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19篇
  免费   2661篇
  国内免费   4638篇
测绘学   2781篇
大气科学   4240篇
地球物理   7037篇
地质学   18740篇
海洋学   2911篇
天文学   2054篇
综合类   3251篇
自然地理   2604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28篇
  2022年   603篇
  2021年   817篇
  2020年   700篇
  2019年   718篇
  2018年   5402篇
  2017年   4642篇
  2016年   3261篇
  2015年   992篇
  2014年   864篇
  2013年   886篇
  2012年   1821篇
  2011年   3527篇
  2010年   2884篇
  2009年   3048篇
  2008年   2625篇
  2007年   2975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722篇
  2004年   837篇
  2003年   855篇
  2002年   761篇
  2001年   531篇
  2000年   456篇
  1999年   419篇
  1998年   359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254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7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X波段雷达图像提取海洋表面风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用X波段导航雷达海杂波图像中包含有丰富的海浪、海面流和风场等环境信息。阵风的运动在滤波后的雷达图像序列中是可见的,根据分析阵风的运动,用基于运动估计技术的光流方法从阵风的运动中测定风矢量。文章主要分析了小麦岛海域岸基试验的海杂波数据,将用雷达图像序列提取的风矢量和现场风速仪、风向标测得的风矢量做了比较,证明了光流运动估计技术提取高分率风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2.
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频局域化特性和BP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特性,结合两者优点提出了基于小波包分析和神经网络方法的海洋平台三步法损伤定位方法。对海洋平台结构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小波包分析,提取小波包特征向量,将小波包结点能量变化量指标作为BP网络的输入向量,逐步确定损伤位置。设计一典型导管架式海洋平台试验模型,分别进行岸上脉冲激励及水池中波浪激励下平台结构损伤识别与定位模型试验,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23.
2008年3月16—19日,在广东茂名博贺海洋气象科学试验基地,利用美国DMT公司生产的FM-100型雾滴谱仪,连续观测了海雾的雾滴谱、数浓度等微物理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雾液态含水量的演变特征,并结合同期的气象观测与分析数据,进行了海雾中低能见度成因的天气学分析。研究表明,海雾发展过程中含水量有着上下起伏变化的特点;直径10μm以上雾滴的增多是含水量增大的主要原因;随着含水量的增大,雾滴谱分布有向大雾滴方向增宽的趋势,其峰值高度也不断增大。在相同的含水量区间,不同的大气能见度样本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谱分布特征;在相同高数浓度区间的情况下,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含水量的增大。而海雾过程中低能见度的出现,是众多天气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地面天气图上的均压场范围更大,大气低空及地面风速小,大气低层处于弱不稳定状态,以及高湿度层主要在近地层等等。  相似文献   
924.
In coastal environments, fine-grain sediments often aggregate into large and porous flocs. ElectroMagnetic Current Meters (EMCM) and Laser In Situ Scattering and Transmissometry (LISST-ST) have been deployed within a Spartina alterniflora marsh of the Luoyuan Bay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 to measure the current velocity, the floc size and the settling velocity between 15 and 22 January 2008. During the observations, the near-bed water was collected in order to obtain th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and constituent grain size. Data show that: (1) the nearbed current velocities vary from 0.1 to 5.6 cm/s in the central Spartina alterniflora marsh and 0.1–12.5 cm/s at the edge; (2) the SSCs vary from 47 to 188 mg/dm 3 . The mean grain size of constituent grains varies from 7.0 to 9.6 μm, and the mean floc sizes (MFS) vary from 30.4 to 69.4 μ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an floc size and settling velocity can be described as: w s =ad b , in which w s is the floc settling velocity (mm/s), a and b are coefficients. The floc settling velocity varies from 0.17 to 0.32 mm/s, with a mean value of 0.26 mm/s, and the floc settling velocity during the flood tide is higher than that during the ebb tide. The current velocity and the SSC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flocculation processes and the floc settling velocity.  相似文献   
925.
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成因和物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南黄海沉积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泥质沉积的形成过程和动力机制及其物质来源。许多学者对南黄海中部泥区的成因和物源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比较局限,缺少系统性。现有研究认为南黄海泥质沉积的形成受黄海冷水团和上升流的影响,但黄海冷水团并不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对泥区物源的研究,主要考虑现代黄河物质、老黄河物质以及长江物质对其的影响,并且仅是定性的研究。对于朝鲜半岛物质对南黄海中部泥区的影响,国内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海水对海底基岩的侵蚀沉积以及黄海暖流对海底沉积物的改造和再悬浮作用对南黄海中部泥区沉积的贡献仅是个别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26.
We investigate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one and two monolayer iron phthalocyanine (FePc) molecules on Au(111) surfaces. The first monolayer FePc is lying flat on the Au(111) substrate, and the second monolayer FePc is tilted at ~15° relative to the substrate plane along the nearest neighbour [101-] direction with a lobe downward to the central hole of the unit cell in the first layer. The structural information obtained by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 results. Furthermor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FePc molecules in one-monolayer FePc/Au(111) system are perturbed significantly, while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FePc molecules in the second monolayer in two-monolayer FePc/Au(111) system remain almost unchanged due to the screening of the buffer layer on Au(111).  相似文献   
927.
水雷由于隐蔽性好、威力巨大、效费比高等优点,被许多国家作为重要的一种水种兵器。随着我国海军战略由近海防御向近海防御与中远海护卫转变,反水雷作战范围将延伸到第一岛链以外的海域,针对中远海的反水雷需求,我国应加紧研制建制式反水雷装备,提升编队的反水雷能力。  相似文献   
928.
929.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重金属Pb2+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生物急性毒性效应,测定了在96 h Pb2+半致死浓度的1/10(TC组)和1/100(SC组)两个浓度胁迫下,血淋巴液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Pb2+的96 h LC50为7.938 mg/L; SC组ACP活性表现为诱导-抑制趋势,除4 d外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TC组为抑制趋势,为3个组中的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SC组和TC组的AKP、LSZ活性均表现为前期为诱导中后期受抑制的趋势,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TC组活性始终低于SC组,表现出Pb2+的胁迫浓度越高酶活性受到的抑制作用越大。以上结果表明,重金属Pb2+对青蛤的毒性级别为高毒级,能造成青蛤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影响青蛤的免疫能力,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环境中Pb2+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30.
珊瑚岛礁海岸波流动力复杂、地貌形态特殊、工程响应未知, 波浪传播变形和波生环流对建筑物安全、地形地貌演变、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保护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大范围大洋海脊导波与岛礁波浪俘获、中等尺度的礁坪-潟湖-裂口系统波流特性、建筑物前沿的局部波流特性及工程响应等三种不同空间尺度上综述了波流运动特性研究的新进展, 主要包括深水大范围的海脊波浪引导与岛礁波浪俘获的理论解析、礁坪-潟湖-裂口系统整体物理模型实验、基于大水槽实验的建筑物影响下波流演化过程及越浪量和波浪力计算方法, 并提出亟需深入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