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202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471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71.
利用莫霍面Ps震相研究中国东北地区地壳各向异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中国东北地区布设的65套宽频带数字地震仪2009年6月—2011年6月记录的远震事件, 用时间域最大熵谱反褶积方法提取接收函数, 并用改进的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对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参数进行研究, 获得了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图像. 结果表明, 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大致为北西向, 快慢波时间延迟在0.15—0.3 s之间; 但有7个台站下方地壳各向异性快波方向表现为北东向, 可能与当地复杂构造有关. 该区地壳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与主压应力场方向近乎垂直, 与板块移动方向基本一致, 与SKS/SKKS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也基本一致. 推断本研究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反映了该区的主张应力方向, 且主要各向异性来源于中下地壳, 暗示了壳-幔垂直变形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72.
针对回采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多发于煤厚变化带和隐伏小构造附近,研究了利用大量瓦斯抽采钻孔探明工作面瓦斯地质信息的技术途径。结合试验煤层工作面抽采钻孔施工设计,对抽采钻孔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作图软件对煤层厚度变化规律、隐伏小断层立体呈现,从而达到利用穿层抽采钻孔探明工作面前方隐伏瓦斯地质信息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工作面煤厚变化部位、遭遇断层位置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回采阶段未出现瓦斯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473.
474.
塔里木盆地塔中—古城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台缘带的存在早已被证实,但由于地层深度大、钻井少、地震资料品质有限且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台缘带的空间展布、位置迁移等都尚无确凿定论。综合分析钻测井、地震剖面、岩心等资料,按时间顺序将研究区奥陶系台缘相带的发育分为3个阶段:下奥陶统蓬莱坝组有明显的镶边型台缘发育,近南北走向,整体呈"S"型展布;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的台缘带与蓬莱坝组的展布范围大体相似,但在古隆1井处呈现反"S"型分布,镶边型和缓坡型都存在,相带变窄,略向台地内部收缩;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良里塔格组时期存在塔中南、北两个台缘相带,北坡台缘为缓坡型,南坡宽度略大且坡度变陡,为镶边型。奥陶纪台缘带的平面迁移整体呈现从南北向近"S"型逐渐变为开口向西的"V"型的特点;早中奥陶世台地边缘相带开始向盆地内部迁移,台地边缘—斜坡带也主要呈退积-加积式发育。奥陶纪晚期,海平面大幅下降,地层遭到严重剥蚀,残余的台缘带分布明显缩小。大规模迅速海退之后,晚奥陶世的新一轮海进导致台地边缘相带向台地高部位逐步退缩。  相似文献   
475.
PBL模式是践行研究性学习最有效和最系统的方法,其与研学旅行的融合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促进高阶思维发展,提升体验品质。本文将PBL模式应用于研学旅行,以驱动问题为统领,以子问题为支撑,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落脚点,深入分析研学问题设计的常见偏误,列举真实研学活动案例,系统设计研学实施过程,助推研学旅行走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76.
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可能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黄河流域水文要素变化的事实,揭示了黄河流域径流的脆弱性;综述了黄河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及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径流的可能影响的研究现状.目前的研究表明: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后呈弱减少趋势,径流减少明显;径流对降水的敏感程度高于对气温的敏感程度;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径流总体呈减少趋势,黄河流域未来水资源紧张态势将进一步加剧.依据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了黄河流域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诸多气候变化对黄河径流影响的研究中,尚存在不足: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影响的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缺乏极端气候事件对径流的影响研究,气候模型和水文模型中的不确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477.
利用GPCP的1997-2006年全球1°×1°格点降水日资料,对全球年平均的降水,以及夏季极端降水高值区域频次和强度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其与ENSO的ONI指数的关系。取得了以下结果:赤道附近是全年多雨区,极端降水高值区域多分布于此。赤道东太平洋夏季极端降水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基本是一致的,西太平洋暖池也有相同的特点,但是两者最强最弱年份却刚好相反,且都发生在ENSO冷暖年,但无明显的正负对应关系。我国中东部夏季极端降水最强年(1998年)发生在极强EL Ni觡o年-1997年的次年,最弱年(2001年)也发生在持续24个月的极强的La Ni觡a事件之后,但两者没有明显的正负对应关系。孟加拉湾夏季极端降水频次和强度的年际振荡强弱有相反的特点。长江中下游(6,7月)极端降水频次和赤道东太平洋(7,8月)极端降水频次有一定的滞后相关性,置信度为95%。  相似文献   
478.
Stable isotope tracing and analysi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pretation of hydrologic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at the watershed scale and can provid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flow path, water source, nutrient loss and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 a system. In this study, environmental isotopes (δ18O-H2O, δD, δ15N-NO3 ?, δ18O-NO3 ?)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surface water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primary sources of nitrate and characterize the processes affecting nitrate as well as its correlation with vegetation cover in karstic areas. The δ15N and δ18O-NO3 ? levels ranged from +1.3 to +9.8 ‰ and +4.7 to +16.9 ‰,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d that nitrate in water from the investigated area primarily originated from nitrifica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uring the sampling period. There was also a wide range of isotopes in the water and high contents of nitrate in karstic areas with poor vegetation cover, indicating that water and nutrient loss were serious problems hindering plant growth in the study areas. For example, there w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nitrate content in the natural forest and negative relationship in Libo County nearby,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nitrate fate was affected by land use and human disturbance.  相似文献   
479.
In this study, arsenic adsorption to an Australian laterite has been examined for a particle-size range between 38 μm and 25 mm.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ticle size influences both kinetic and equilibrium characteristics of arsenic adsorption. The equilibrium adsorption capacity increases from around 100 mg kg?1 for laterite particles coarser than 4 mm, to around 160 mg kg?1 for laterite particles between 75 μm and 4 mm, and to over 200 mg kg?1 for laterite particles finer than 75 μm. The kinetic adsorption data can be fitted with the pseudo-second-order reaction model, in particular for finer particles where the film diffusion and/or surface reaction are important processes. The model-fitted rate constant remains steady for laterite particles coarser than 2 mm, increases moderately with particle size in the range between 75 μm and 2 mm, and increases dramatically for laterite particles finer than 75 μm. These arsenic adsorption behaviour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wo particle-size-dependent processes: quick external-surface adsorption (more important for fine particles) and slow intraparticle adsorption (more important for coarse particles). Most of the external-surface adsorption completes in the first hour of the experiment. To apply the studied laterite for dissolved arsenic removal, it is recommended that fine particles, in particular finer than 75 μm, should be used if the contact time is the limitation, and that coarse particles, in particular 2–4 mm, should be used if sufficient contact time is available.  相似文献   
480.
利用省域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1978~2014年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不同省域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作用程度进行研究,同时运用Mann-Kendall方法将中国城市化增长分成1978~1995年和1996~2014年两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978~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具有促进作用,从各省域的相互作用程度来看呈现中东部较低,西南和东北部较高的区域格局,同时此阶段城市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没有得到证实。 1978~1995年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没有得到证实。 1996~2014年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从各省域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度来看呈现出中东部低,而周边内陆省区高的区域格局,而经济增长对城市化作用的区域格局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