuts the first Fresnel zone, the geometrical optics approximation represents the principal part of the wavefield obtained by Fresnel–Kirchhoff diffraction theory. Otherwise, the geometrical optics approximation has to be corrected by adding edge diffractions. It is also shown that Kirchhoff-type migration and geometrical spreading factor correction both reduce the first Fresnel zone to a zone with unit area.  相似文献   
52.
小尺度地形引起的切变重力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建国  李启泰 《气象学报》1992,50(2):227-231
在大气边界层中,特别是山区的边界层中,经常可以观测到重力波的活动。例如Bull和Neisser分析了1974年4月至7月的2300时的微气压计记录。他们发现约38%的观测时间里都存在振幅至少为10—20 dPa的重力波活动,其中大多数重力波的振幅为25—70 dPa。由于风速切变和温度层结的不同,重力波引起的垂直位移的大小可能为百米,也可能达到整个夜间边界层厚度的量级。 很多大气活动都可能引起重力波,例如锋面、低空急流、局地风切变、逆温及强对流等等。地形特别是在夜间也是产生重力波的重要来源。当稳定度随高度急剧减少或风速随高度急剧增加时,在山脊的背风坡经常可以发现一系列的波动活动。  相似文献   
53.
冯锦江  李建国 《地震地质》1992,14(4):376-380
通过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蒙脱石的变形特征和机制,着重阐述了蒙脱石的显微变形特征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应力-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围压为200M Pa条件下,温度升高将导致蒙脱石的变形增大。对相同应变量所需的差异应力则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但是,当温度>500℃时,相同应变量所需差异应力较300℃时显著增大,其屈服强度和变形模量在T≥500℃,σ≥300MPa时均因脱水明显增大。蒙脱石在高温高压下均为渐进失稳  相似文献   
54.
Heat flow and the origin of helium in natural gases from fault basins of the continental rift-valley in eastern China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helium isotope geochemistry.3He/4He ratios in natural gases from the rift-valley range from 2.23 × 10−7 to 7.21 × 10−6, which ar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helium and ΣNHC/ΣHC ratio in natural gases. Geological and isotope geochemical data suggest that helium in natural gases consists predominantly of crustal radio-genic and upper mantle-derived helium. In a simple mixing pattern between crustal He and mantle-derived He, mantle-derived helium in natural gases would account for 10–60%. Calculated values for heat flow (Q) range from 59.7 to 82.4mWm−2, of which about 60 percent in the rift-valley is derived from the upper mantle. Natural helium reservoirs would be found in the areas where the upper mantle uplifted greatly and heat flow is large in the continental rift-valley. The project i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相似文献   
55.
1980年和1992年分别在昆明和北京白家疃台架设了IDA观测仪器,1985年开始又陆续在北京,兰州,海拉尔等地布设和完善了CDSN数字化地震观测台网,为开展长周期面波研究提供了方便。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超长周期地震观测在地球自由振荡,震源物理面波理论地震图合成及非均匀地球介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同时结合1989年5月6日发生在秘鲁的Ms7.0地震,介绍了利用简正振型资料开发地震矩张量反演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邢台及邻区永年台应力的计算和对余震、余震频度关系的分析,表明邢台强烈地震发生后,震中区应力稍小于外区应力;应力的变化和余震频度、强余震关系较明显.  相似文献   
57.
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区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郝建国  潘怀文 《地震》1993,(6):48-54
在了近场每次较大地震发生前,均能观测到明显的大气电场负异常信息。在观测不到明显的大气电场负异常时,近场近期一般不会有较大地震发生的基础上,本文对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例,利用所观测到的在气电场异常资料及1985年后该地区所发生的8次Ml≥4地震资料,较深入地探讨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1)异常多发生在距震中不太范围内,且随着震级的增大异常区的范围也增大。(2)较大地  相似文献   
58.
上海热浪与健康监测预警系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989~1998年上海逐日4次气象观测资料,应用美国特拉华大学的SSC天气分类方法确定逐日天气类型,形成了10年逐日天气类型日历。并通过天气类型与死亡率的对比分析,确定MT+类型是上海地区形成热浪的“侵人型”气团,是具有最高死亡率的天气类型。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MT+类型下因受热浪侵袭而超正常死亡数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上海热浪与健康监测预警系统。通过1999年气象和死亡实况资料检验,系统对热浪及因此引起的死亡具有较好的监测和预警效果。  相似文献   
59.
王建国  夏勇  樊朝俊 《现代测绘》2006,29(3):37-37,46
国土部门在北京1954坐标系下,已完成大多数城镇的初始调查工作,并发放了相应的土地证等图件资料。而现在又需要在C级GPS网布设基础控制测量工作,这就产生了它们的坐标转换工作。这里举某市两种坐标转换和比较的实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完成了基本比例尺地图数据建库后,面临的紧要问题就是如何维护更新数据,以及建立跨比例尺数据间的联系,数字技术环境下的自动化地图综合技术成为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数字深圳”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实际,讨论了数字环境下地图综合的概念、实施路线及软件开发方法,对多尺度空间数据库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