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69篇 |
免费 | 1987篇 |
国内免费 | 135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43篇 |
大气科学 | 1245篇 |
地球物理 | 1553篇 |
地质学 | 3593篇 |
海洋学 | 1097篇 |
天文学 | 201篇 |
综合类 | 581篇 |
自然地理 | 100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24篇 |
2023年 | 165篇 |
2022年 | 250篇 |
2021年 | 368篇 |
2020年 | 273篇 |
2019年 | 337篇 |
2018年 | 316篇 |
2017年 | 306篇 |
2016年 | 391篇 |
2015年 | 354篇 |
2014年 | 407篇 |
2013年 | 428篇 |
2012年 | 461篇 |
2011年 | 480篇 |
2010年 | 462篇 |
2009年 | 405篇 |
2008年 | 415篇 |
2007年 | 470篇 |
2006年 | 366篇 |
2005年 | 338篇 |
2004年 | 307篇 |
2003年 | 248篇 |
2002年 | 354篇 |
2001年 | 300篇 |
2000年 | 252篇 |
1999年 | 247篇 |
1998年 | 160篇 |
1997年 | 179篇 |
1996年 | 119篇 |
1995年 | 145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81篇 |
1991年 | 65篇 |
1990年 | 43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37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2年 | 2篇 |
1971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新疆区域基础设施与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新疆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出区域基础设施与经济交互作用的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揭示出新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耦合机制,并分别从时空角度分析耦合度的时序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各要素之间的耦合是复杂的,总体上表现在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反馈作用和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促进作用两个方面。通过关联度计算遴选出作用于经济的10项基础设施指标和影响基础设施的6项经济指标,它们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系统交互耦合的机制;(2)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与人均GDP的关联性最强,进一步建立作用关系模型,得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基本建设投入对人均GDP的弹性为0.264。(3)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耦合度的时序变动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且空间各异,根据耦合度大小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将新疆15个地州市划分为经济发展超前型、趋近协调型、同步协调型和低水平耦合型等4种类型,总体而言以同步协调型为主。 相似文献
92.
Wang Huan Chen Yudao He Lewei Jiang Yaping Xia Yuan Yang Pengfei 《Hydrogeology Journal》2022,30(1):151-161
Hydrogeology Journal - Enhanced bioremediation combined with in-situ chemical oxid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remediate groundwater contaminated with organics. To explore the remediating effects of... 相似文献
93.
东太平洋深海沉积物小于2μm组分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等离子光谱测定了东太平洋9个深海沉积物样品的小于2μm组分及全岩的稀土元素,结果显示,小于2μm组分及全岩的稀土元素组成均受控于沉积物类型,而二者之间稀土元素组成的差异在钙质和硅质沉积物中出现相反的趋势。元素相分析和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分析表明,这种差异主要由于沉积物物质组成的不同所致,表面在化学组成上,主要与MnO,Al2O3Fe2O3,CaO含量的变化有关,大多数样品在小于2μm组分的稀土组成 相似文献
94.
该文研究了以星系作为透镜体产生的切向弧(即"爱因斯坦环")的强引力透镜现象,并对该领域近年来的观测和研究作了总结.对形成这些强引力透镜"环"的星系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其附近存在的质量所产生的会聚和剪切对透镜的质量分布模型非常敏感.在大视场巡天中找到的这种爱因斯坦环的数目相当多,大约是每平方度10个,其中"强引力透镜巡天"(Strong LensingLegacy Survey,SL2S)提供了大量处于星系团视场中的由椭圆星系产生的爱因斯坦环样本.系统地研究星系团外围存在的爱因斯坦环,一方面可以理解星系团环境对爱因斯坦环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它们来探测星系团的物质分布,并进而对冷暗物质宇宙学提供新的探测方法.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研究了1948-2001年南、北半球及欧亚大陆、非洲大陆、澳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中国 7个大尺度区域 6~8月降水的长期趋势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南、北半球 6~8月的降水都为负趋势,但南半球降水的负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在54年的时间段内,南半球 6~8月降水的递减速度为 0.12 mm/a,仅为北半球同期降水减幅(0.24 mm/a)的一半。南、北半球 6~8月降水量年代际尺度的振荡都非常明显,但是,南、北半球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不同。目前北半球仍是在少雨时间段,而南半球处在降水量正常或多雨的时间段。分析还表明,非洲大陆 6~ 8月降水的年代际特征最明显,降水的负趋势也最为显著;欧亚大陆 6~8月降水也有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与明显的负趋势变化;澳洲大陆 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年代际变化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北美大陆 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此外,分析了大尺度区域 6~ 8月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部分区域大尺度降水量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分析了中国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发现中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藏北高原西北部结则茶卡湖泊及其沿岸地质地貌调查,发现其为一个富含硼、锂、钾、锶的封闭型盐湖,沿岸海拔4 850 m拔湖325 m有一条明显的高位湖岸线,该湖岸线到湖面之间有六级湖积阶地发育,六级以上阶地保存零星。沿湖岸不同高度上的湖积物U系年龄分别为(14.2±1.2)ka BP(T2)、(38.0±3.5)ka BP(T4)和(41.6±3.2)ka BP(T5)。湖面下降的幅度是藏北高原迄今所知最大。根据湖面平均下降速度推算高位湖岸线和高位湖积层的形成年龄在(120~90)ka BP,与东部的纳木错和西部的甜水海基本一致,说明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初期有一个明显的泛湖期。大约100 ka BP结则茶卡湖面开始下降,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演化是在封闭体系干旱环境下进行的,盐湖形成于14 ka BP左右,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可能为自西向东逐渐变为干寒。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探索协方差局地化(Covariance Localization,CL)方法在集合转换卡尔曼滤波(Ensemble Transform Kalman Filt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