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9篇
  免费   2115篇
  国内免费   2822篇
测绘学   825篇
大气科学   2104篇
地球物理   2518篇
地质学   5797篇
海洋学   1200篇
天文学   574篇
综合类   1129篇
自然地理   1399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487篇
  2021年   601篇
  2020年   488篇
  2019年   555篇
  2018年   652篇
  2017年   590篇
  2016年   627篇
  2015年   589篇
  2014年   616篇
  2013年   662篇
  2012年   568篇
  2011年   620篇
  2010年   673篇
  2009年   619篇
  2008年   618篇
  2007年   602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422篇
  1998年   376篇
  1997年   382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222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6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1.
朱诚  张强  张芸  张之恒  沈明洁 《地理科学》2003,23(6):705-712
通过长江三角洲长江以北地区高邮龙虬庄和海安青墩两个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剖面粒度、磁化率、孢粉以及年代学测定,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兴衰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有人类活动以前,该区距离海洋较远,但受海面变化影响强烈。此后,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7000—6000间的大西洋温暖湿润气候以及3700aB.P.左右期间,该区气候适宜,人类文明在这样的适宜气侯条件下得到长足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海安青墩遗址剖面中出现厚达1m多的自然沉积地层,粒度分析以及孢粉分析表明,这一自然沉积地层是4000aB.P.以来的海侵事件所致,正是这次海侵事件,使研究区人类文明得以衰落。  相似文献   
212.
Despite growing evidence for environmental oscillations during the last glacial–interglacial transition from high latitude, terrestrial sites of the North Pacific rim, oxygen-isotopic records of these oscillations remain sparse. The lack of data is due partially to the paucity of lakes that contain carbonate sediment suitable for oxygen-isotopic analysis. We report here the first record of oxygen-isotopic composition in diatom silica (δ18OSi) from a lake in that region. δ18OSi increases gradually from 19.0 to 23.5‰ between 12,340 and 11,000 14C yr B.P., reflecting marked climatic warming at the end of the last glaciation. Around 11,000 14C yr B.P., δ18OSi decreases by 1.7‰, suggesting a temperature decrease of 3.5–8.9 °C at the onset of the Younger Dryas (YD) in southwestern Alaska. Climatic recovery began ca. 10,740 14C yr B.P., as inferred from the increase of δ18OSi to a maximum of 23.9‰ near the end of the YD. Our data reveal that a YD climatic reversal in southwestern coastal areas of Alaska occurred, but the YD climate did not return to full-glaci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213.
INTRODUCTIONThenotionof“learningorganization”hasbecomeanewbuzzwordinthemanagementandbusinesslitera turefromthelate 1980s (WangandAhmed ,2 0 0 3;Stewart,2 0 0 1;Garavan ,1997) .Thereappearstobemoreconsensusaboutthatonesourceofcompetitivead vantageistheabilityandrateatwhichanorganizationcanlearnandreactmorequicklythanitscompetitors(Stewart ,2 0 0 1;Garavan ,1997;Senge ,1990 ) ,soanumberofcompaniesandorganizationsaspiretocreateanddevelopintolearningorganizationsinordertofacili tatecontin…  相似文献   
214.
Lipid extracts from a 61.7-cm-long subtropical stalagmite in southern China, spanning the period of ca. 10,000–21,000 yr ago as constrained by U–Th dating, were analyz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higher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in the overlying soils contribute a proportion of n-alkanes identified in the stalagmite. The occurrence of LMW (lower molecular weight) n-alkanols and n-alkan-2-ones in the stalagmite was mainly related to the soil microorganisms. We suggest that HMW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n-alkanols and n-alkan-2-ones identified in the stalagmite originate from soil organics and reflect input from contemporary vegetation. Shifts in the ratio of LMW to HMW n-alkanols or n-alkan-2-ones indicative of the variation of soil ecosystems (e.g.,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and/or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soil microorganisms to higher plants) are comparable with the subtropical alkenone-S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record of the same period. The similar trends seen in the δ13C data and the lipid parameters in this stalagmite imply that the overlying soil ecosystem response to climate migh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ation of δ13C values.  相似文献   
215.
