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1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67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202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471篇
海洋学   18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12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5 毫秒
231.
The basic properties to be dealt with ,when considering initially the research need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remote sensing (RS) information into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are many-sided.The primary combination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s mainly realized by the transforms of data structure .Because of its own limitations,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ion of RS and GIS in higher levels.In this paper,we discus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ombinations of RS with GIS,and propose that GIS data should be directly brought into image processing from the beginning.A tentative idea of how to use the method of granularity to study the common processing unit of RS and GIS is described.The examp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ranularity of spatial data processing related to run-length-code line is also given.  相似文献   
232.
上海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系统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以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依据,从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输出结果、Doppler天气雷达、静止气象卫星、MICAPS系统和自动雨量站网等获取大气运动的各种尺度动力条件、水汽条件、大气稳定度和触发机制,各种天气实况等动态变化资料,结合预报员经验,建立了“上海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系统”(以下简称“预报系统”),预报系统产品包括强对流天气的形势分析、0~12h展望预报、0~3h滚动预报及警报。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233.
利用一个2层海洋模式和GISST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大气正压/斜压运动与ESNO循环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大气斜压模在ENSO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位相略超前于正压模的变化,正压模的变化位相超前于SSTA变化,SSTA变化位相超前斜压模的变化位相。斜压纬向风异常与SSTA具有正相关关系(西太平洋西部相反);正压模则与Nino3区海温异常有负相关关系(西太平洋西部  相似文献   
23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us suspension systems on building vibrations and dynamic pavement loads. Building vibrations and pavement loads induced by two instrumented buses having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were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under controlled field conditions. Field tests were performed at several vehicle speeds, normal and reduced tire pressures, and with roads having good surface condition as well as abrupt surface irregularities. Tests were carried out at two vibration complaint sites in Montréal. The level and frequency content of vibrations and loads induced by the two buse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component of pavement loads induced by the two bus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ut the difference in building vibration levels was not a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235.
兴隆庄煤矿3煤顶板岩层富水性分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矿井顶板水害及防治现状,以兴隆庄煤矿4318工作面为例,用信息拟合方法对顶板富水性进行分区,应用模糊评判预测方法进行了顶板水量预测计算:涌水量等级为3级,正常涌水量为0.5~1.5m^3/min,最大涌水量为2.25m^3/min,与实际涌水量一致。  相似文献   
236.
王冠民 《矿物岩石》2000,20(4):37-41
西藏它日错地区是中特提斯的一个重要深坳陷区,发育了巨厚的下白垩统海陆交互相和浅海碳酸盐岩沉积,其中多巴组厚度超过了地500m,主要沉积相类型包括陆源碎屑湖坪相、碳酸盐浅海、水下浅滩,混合沉积过渡带等,在它日错一带形成坳陷中心,主要物源从南、西南方向进积,多巴组的烃源岩主要为浅海相地,向它划方向增多、加厚、有机质类型为混合型,可能的集集岩是浅滩相介壳灰岩、浅海相泥晶灰岩及潮坪相砂岩,裂隙是其主要的储集空间,而潮下带泥岩则可成为有利盖层,垂向上由于多旋回叠加,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盖组合,但所发现的烃源岩厚度较薄是其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37.
利用实验室风浪槽内测得的波面序列资料估计风浪外频谱。通过与实测风浪内频谱的比较,研究实测风浪外频谱的谱形特征,探讨海浪外频谱与内频谱的相似性问题。此外,还检验一种理论海浪外频谱。  相似文献   
238.
柄海鞘Styela clava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青岛海域的柄海鞘 Styela clava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 (1)和 (2 )。经过 IR、MS、1HNMR和 13 CNMR等现代波谱学方法 ,确定二者的结构分别为 1- O-十六烷酰 -甘油酯和胸腺嘧啶。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海域海鞘中得到。  相似文献   
239.
地壳的拆离作用与华北克拉通破坏: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约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伸展条件下的地壳拆离作用是岩石圈减薄的重要浅部构造响应。晚中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包括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和断陷盆地)在华北、华南、东北和东蒙古及贝加尔地区普遍发育,它们切过上部地壳(断陷盆地)、中、上地壳(拆离断层)或中部地壳(变质核杂岩)。地壳拆离作用具有运动学极性(NWW或SEE)、几何学宏观(区域)对称与微观(局部)不对称性、遍布全区但不均匀性,以及形成时间的跨越性(140~60Ma)等特点,并使得地壳和岩石圈发生显著的减薄。本文研究揭示出现今岩石圈厚度变化与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发育程度和分布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变化的基本规律是,除新生代裂陷发育区岩石圈厚度明显较小且厚度有迅速变化外,从华北向贝加尔地区总体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加厚,也即东亚地区岩石圈具有楔形形态。晚中生代时期的地壳(或地幔)拆离作用伴随着广泛的岩石圈减薄作用,区域岩石圈同时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减薄和破坏,华北克拉通在这一时期的破坏仅仅是区域岩石圈减薄在华北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40.
利用逐月降水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数据,分析了洞庭湖流域春、夏、秋季57年来旱涝异常的年际变化以及典型旱涝异常年份的全球海温分布形势,并利用降尺度和趋势分析方法探究气象因子对ENSO和关键区海温的响应,以加强对流域旱涝前期影响因素的认识.结果表明:1)流域在春、秋季旱涝变化趋势不明显,在夏季较明显地变湿.2)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