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87篇 |
免费 | 715篇 |
国内免费 | 11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5篇 |
大气科学 | 870篇 |
地球物理 | 931篇 |
地质学 | 2202篇 |
海洋学 | 530篇 |
天文学 | 128篇 |
综合类 | 294篇 |
自然地理 | 4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144篇 |
2021年 | 235篇 |
2020年 | 186篇 |
2019年 | 190篇 |
2018年 | 217篇 |
2017年 | 190篇 |
2016年 | 247篇 |
2015年 | 211篇 |
2014年 | 219篇 |
2013年 | 264篇 |
2012年 | 219篇 |
2011年 | 240篇 |
2010年 | 243篇 |
2009年 | 205篇 |
2008年 | 238篇 |
2007年 | 202篇 |
2006年 | 194篇 |
2005年 | 175篇 |
2004年 | 159篇 |
2003年 | 170篇 |
2002年 | 224篇 |
2001年 | 152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170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112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5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4篇 |
1966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高烈度区连续梁桥的减震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高烈度区的某三跨连续梁桥为例,分别采用基础隔震和消能减震两种措施进行结构的减震分析;针对隔震结构减震效果好但主梁位移过大的特点,提出了在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同时设置粘滞阻尼器的减震方案,其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2.
53.
石笋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记录的陕南地区4200~2000a B.P.高分辨率季风降雨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陕南祥龙洞石笋XL2的19个230Th年龄、218个氧同位素分析以及896个Sr/Ca分析数据,高分辨率重建了4200~1972a B.P.期间陕南地区季风降雨变化.重建结果显示陕南地区这一时期季风降雨有显著的127~105a和57a周期,可能分别受控于太阳活动、PDO和/或AMO的变化.重建时段有3次百年尺度的干旱事件,分别发生于2200~2100a B.P.,2900~2700a B.P.和3600~3400a B.P.,其中2900~2700a B.P.干旱事件对应于北大西洋地区2.8ka冷事件.对比研究显示,尽管祥龙洞石笋和董哥洞石笋δ18O记录整体一致,但除了2900~ 2700aB.P.干旱事件之外,其他两次干旱事件在董哥洞石笋记录中并不明显.而尽管总体上祥龙洞和和尚洞石笋δ18O记录的差异要大,但XL2的3次干旱事件在和尚洞记录都有明显体现.有精确年代控制的祥龙洞、董哥洞及和尚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差异,揭示晚全新世我国季风降雨在十一百年尺度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导热系数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导热系数的推算公式,以长春地区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对原状土样的导热系数与其物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制作9个重塑土样,测其相关的参数值,以验证回归方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回归分析建立导热系数与2个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式不成立;考虑天然密度、含水率和孔隙度为自变量,其分别对应的相关性系数T检验显著值(Sig)都0. 05,复决定系数为0. 886,建立的回归方程成立,自变量能准确解释因变量的变化,且含水率与导热系数呈负相关,天然密度和孔隙度呈正相关。重塑土样相关参数代入回归方程得到的导热系数值与实验实测值之间相对误差低于4%,验证了该回归方程的普遍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5.
为探究岩溶水库水文地球化学行为过程,对贵州普定夜郎湖表层水体进行了为期3 d的高分辨率昼夜监测。结果表明:1)多变的天气和水文条件叠加导致水体离子指标昼夜变化不显著,规律性较差。而水温、DO、pH值、SpC、SIc、pCO2等常规理化指标受水温变化和生物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波动。2)利用亨利常数和主成分分析,得到温度变化、生物作用、人类活动、水库的蓄水与放水对夜郎湖水库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1.66%、17.28%、14.08%和10.22%,说明作用于水库水文地球化学行为的因子具有多元性。3)δ 18O表现出与DO一致的波动趋势,即白天上升,晚上下降,反映在短时间尺度上,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受控于生物过程(主要是呼吸作用过程);而对比水库水体和大气降水的d-excess(d值)发现,水库水体的d值(8.21‰)显著偏低于当地大气降水的d值(9.64‰),说明在长时间尺度上,主要受蒸发效应引起的不平衡分馏影响。 相似文献
56.
以岩墙状产出的安妥岭玄武岩形成于早白垩世(K-Ar表观年龄为122.31±1.34 Ma),其内发现橄榄岩包体、碳酸盐矿物集合体以及歪长石、刚玉、金云母巨晶.安妥岭玄武岩中可见橄榄石的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蛇纹石化以及单斜辉石的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安妥岭玄武岩样品的Si02含量介于46.50%~50.20%,Zr/TiO2-Nb/Y图解投点均落于碱性玄武岩区,微量元素蛛网图解中显示出明显的Nb、Ta和Ti的负异常,具有右倾平滑的稀土配分模式,(La/Yb)PM=33.4~40.1.两件安妥岭玄武岩样品的87Sr/86Sr比值分别为0.71 1300和0.706233,相应的143Nd/144Nd比值和εNd(122 Ma)分别为0.511848及0.511897和-13.73及-12.76.部分熔融源区组成和部分熔融作用控制着安妥岭玄武岩的成分变异,安妥岭玄武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结晶分异和地壳混染作用.运用地幔熔融柱模型,反演获得了安妥岭熔融柱就位于82.5~75.3 km深度范围内,即122.31 Ma时安妥岭岩石圈的厚度为75.3km,并认为安妥岭玄武岩是安妥岭岩石圈拆沉作用的产物.结合邻区南大岭和南口熔融柱深度位置,认为安妥岭-南大岭-南口岩石圈厚度经历小规模减薄(J2)-增厚(J2-K1)-拆沉(K1)-稳定(K1-今)的演化过程,安妥岭岩石圈拆沉作用为安妥岭斑岩钼矿形成的深部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7.
为了更好地把握风廓线雷达的探测性能和数据精度,对移动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移动风廓线雷达的有效数据获取率达到80%的高度为3500m,符合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的有效探测高度。移动风廓线的径向速度平均差和标准差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东西方向的径向速度误差比南北方向的高约0.5—1.0m/s。风廓线雷达自身数据的准确性良好,但是降雨对数据的准确性影响比较大。这次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比试验应该选择比较平稳的天气过程。由于秋冬季节大气环流比较稳定,降雨类型多为层状云降雨,因而风廓线雷达数据可靠性高;对流性降雨过程往往造成风廓线雷达资料可靠性降低。 相似文献
58.
Remote sensing image segmentation is the basis of imag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However, the precision and the speed of segmentation can not meet the need of image analysis, due to strong uncertainty and rich texture detail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We proposed a new segmentation method based on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AGA) and Alternative Fuzzy C-Means (AFCM). Segmentation thresholds were identified by AGA. Then the image was segmented by AFC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cision and the speed of segmentation have been greatly increased, and the accuracy of threshold selection is much higher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Otsu and Fuzzy C-Means (FCM) segmentation methods. The segmentation results also show that multi-thresholds segmentation has been achieved by combining AGA with AFCM. 相似文献
59.
60.
Introduction Sichuan-Yunnan region, located in the east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Tibetean) Plateau, is a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the rapidly upheaving Tibetean Plateau and relatively steady Yangtze Platform. Under the pressure exerted by the northward movement of Indian Plate, Sichuan-Yunnan region has been undergone strong deformation and regmagenesis, becoming one of the regions with the most intensive seismicity in the world. The research on the tectonics and seismicity there is alw… 相似文献