2002年7~8月海河流域面雨量预报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龙  胡欣  尤凤春 《气象》2003,29(6):41-45
对天津市气象台和河北省气象台在2002年7—8月的海河流域面雨量24h、48h预报进行了误差对比分析,列举了几种预报误差,并利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计算了它们的模糊评分。结果表明:海河流域的面雨量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把其作为水文模式的初值,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对于各气象台各自辖区内的预报,范围越小,预报越准确;在对面雨量预报效果的评估上,80%(或80)这一数值是客观、可信的。  相似文献   
216.
用非线性多因子动态组合方法作降水概率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逐时段定点降水预报这个以往一般作为非连续量处理的预报问题转化为对一个连续的降水可能函数的预报问题。降水可能函数为一由实况值确定的函数。因为现在模式变化较快,且许多因子和降水可能函数为非线性关系,文章采用一种新的非线性多因子动态组合方法,通过对降水可能函数的预报,作客观分站降水概率预报。  相似文献   
217.
杭州市区春节期间空气质量变化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近3年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资料,结果表明,杭州市区环境空气中PM10、SO2、NO2浓度较高,烟花爆竹燃放期间3种污染物出现高峰值,这与烟花爆竹燃放有关,PM25/PM10的比值高于年均值。  相似文献   
218.
2002年11月30至12月4日,北京持续4天大雾天气,空气污染物在持续的稳定层结条件下,空气质量连续3天达5级以上。文中分析了大雾天气各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此次过程中天气形势的特点及演变,并对造成大雾日空气污染天气的物理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WNW气流、稳定性持续增加、逆温层结持续存在、低空风速较小、相对湿度大,导致局地污染物不能及时随大气扩散;1000~700hPa有弱的上升气流形成和维持,与500hPa高空下沉气流之间在低空的某层高度上形成稳定层结(逆温层),导致大雾及重污染的形成;850hPa为暖区,850~500hPa为冷平流,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加重。  相似文献   
219.
农田生态系统大气硫沉降通量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 11月~ 1999年 10月间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站 (江西鹰潭 )农田小气候站进行了大气二氧化硫 (SO2 )、硫酸盐粒子 (SO2 -4)浓度采样和雨水样本收集 ,利用阻力模式和全年逐时气象资料计算 SO2 和 SO2 -4的干沉降速度 ,估算干沉降通量 ,利用降水资料和雨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估计大气硫的湿沉降 ,从而定量研究大气硫沉降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通量 ,结果表明 :农田下垫面上 SO2 和 SO2 -4干沉降速度的年平均值分别是 0 .373± 0 .170 cm· s-1(月均值 0 .16 1~ 0 .5 45 cm·s-1)、0 .198± 0 .12 3cm· s-1(月均值 0 .15 2~ 0 .2 6 9cm· s-1)。农田下垫面硫年总沉降量为 10 .3g· m-2 ,其中干沉降占总沉降的 83.3%。硫的干沉降又以 SO2 的干沉降为主 ,占年干沉降总量的 92 .2 %。大气硫沉降输入占农田生态系统输入总量的 90 %以上 ,是农田生态系统获取硫素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20.
周志恩  蒋维楣  胡非  奚文 《气象科学》2003,23(3):292-299
目前 ,我国气象部门相当普遍地拥有气象卫星观测资料 ,但是 ,这些资料如何在城市气象服务以及为城市建设规划等方面的决策研究中发挥作用 ,急待进一步研究并开展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合理的反演处理 ,给出卫星观测对地面温度的测量结果 ,由此可比较细致地分析了解地面热状况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 ,地面覆盖性质等的关系。本文利用有限的 NOAA- AVHRR气象卫星遥感资料 ,采用修正的 Ulivieri分裂窗方法反演出同期的地表温度场 ,通过对北京地区的卫星观测资料进行算例分析 ,揭示出一个 2 0 0 km× 2 0 0 km范围内的地面温度分布特征。反演结果可以明显地揭示出城市热岛现象的变化规律 ,并且能较为清楚地反映出相对的高温区和低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